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周测试题带答案DOC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周测试题带答案DOC

材料 2:资料显示, 2011 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慢,人均收入水平实际增长速度仅为 8.4%,低于 GDP9.2% 的增速。 而他们却占据了消费比重的绝大部分, 全年城镇消费品零售 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高达 86.6%,而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占比仅为 13.4%。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 (1)分析材料 1 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 6 分)
品”之所以要“悬崖勒马”,根本原因在于 ( )
A .商品的价格必须要考虑消费者的承受能力
B .商品的价格尽管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最终由其价值决定
C .违背市场规律的商品会影响其价值的实现
D .“天价”商品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20.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横轴 )和社会劳动生产率 (纵轴 )的关系 , 用曲线来表示 ,应该是
(2) 居民消费率偏低一直是我国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之一。
结合材料,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
分析产生这一经济现象的原因并说明政府应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18 分)
高一政治第三周周测答题纸 ---9.12
一:单项选择题 ( 2.5*20=5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 :问答题( 50 分) 21( 1)( 10 分)
A .是由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决定的 B.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C.能灵活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
D .有时高,有时低,具有不确定性
15.价格是市场的信号灯,价格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深远影响。在假定其他因素
不变的情况下, 价格与需求的关系可以用右图表示。 右图需求曲线对生产者的启示是 ( )
家里还有很多用了不久便不再用的东西。”材料启示我们应该
(
)
A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C .以租赁消费为主
B.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紧缩消费 D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14.生活镜头:卖主:葡萄 3 元一斤。顾客: 2 元一斤行不?卖主: 2 元 5 角卖给你。顾 客:好的。从上述讨价还价的生活镜头可以看出,商品的价格
支撑油价升高。从长期来看,石油这一不可再生能源,其价格的上升是不可避免的。
材料二 根据市场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油价上涨到
5 元 /L ,有 2%~ 4%的潜在消费者
会放弃购车,而油价涨到 6 元 /L ,则有 5%~ 8%的潜在消费者放弃购车。油的涨价让人们 对汽车使用的另一燃油——柴油开始密切关注,需求量不断上升。
( 2)( 8 分)
( 3)( 8 分)
24( 1)政治第三周周测答案 ---9.12
选择题
BBBAC BCCBB
DDACB
BCBBA
问答题
21.答案: (1)①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升高。经济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 增大, 而石油的生产规模有限导致油价不断升高。 ②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量大, 价格就高。 生产石油的成本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本身的价值量增大,价格较高。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21. 材料一 截止到 2012 年 3 月 1 日,国际油价大涨。伦敦油价涨幅接近 3%,而纽约和
伦敦两地油价均创下 9 个月的新高, 对脆弱复苏中的世界经济构成了威胁。 据欧佩克统计,
原油价格上涨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每年有约
1%的新增探明储量;二是伴随经济发
展速度加快,原油消费水平今后 20 年将上升到 1.9%;三是开采的难度和成本越来越高,
也带动了乙的果箱供不应求。这说明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会引起
()
A .其互补品价格的变化
B .其替代品价格的变化
C .其互补品需求量的变化
D .其替代品需求量的变化
18.2008 年第一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
8.0%,涨幅比上年同期高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 ( )
①会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B .要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C .要降低生存资料消费,扩大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
D .生活消费必须与家庭收入相适应,坚持适度消费
13.据调查,青少年每月动用少则百余元、多则数百元的零花钱用来购买衣服鞋袜、休闲
用品等。 59%的青少年表示:“其实,所买的这些衣物用不了几次就扔到一边去了,现在
(2)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政府应采取多种措施, 大力发展经济, 增加居民收入, 增强居民的消费需求。 ②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政府应增加公共财政支出,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居民后顾之忧,增强消费预期。③物价水平是影响居民消 费水平的重要因素。政府应保持物价水平稳定,增强居民购买力。④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 制度,统筹城乡发展,缩小收入差距,扩大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⑤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 的影响。政府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适度消费、理性消费,提升居民的消 费意愿,促进消费的健康发展。
(3)①调节生产。由于汽车需求量减少,生产厂家应该适当地缩小生产规模。②采用先 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劳动生产率,树立竞争优势。③依据市场需求,生产适销 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比如开发柴油汽车。④诚信经营,通过优质的服务和高质量的产品, 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创名牌产品。⑤进行强强联合或者企业兼并,扩大优势企业的规 模, 形成规模效应。 ⑥采取正确的经营战略, 依据市场需求生产, 善于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5. 近两年,免费的互联网微信用户快速增长,这对电信运营商的短信发送量造成了不小 的冲击。近来有“微信向用户收费”的声音,但网络调查显示,如果微信收费,有近九成 的用户表示将改用其他免费社交软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反映上述信息的图示是 ()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
6. 2012 年,某县农民种植的土豆产量大增, 但市场没有相应扩大, 农民不得不低价销售,
件不变的情况下,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这一变化会使
()
A .我国居民降低对美国商品的需求 C .我国企业增加对美国的商品出口
B.我国居民更多地选择去美国旅游 D .我国企业减少对美国的投资
4. 一般来说,一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将会导致粮食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动。在下图中, 可以较为准确反映这种变动的是 ( )
22. 答案: (1) 材料反映了: 2006 年至 2011 年间,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增长。 其中, 2006 年至 2008 年间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率不断上升; 2008 年至 2012 年上半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率有所回落;由于“家电下乡”等扩大消费政策到期影响, 2011 年底至 2012 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率均大幅下跌。
③物价水平是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④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A .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 .②③④
12.“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这几年负债消费俨然已成为潮流。然而在超前拥有了
更多的财富之后,不少人却感叹,背着债过日子实在不是滋味。这启示我们
(
)
A .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需要协调发展
收入不增反降,图中的①②③④中,能够反映这种“丰产不丰收”经济现象的是
()
A .①
B .②
C.③
D .④
7.右面函数图像描述的是某商品在半年中的价格走势。根据该图,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商品很可能处于卖方市场
②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③该商品的互为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④生产者可能会扩大该商品生产
A .遵循价值规律,减少生产控制需求,从而获得高额 利润
B.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和价格,扩大市场份额 C.迎合消费者需要,生产高质量的商品 D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
16.你一定看过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购物街”节目
吧!拿东西猜价格,猜对就拿走,节目紧张、刺激,是机智和速度的较量。主持人展示某
(2)①价格影响消费需求:价格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会减少;价格低,人们的消费需求 会增加。由于油价的升高,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从而减少。②人们对一种商品的需求,不 但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汽油与汽车是互补品,汽油 价格升高,需求减少,从而导致汽车需求减少;汽油与柴油是替代品,汽油价格高,需求 减少,从而导致对柴油的需求增多。
③完全是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结果
④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5.3 个百分点。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19.近年来, 一些地方名贵特产在商家的疯狂炒作下, 价格一路飙升, 频频刷新“天价”。
江苏名产阳澄湖大闸蟹运至北京超市,卖到每斤
328 元;在青海,一公斤上等冬虫夏草,
价格已达 20 万元,每克价格超过黄金;新疆和田玉中仔玉以克论价,精品每克高达数万 元,真正演绎了“疯狂的石头”。如此离谱的商业炒作实在应当“悬崖勒马”。“天价商
①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下跌,赴美留学费用一般会降低
②水务公司供水价格提高,会使居民生活用水量大幅减少 ③合肥至北京的高铁开通,合肥飞北京航班的客流量可能下降
④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导致居民消费以享受性为主
A .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2013 年 1 月 4 日 100 美元兑人民币 628.97 元,到 5 月 9 日跌至 619.25 元。在其他条
(1)请结合材料一,分析油价上涨的原因。 ( 10 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价格变动是如何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
(8 分)
(3)你认为汽车产业应如何应对高油价,使汽车产业走出困境?(
8 分)
22. 材料 1:近年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率
注:受到“家电下乡”等刺激政策到期影响, 2012 年 5 月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销售 继续呈放缓态势,增速从去年的 21%大幅下跌至 0.5%,几近零增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