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家争鸣公开课

百家争鸣公开课


二、道家学派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百家争鸣公开课
二、老庄之学(道家)
老子(春秋) 庄子(战国)
百家争鸣公开课
老子的思想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 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 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 其名,字之曰道。
道可道,非常道 ——《道德经》
注释:道是不可以说出来的,说出来就不是道了
百家争鸣公开课
◆自然观: 对鬼神敬而远之(重人事,远鬼神)
◆教育方面: A、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B、教学对象:主张有教无类 C、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子曰: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 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D、编撰文化典籍(六经)。
百家争鸣公开课
一、儒家学派
1、孔子思想(开创者)
◆主要政治思想:
◆自然观:
• 齐物、逍遥、 • 《庄子》
道家思想的影响
A、其主张有超越功利取追 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B、有利于人与自然及人类 内部的和谐,可持续发百展家争鸣公开课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 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 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 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八佾(yi)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百家争鸣公开课
——《论语》
请思考:“仁”和“礼”之间 是一种什么关系?
“礼”则是一种外在的规范; “仁”是一种内在的修养。
具备“仁”的内在品德,才能 自觉地遵守“礼”;遵守“礼”的 规范,才能更好地践行“仁”的品 德。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百家争鸣公开课
◆教育方面:
2、孟子思想(发展者)
(1)提出四种道德规范 (2)提出“仁政”的学说 (3)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
(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是故得乎民而 为天子……
——《孟子》
这是一种什么思想?
民本思想
孟子(亚圣)
3、荀子思想(总结者)
(1)“君者,舟也;庶 人者,水也。水则载舟, 水亦覆舟”(君舟民水的 民本思想)
百家争鸣公开课
什么是仁?
德治 仁


“爱人”,以人为 本,以德治人。
强调人与人之间互相敬爱、 谦让、和睦相处。邻居之间, 国与国之间也应如此。
“仁”是仁爱,关爱别人
“克己复礼”(礼指什么?)
周礼(周的礼节规范)。要求上下尊卑贵贱有序。
百家争鸣公开课
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 ——《左传》
“修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抱负
百家争鸣公开课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儒、道、法、墨四派各自从自身立场出发, 提出了哪些治国思想?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百家争鸣公开课
一、儒家学派 (拥有仁爱之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百家争鸣公开课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 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 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圣人”
老子名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道”是世界的 根本-世界观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方 向转化的规律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老子的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百家争鸣公开课
庄子的思想
• 顺其自然、无 为
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其身 世对他的思想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长 九尺六寸,俗谓长人而异之。”
百家争鸣公开课
一、儒家学派 (拥有仁爱之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1、创始人——孔子 ◆主要政治思想:
1、仁”(仁者爱人)与“礼”(克己复礼)
【儒家的核心】
2、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子曰:仁者爱人。
如何评价孔子的 政治思想?
⑴“仁”,对于缓和阶级矛盾, 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有 积极作用。
⑵“礼”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 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局 限)
百家争鸣公开课
思考:
材料一:相传孔子经过泰山时,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泣 。孔子叫子路去了解情况,子路问妇人:你为什么这么 伤心呢?妇人回答:我的舅舅、丈夫、儿子先后被老虎 所吃了。孔子问:“你为什么不到别的地方去住呢?” 曰:“无苛政。”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材料二:“为政以德(道德原则),譬如北辰,居其所 而众星共(供)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 善矣。”
——《论语·为政》
孔子在政治上强调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除了“仁”和 “礼”外还要注重什么?
实行百家“争鸣德公开治课 ”
1、创始人——孔子
◆主要政治思想:“仁”与“礼”(儒家的核心)实行 “德治”
发社文一 展会化定 的政是时 反治一期 映、定的
经时思 济期想
百家争鸣公开课
春秋战国(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百 家争鸣原因
⑴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
士大夫崛起,分封制崩溃
⑵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
经济发展
⑶阶级关系:“士”的活跃
⑷思想文化:私学兴起,
“学在民间”
百家争鸣公开课
社会 重大 变革
怎样的治国之道才能使 我国更强盛呢?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指的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对社 会发展起主导作用及对人们思想 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
百家争鸣公开课
2500年前的文化地图
百家争鸣公开课Biblioteka 局期为 面出什 呢现么 ?思会
想在 如春 此秋 活战 跃国 的时
你每天干什么? 放羊! 放羊为了什么? 挣钱! 挣了钱呢? 娶媳妇儿! 娶了媳妇后呢? 生娃娃! 生了娃娃,让他干什么? 当然是放羊!!!
那么,怎么去实践“仁”呢?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子曰:己欲立(立身修德)而立人, 己欲达(通达事理)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识联系
意思: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 别人身上。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换位” 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 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尊重他人, 求同存异。❖适度忍让,体谅别人。与同 学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
(2)提出“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3)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 就是把握“礼”
地位:广泛吸取各方的精华, 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孔子问道于老子
相 传 一代宗师 孔 子曾长 途 跋涉、虚心求教于 博 学 多 才 的 老 子,这 所 表 现 出 来 的 诚 恳 和 严 谨 的 治 学态度,让后世学者感叹羡慕不已,这一事实成了 我 国 文 化 史 上 一 个 动 人百家的争鸣故公开事课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