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综合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 分,每小题 2 分。
下面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西周推行“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宗法制,其根本目的是()A. 划分血缘关系的亲疏B.维护和巩固政治联系C.调节贵族之间的矛盾D.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2.“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3、《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
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皇权的独尊B.中央集权的强化C.等级制度的森严 D .文化专制的扩展4.宋代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5.唐朝中央政府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 D .门下—中书—尚书6.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7. 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 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 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C.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D.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8.周恩来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
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你认为这次会议应该是()A. 第 26 届联大B.中苏建交谈判C.日内瓦会议D.万隆会议9.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A. 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B.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C. 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0、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诗中说:“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漫天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诗中的“煮豆燃箕”是指()A. 金田起义B.永安建制C.定都天京D.天京事变11、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
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
”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B.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C. 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1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13、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致远”号撞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义和团战向敌舰师抗日士A.反抗外来侵略B.寻求救国之路C.掀起民主革命D.推翻清朝统治14、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 1949 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C. 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15、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A. 平民的民主B.贵族的民主C.奴隶主的民主D.国民的民主16、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英、俄、德的议会制度都得到发展,但英美的议会治还比俄德成熟,形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是()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B.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不同C.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D.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17、《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该条款体现的目的是:()A .维护罗马贵族的利益 B.保证下层平民的权益C.确认等价交换的原则 D.保护罗马公民财产权18、某教科书以“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为题,叙述美国建国时期的制度创新。
在人类政治文明长河中,美国1787年宪法的创新之处首推()A.建立统一的联邦政府B.全体官员由选举产生C.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D.白人享有全部选举权19、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根本不同是:()A. 领导者不同B.主力军不同C.客观条件不同D.性质不同20、关于 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格局表述,不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 B.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C.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D.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第 II 卷(非选择题40分)二、材料分析题(共40 分)2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美国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中指出:“⋯⋯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鸦片战争)”。
材料二: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 ·····自交战以来· ·····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
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关于鸦片战争起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2 分)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两种观点进行简要评价?(3 分)( 2)结合抗日战争的史实,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6 分)( 3)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3 分)2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现在应当非常谨慎,应当不采取对卷入冲突中的国家的防务不会有益而不只会使人激怒,甚至会挑起致命步骤的措施。
——摘自1962 年赫鲁晓夫至肯尼迪的信材料二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予帮助。
——摘自1970 年尼克松的对外政策报告材料三美国在欧洲、太平洋、中东以及其他美国疆界之外的地区,有着广泛的义务和安全利益。
这就需要美国担当起“强有力的” 、“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 。
、——摘自里根的讲话请回答:( 1)据材料一,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针对的是什么事情?苏联当时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3 分)( 2)据材料二,尼克松政府为什么不再承诺“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材料说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与此相应,美国在国际关系领域采取了哪些重要的行动。
(5 分)( 3)里根上台后,表示美国要重新担当起“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其背景如何?( 3 分)( 4)就以上三则材料,谈谈对美苏争霸的认识。
(4分)3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材料三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
(3 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5 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3 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B CA DB6—10CACDD11—15 B DA DC16—20CDCDD二、材料分析题28、( 1)观点: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拒绝与英国发展平等国家关系,张认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中英两国文化相互冲突。
评价:两人对鸦片战争的认识都是错误的,掩盖了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的根本目的。
(2)政治基础: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基础: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
(3)主要: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次要 : 世界反法斯西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宣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29、( 1) 1962 年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 ;说明在当时美苏争霸中,苏联与美国抗衡的实力还有差距,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
(2)日本和欧共体的崛起,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加上侵略越南受挫,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有所下降。
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从越南撤军,着手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3)苏联力量下降,美国经济、军事实力逐步恢复。
(4)美苏争霸的主动权随双方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而变化;美苏争霸是世界长期紧张、不得安宁的根源。
30、( 1)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率领百官筹划全国政务,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等。
(2)主要特征: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等分理全国军政行政等国事;各部门互相监督和牵制,保证全国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3)趋势:皇帝的专制权力越来越大,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绝对君主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