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谈用书:先申明,我是跨考的的,所以线代概率是自学。
网上最常规的用法是二李全书+660+真题然后不少人会买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参考,这4本书也是我的用书,我现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是二李全书,网上对这本书的各种说法都有,客观来说,这本书的知识点很全,题目很好,角度基本都包括,但是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讲解和归纳不好,对于解题,更多的是罗列答案,看过了后无法形成解题的套路,只能局限于一道题,特别是中值定理部分,第一遍看完后我甚至要放弃考研的念头了,在这里的话,我极力推荐汤家凤老师的高等数学讲义,是文都他们上课用的,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看看汤哥的视频,实在受益匪浅,特别是中值定理部分,应该说,汤哥是考研数学中值定理证明方面第一人,他的归纳是按题目证明结果出发分析,然后去找条件,解题几乎迎刃而解。
至于全书的线代,是李永乐编写的,和李永乐的辅导讲义在题目上有所不同,有时间的最好都看看,不过我建议以他的辅导讲义为主,毕竟今年那道几何意义的题目只在讲义上出现。
概率论的话,本身不难,考试题目的难度一般达不到全书上的题目的高度。
总结来说,复习全书比较有价值的部分是线代和概率,我的高等数学后期基本都是看汤哥的视频和做真题提高的,但是高等数学占了整本全书的一半以上,因此我不建议大家继续用复习全书,毕竟牌子打出来后,质量已经下滑。
高等数学部分建议看汤家凤的讲义,至于高数18讲,由于有不少超纲内容,如果大家喜欢张宇的话,也可以考虑用,反正适合自己的最好。
线代的话,用李永乐辅导讲义,这个不多说。
概率论,可以用用曹显兵的辅导讲义。
因此,如果你不购买全书的话,可以考虑汤的高数辅导讲义+李永乐线代辅导讲义+曹显兵概率辅导讲义这种搭配可能很麻烦,其实关键还是为了弥补全书高数的不足,因为我认为仅靠全书的高数无法很好形成体系,除非自身归纳能力很好,面对题海能够自己寻找方法。
如果已经购买了全书,我也建议用汤或者张的书参考提高。
此外,汤有一本无师自通,我不是很了解,类似全书的,三门课都有,高数质量肯定优于全书,但是线代概率特别是线代可能比全书逊色,所以大家自己斟酌。
660的话还是不错的书,难度也不低,可以在全书1遍后使用,我只做了一遍,后期没什么时间,这本书主要是练练手,有些题目的方法是全书没有用到的,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真题我用的是二李的真题,不仅有数三,还收录了数一数二的部分题目,感觉还不错,至少做个2遍。
也有人用汤的绿色的真题,这个大家可以自己决定。
罗列一下我看的书同济高数上下,同济线性代数,浙大概率,复习全书,真题这些书我都看了2遍,660一遍,李永乐的辅导讲义差不多一遍。
强化阶段的用书请至少看2遍,无论是全书,指南,无师自通,还是我之前建议的三本。
复习时间11月之前必须把强化阶段书看完2遍,每天复习数学3-4小时,放在早上。
每天各科复习时间总和最好在10小时以上,我一般7点半开始,晚上11点左右结束,中午睡一下。
暑假的时间很宝贵,一定要把握好,尽量留校。
数三和数一,二难度的差异有人说三科相同考纲部分的考试难度相同,这点我实在不敢苟同,就中值定理来说,13年数一考了分组构造法,而数三只是简单的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套用,此外在概率论部分,数三的二维随机变量概率的计算主要是离散型,或者本身是连续性,经过运算后还是变成了离散型,因此对于联合分布律和边缘分布的关系掌握好,这种题目很好做,而数一的话一般在这部分涉及很复杂的二重积分,多是混合型或者连续型,总之,相同考纲内容,考试难度也有不同。
不过近年来线性代数考题数一数二数三大致相同,时常共用5道题。
二1 高等数学(微积分)。
这部分我用的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一共两册,是很不错的教材。
一章函数与极限。
这一章前面要熟悉几个常见初等函数的图形。
反双曲正弦等我没看,个人觉得看不看无所谓。
用定义证明极限大纲是不要求的,但是这部分例题应该看看,对理解极限的定义有好处,而极限的定义是选择题爱考的知识点。
一致连续性这节大纲不要求。
二章导数与微分这章相对简单。
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导数,相关变化率不考,微分近似计算不考。
三章中值定理与导数应用这一章比较难,但也是考试重点,主要是证明题。
几个中值定理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是运用起来会有困难,所以得多做题目练练,这几个定理要学会证明。
泰勒公式可能开始看起来比较抓狂,其实这个证明考试应该不会考,太复杂。
但是这个公式十分重要,要学会应用,而且应用起来并不困难,所以一定要掌握。
后面的曲率,方程近似解都不考。
(另外书中凡是有关工程应用的例题和习题都不用看)四章不定积分这部分书上给的习题并不难,要好好做,全书上的一些题目到很让人抓狂。
有理函数的积分好像大纲已经不要求了,10年全书上还留着,可以看看,对计算一些积分有好处。
积分表大纲是不要求的。
五章定积分这章很重要,变限积分经常考。
要搞清楚变限积分,不定积分,定积分的区别。
什么样的条件下有原函数,什么条件下可积,可积和原函数存在是没有关系的。
可能刚开始看的时候会有些混,仔细看书不要慌,后面的复习也会复习到的。
第五节反常积分的审敛法Γ函数大纲是不要求的。
但是我要说说Γ函数,当时我没有认真看真有点悔,这个函数在概率统计里很有用。
六章定积分的应用数三考的内容只有: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旋转体体积计算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立体体积计算(这部分经济数学教材给的例子比较好)七章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数三不要求)八章多元函数微分学这一章我开始时看的十分抓狂,特别是复合和隐函数的情形。
但是弄懂后这章出的题目并不难,所以要多做几个题目找点感觉,才能知道自己的理解错在哪里。
不考的主要内容有:全微分近似计算多元函数几何应用方向导数与梯度二元函数泰勒公式最小二乘法。
九章重积分这部分只考二重积分,重点就是计算二重积分,基本上每年都有一个大题,一定得学会算各种二重积分,会用计算技巧(奇偶性,对称性。
计算很重要,今年的题我就算错了~)十章曲线曲面积分(数学不要求)十一章无穷级数这章近两年都没考大题,可能主要是数三四合并的原因,但这章仍然很重要。
开始看可能也有些难度,求和函数要自己动手多做做题。
不考的内容有:柯西审敛原理;正项级数中的根值法09大纲删了,但我想这个是可以用的;求和函数中数项级数求和09删了;函数幂级数展开式应用;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性…;傅立叶级数。
十二章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工程数学没有差分方程,但是这整章内容都比较简单,个人觉得直接看复习全书就可以了。
2 线性代数。
这部分的教材我依旧用的同济大学的工程数学,和经济类的数学差别并不大。
只有向量空间和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不用考。
线性代数内容比较抽象,逻辑性比较强。
但是它是三门中学起来最简单的一门课,要注意前后知识点的联系,永乐大帝就是这么教我们的。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这部分的书我都没认真看,开始总觉得时间还多就晃晃悠悠的看,后来觉得该快点看完就赶着看了,其实也有学数学学疲了的原因。
概率论这部分学刚开始学起来应该比较困难,可能觉得比微积分难,因为这是数学中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
但是书一定得好好看,这部分内容看明白它的研究方法和明白它的各种模型后就觉得不是那么难了。
经济数学教材中主要有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不考,09年删除的;线性回归分析…不考。
阶段二听了一个数学基础班当时有个朋友帮我搞到了不少辅导班的视频,当时心中甚喜。
可是这个班听完并未给我太大的帮助,数学主要是靠自我思考和动笔做题的。
我承认当时有思维上的惰性,听课比想破脑袋搞那些自己不会的题要安逸的多。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要被那些什么导学班,基础班乱七八糟的弄混头脑。
他们不可能想高中老师那样手把手的教你,然后给你布置相应的题目,再给你讲解还要搞考试,所以也不会有高中那样的效果。
阶段三做了基础过关660题我觉得这是个失误。
当时我并没有看复习全书,看到书上的基础过关,想必在全书前做就可以了。
其实这个“基础”并不是那个“基础”,大概是题型是填空选择的意思,或者主要是对考研基础知识点的考查吧。
总之这个难度是不亚于真题的,所以不建议看完书后直接就做这个。
阶段四李永乐复习全书我的全部数学资料都是李永乐的,因为我觉得这个老师十分认真耐心和负责。
关于复习全书,我觉得我的做法也值得商榷,我一上来就拿笔做了起来。
虽然还是有一部分题目我会做,但这无疑是个耗时而痛苦的过程。
我搞了差不多三个月才搞完,而且概率论部分实在是做不下去了就直接看完了。
最终不少东西我还是不会的,但时间消耗了不少。
所以我认为对于数学基础不好的,看全书时大抵是可以先认真看一遍的(当然也要适当动动笔),第二遍再把大部分掌握不太好的题目做做。
其实全书的难度还是比真题难不少的,题目不会做很正常。
但是后面给的习题一定要好好做,很接近真题难度。
阶段五听了强化班翻了翻复习全书开始听强化班是想把知识快速过一遍,但看完全书后真是有点脑袋不想想问题了的感觉。
后来花了整整三天听了高数的一个强化班,开始感觉还好,后来又不想听课又不想看别的就茫然的撑着把课听完了,没有多大收获,除了做了点笔记~ 后来我就主要看别的科目,减少的数学的时间。
后来在论坛上看到别人发帖子说某某老师的高数讲的不错,正好我有他的视频就试听了一下,结果还真是觉得有帮助,但由于时间有限我只把自己比较差的章节听了听。
线代当然是听的李永乐的,这个毋庸置疑,讲的特别不错,概率课还行吧(我听的几个课都不是一个辅导机构的,为了避免打广告之嫌,我就不说是某某了,永乐哥实力毋庸置疑也不在乎我帮他打广告了呵呵)。
总之对于辅导班吧,我觉得数学强化班还是有一定的帮助,前提是你复习的还行了但是还觉得有些混。
另外对于不同的人选择是不同的,听不听都行,如果你自己可以学的很投入可以想清楚那些问题,那应该比老师讲的效果更好。
总之辅导班不是提高数学的充分条件,自己思考同样可以达到目的。
阶段六做真题我做真题比较散漫,好多都没按3个小时的时间来做。
这很不好,我觉得。
我后来没什么时间做模拟题,只做了真题。
总之我觉得大家应该早点把真题做了,然后再结合不懂的翻翻全书,这样比较好吧。
关于模拟题,我觉得也是应该做的,模拟题一般比真题难,也要制造一种考试的氛围去模拟。
对大多数人来说考试时时间真的是挺紧的~总结一句就是:多思考,多动笔,重计算,重速度。
三一、用书及学习方法(注:我所提到的用书,我都会在附件中提供购书链接,到时候大家直接下载附件然后把链接复制进浏览器就可以看到书本的模样!)1、课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同济大学出版,《概率论》浙江大学出版相信大家现在都已经把课本看完了,我所指的看完,是说对课本的极度熟悉,因为数学这门科学是非常重视基础的。
据统计,在考研数学中,有120分左右是基础分(也就是送分题和中等难度题),另外有30分是比较难的题目,是划分差距的!具体细分下,到现在为止,课本应该复习到这种程度——《高数》和《线性代数》教材看了至少2遍,并且把课后习题做完一半(例如只做单数题目或者只做双数题目)并且错题和做不起的题目做了2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