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旅游可研性报告设计方案

智慧旅游可研性报告设计方案

智慧旅游可研性报告设计方案目录第1章项目背景 (1)1.1项目概述 (1)1.2现状分析 (2)1.3存在问题 (3)1.4建设必要性 (4)第2章建设目标与建设任务 (6)2.1指导思想 (6)2.2建设原则 (6)2.3建设目标 (7)2.4建设任务 (7)2.5设计方案 (10)第3章需求分析 (21)3.1用户分类与角色分析 (21)3.2业务需求 (22)3.3功能需求 (24)3.4数据需求 (25)3.5性能需求 (26)3.6基础设施需求 (26)第4章项目总体设计 (27)4.1建设原则 (27)4.2建设目标 (28)4.3总体框架 (29)4.4网络拓扑结构 (31)4.5建设内容 (32)4.6建设规模 (33)4.7建设周期 (33)4.8建设依据 (33)第5章分项设计 (35)5.1景区信息化基础设施 (35)5.2***景区智慧门票 (42)5.3***云数据中心 (44)5.4***指挥调度中心 (79)5.5***旅游咨询中心 (91)5.6云3DGIS引擎支撑系统 (101)5.7智慧管理平台 (107)5.8智慧营销平台(一云多屏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 (127)5.9智慧服务平台(移动终端智能服务系统) (133)5.10原系统整合升级 (144)第6章智慧旅游建设的保障体系 (164)6.1组织保障 (164)6.2机构保障 (165)6.3资金保障 (165)6.4政策保障 (165)6.5决策咨询机制 (165)6.6标准规范体系 (166)6.7运维管理体系 (167)6.8安全保障体系 (167)第7章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措施的设计 (169)7.1环境保护 (169)7.2消防 (169)7.3节能 (169)7.4职业安全卫生 (170)第8章分期规划及预算 (171)第9章风险与效益分析 (174)9.1风险分析与对策 (174)9.2效益分析 (177)第1章项目背景1.1 项目概述智慧旅游是指利用云计算、物联网、3DGIS等技术,通过智能网络对***景区的地理事物、自然资源、旅游者行为、工作人员,***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实现全面、透彻、及时的感知、发布,以及可视化管理与服务。

智慧旅游体系为旅游者提供了旅游咨询、智能导游、智慧接待、应急救援等全方位的智慧服务,为***景区管理部门提供了以旅游智慧服务为中心的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紧密结合的***景区业务流程再造和智能化运营管理,实现旅游服务和管理的全面、高质量提升。

全面促进实现“品质***、生态***、文化***、和谐***”的“四山”建设新目标,明确“智慧旅游”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总体架构、建设内容和支撑保证,指导未来五年***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编制,促进***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按照***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智慧旅游建设方案》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等其它相关发展规划相衔接。

本规划将秉承“以游客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三大层次,实现“管理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营销模式创新、标准体系创新的智慧旅游”建设目标。

以新一代宽带泛在网、云计算、物联网、3DGIS、混合现实等新兴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跨平台、跨网络、跨终端的***监控、管理平台和“一云多屏”的***旅游公共服务及营销平台。

具体建设内容包括“12234”(一张智慧门票,两个支撑,两大中心,三大平台,四大体系)实施。

即贯彻以游客为中心的理念,给每一位游客配备一张智慧门票,以此为智慧旅游抓手,让游客接入***云数据中心和***云3DGIS引擎支撑平台;通过这些基础支撑,建立“***指挥调度中心”和“***旅游咨询中心”两大管理、服务中心;紧紧围绕“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三个层次,继续完善升级基于3DGIS的监控、管理平台,新增以“虚拟游系统、行程定制系统、移动终端自助服务系统、触摸屏互动体验系统”等为核心的“一云多屏”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新增以“基于基站的客情分析系统、电子商务系统、旅游信息主动推送服务系统”等为核心的智慧旅游营销平台;不断完善运维管理、创新服务、安全保障和标准规范“四大体系”。

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要素(吃、住、行、游、娱)和发展要素(文化、资讯、环境、制度、综合)智能化的无缝衔接,为***景区治理与运营提供更简捷、高效、灵活的决策支持与行动工具,为***管理、服务及营销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创新应用与服务模式,为创新***景区管理与服务模式提出新方法、新思路。

“智慧旅游”建设是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国务院提出的要实现“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要求的重要依托。

“智慧旅游”建设将显著提高信息技术在***旅游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使***旅游经营活动全面信息化,使在线旅游业务在旅游产业中的比重明显提升,使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成为引领作用强、示范意义突出的智慧景区试点单位。

1.2 现状分析***(Mount Hua),古称“西岳”,雅称“太***”,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

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

***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6月,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搞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启动了“数字***”建设工作。

几年来,根据建设部等国家各部委要求,结合景区实际,以“资源保护数字化、经营管理智能化、产业整合网络化”为重点,全面推进“数字***”建设。

当前,***风景区保护、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风景区新一轮的大发展和新超越,必须依靠科技的手段,着力打造“智慧旅游”,通过智慧旅游的建设,实现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营销的目标,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从这两年黄金周全国旅游的统计来看,旅游业作为新列入国民战略性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凸显,旅游井喷时代的到来指日可待。

随着游客量不断增加,***的管理和服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景区安全、游客管理服务、车辆调度、森林防火以及资源保护等,任何一个问题解决不好,都有可能影响***“品质***、生态***、文化***、和谐***”的“四山”建设目标。

数字***已经建成了一个平台、两个中心(信息、指挥),建设了景区电子政务网站及景区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了监管信息系统、电子门禁系统、应急智能广播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景区管理系统、社区管理系统、LED 信息发布系统、OA办公系统、景区管理系统和社区管理系统等。

1.2.1 景区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目前已建成上联市政府,下联全山近百家单位的两套独立的网络系统平台;全山所有企业及社区均已铺设专用电缆,建立了以管委会为核心,连接***百家单位及社区的办公自动化局域网;全山核心区域已基本实现有线网、无线通信网络、广电网的三网融合与全覆盖;并完成了中心机房以及指挥调度中心的建设。

1.2.2 景区数字化建设管理稳步推进建设了OA办公系统,实现网上办公,资源共享;开通了政务网站,支持网上办事;完成了***地理信息系统(二维)建设及电子地图制作;建成了景区安全监视系统和“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以及社区管理系统、应急智能广播系统、等应用系统,为景区管理提供了信息化手段。

1.2.3 旅游服务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已经建设了***游人中心,为游客免费提供有关***的宗教文化、自然风光、动植物资源、历史文物等旅游信息咨询、推介以及订房订票、聘请导游等服务;建成了正山门门票管理中心和综合门禁票务管理系统;开通了电子商务网站,初步实现了信息发布、票务预订等功能。

1.2.4 景区信息化管理体制不断完善***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设立了***风景名胜区信息中心,专门负责数字化景区建设、管理及运维工作。

管委会为信息中心配备了领导干部和技术力量,初步形成了景区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基础和人才基础。

1.3 存在问题***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全山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为景区管理做了一些服务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3.1 通信网络有盲区,信息传输不畅景区有些地方目前还没有网络,信息传输不够通畅。

需要加强全山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光纤主干网络,增强无线网络覆盖范围与信号强度,与通信运营商合作,建设“无线***”,为“智慧旅游”建设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1.3.2 信息孤岛,共享不足由于视频监控系统、景区管理系统、LED信息发布系统等业务系统,都是相互独立的建设项目,各系统之间信息共享存在着技术壁垒和部门壁垒,公共数据库建设滞后,影响了信息资源在旅游服务和景区管理中效能的发挥。

需要整合信息资源,构建以GIS为核心的支撑平台,将现有的各业务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各系统资源共享,消除信息孤岛,为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创造条件。

1.3.3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手段落后缺乏新技术支撑,旅游公公服务平台缺少富媒体技术和LBS服务理念,缺乏虚拟游、行程定制、移动电子商务、互动分享等游客迫切需要的个性化服务。

在旅游公共服务上需完善自动感知、主动推送的服务机制,借助笔记本、LED 大屏、触摸屏、Pad、智能手机等多种终端随时、随地、按需的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信息服务。

1.4 建设必要性1.4.1 贯彻国家要求,提升景区形象的英明之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及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有关规范《金旅工程框架规划》、《国家旅游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的要求,国内许多著名景区已经完成了一系列的景区信息化系统建设,并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智慧旅游一体化平台的建设是贯彻国家要求,提升景区形象的英明之举。

1.4.2 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随着国内民众出行旅游意识的加强,旅游市场一年比一年火热,***景区现在的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其旅游发展的速度,建设智慧旅游一体化平台是强化景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1.4.3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增加客户满意度旅游者由过去的求量型旅游方式转向求质型旅游方式,在旅游资讯获取、旅游产品选择、旅游产品购买、旅游在途服务、旅游经历分享等领域产生了更多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通过信息技术获取、加工和利用旅游服务信息,推动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发展,实现旅游全过程的电子化,是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提升旅游服务效率的重要手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