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层空洞的影响
• 4.火山活动
但全球总体上紫外线的增加幅度非常小,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对总体生物 有重要影响,但在部分区域,尤其是南极破洞0.扩大的地方,如澳大利亚 南部、纽西兰、智利、阿根廷和南非等地,可能更引起环境保护工作者的 关注。
• 1、对动物的影响 • 美国加利福尼亚沿海的鲸受阳光伤害的病例有显 著上升,“估计可能与臭氧层破洞有关”。 • 对150头鲸表皮的活组织检查“普遍存在被强烈 阳光造成的表皮损伤”,DNA中存在被紫外线损 伤的细胞,结论为可能是“由于臭氧层破洞造成 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引起的表皮损伤,和近使年来 人类皮肤癌患者增加的情况相似。”
在如果不禁止生产氟利昂的情况下,NASA对臭氧层消耗的预测
政策对策
• 在1990年的伦敦会议上,决定发达国家到 2000年,发展中国家到2010年,除了只有 少量应用在治疗哮喘时作为吸入剂外,全 面禁止使用CFC和灭火剂哈隆。1992年在 哥本哈根会议上,全面禁止的日期提前到 1996年,同时将禁止产品增加了甲基溴, 一种农业上应用的熏蒸剂,发达国家应该 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专家、技术和资金的援 助。但作为例外Leabharlann 少量允许使用的产品仍 然受到批评。
臭氧层空洞对生物的影响
——蔡瑜芳 雷潇涵 刘婉平
什么是臭氧层空洞
• 臭氧层破洞是地球大气上空平流层(臭氧 层)的臭氧从1970年代开始,以每十年4% 的速度递减的一种现象。在两极地区的部 份季节,递减速度还超过每十年4%,而在 春季时连对流层的臭氧也在减少,形成所 谓臭氧层破洞。
臭氧的产生
• 臭氧循环 • 臭氧层中有三种氧的同 素异形体参与循环:氧 原子(O)、氧气分子 (O2)和臭氧(O3), 氧气分子在吸收波长小 于240纳米的紫外线后, 被光解成两个氧原子, 每个氧原子会和氧气分 子重新组合成臭氧分子。 臭氧分子会吸收波长为 310-200纳米的紫外线, 又会分解为一个氧气分 子和一个氧原子,最终 氧原子和臭氧分子结合 形成两个氧气分子。
臭氧的分解
• 游离的氯和溴原子通过催化作用,会消耗 臭氧。一个氯原子会和一个臭氧分子作用, 夺去其一个氧原子,形成ClO,使其还原为 氧气分子,而ClO会进一步和另外一个臭氧 分子作用,产生两个氧气分子并还原成氯 原子,然后继续和臭氧作用。 • Cl + O3 → ClO + O2 • ClO + O3 → Cl + 2 O2
• 2、对农作物的影响 • 有的重要经济作物,例如水稻,根部有共 生的蓝藻,为其固定氮,蓝藻对紫外线非 常敏感,所以紫外线的增强肯定会对作物 有影响。
• 3、对人类的影响 • 高能量的紫外线(波长为315–280纳米)可 以导致皮肤癌,另外低层大气(对流层) 臭氧增加也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 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 • 恶性黑色素瘤 • 白内障
臭氧空洞的形成
• 每月全球臭氧层平均厚度值(1DU=标准温 度和气压下10微米厚度)
• 北极地区在比正常年份温暖的1984年和极端寒冷的1997 年产生的臭氧层破洞情况
南极臭氧洞的成因,推测有四种
• 1.人为影响,人类活动产生的含氯化合物进入大气层 • 2.与太阳活动周期有关的自然现象 • 3.区域性天气动力学过程
• 随着CFC和甲 基溴被禁止, 总的破坏臭氧 层气体的下降 趋势 • 氯原子等值气 体(EECI,相 当氯+45至60 倍的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