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1加与减(一)《买铅笔》《捉迷藏》32《快乐的小鸭》《开会啦》《跳伞表演》53《美丽的田园》《练习一》《做个减法表》第一单元检测54观察物体《看一看(一)》《看一看(二)》第二单元检测55、6生活中的数《数花生》《数一数》《数豆子》《谁的红果多》《小小养殖场》107《做个百数表》《练习二》第三单元检测48有趣的图形《认识图形》《动手(一)》《动手(二)》59《动手(三)》第四单元检测《整理与复习》510期中检测11加与减(二)《小兔请客》《采松果》512《青蛙吃虫子》《拔萝卜》513《收玉米》《回收废品》《练习三》514《分扣子》《填数游戏》第五单元检测515加与减(三)《图书馆》《摘苹果》516《练习四》《阅览室》517《跳绳》《练习五》第六单元检测518总复习51920全面复习,期末检测进度表目标及任务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经历观察实物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会读、写0100各数。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进行口算。

4.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准确地说出图形的特征,会用七巧板拼图。

5.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6.会进行100以内数的计算,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会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熟练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的计算。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加减法(一)主要学习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和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主要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实物,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主要学习100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和数的大小比较。

是学生能够学习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发展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结合日常生活认识几种常见的图形,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动手能力。

第五单元加与减(二),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六单元加减法(三),学会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提问题的能力。

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学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学困生姓名基础状况及奋斗目标帮扶学生姓名帮扶措施帮扶结果及进度统计12345678910111213141516期中期末备注:在上次检测基础上有进步者打,退步者打。

检测成绩统计表姓名成绩单元12345678910111213141516期中期末总评检测成绩统计表姓名成绩单元12345678910111213141516期中期末总评第一单元:加与减1、买铅笔(十几减9)教学目标:1.根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学习目标:1.能根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法:谈话法学法:探究法教学准备:铅笔、小木棒、计数器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情境导入。

(2)提出问题。

①问题是:有15支铅笔,小兔买了9支,还剩几支铅笔?②还剩几支铅笔,该怎样列算式呢?请学生们小组内说一说。

③15-9等于多少呢?你愿意帮袋鼠阿姨算一算吗?(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买铅笔的知识。

(出示课题:买铅笔)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1)动手操作。

15-9是一个减法算式,你会计算吗?请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想一想,要计算15-9,就是要从多少根小棒中拿走几根?该怎样计算?学生摆一摆,算一算。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

你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别人听吗?请你和你的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在说的时候,请小朋友们注意:首先,说的小朋友要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尽量说清楚,让小伙伴听懂你说的;其次,听的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倾听,如果你觉得别人的方法好,要记在心里。

明白吗?赶快把你的计算方法介绍给你的小伙伴吧!(3)汇报交流。

你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呢?谁愿意告诉袋鼠阿姨并展示给大家呢?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

可能有:方法一:从15根小棒里,一根一根的减,一共减去9根,还剩6根。

方法二:把15分为10和5,先从10根里拿走9根,再把剩下的一根和这5根合起来,就是还剩下的6根。

方法三:从15根里先拿走5根,然后再拿走4根,这样一共拿走9根,最后还剩6根。

方法四:9+6=15,所以15-9=6。

方法五:把9看成10,先用15-10=5,这样就多减了1,还应该加上1,5+1=6,所以15-9=6。

(4)优化算法。

这么多的方法,用哪一种方法计算起来最简单呢?现在请你把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认为最简单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1)尝试练习。

请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一组题目。

13-9=14-9=15-9=请你认真观察一下,这些题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观察并用最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集体交流、订正。

(2)课本第3页第1题。

学生做一做,算一算。

第二课时练习课教学过程:一、完成练一练第2题。

1、学生圈一圈,算一算。

2、小组内订正。

3、全班交流。

二、完成练一练第3题。

1、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的想法。

三、比比谁最快。

完成练一练第4题。

四、完成练一练第5题。

1、学生根据主题图自编故事。

2、列式计算3、全班交流五、全课总结板书设计:买铅笔(1)15-1-1-1-1-1-1-1-1-1=6(2)10-9=11+5=6(3)15-5=1010-4=6(4)9+6=1515-9=6(5)15-10=55+1=6教后反思:2、捉迷藏(十几减8)教学目标:1.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经验和动手操作、交流等手段,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8的各种算法。

3.感受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

学习目标:1.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凭借已有经验和动手操作、交流等手段,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8的各种算法。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谈话法学法:探究法教学准备:小木棒、直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

4+9=9+9=8+9=13-9=12-9=10-9=18-9=11-9=2、说一说13-9=的口算过程。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出示捉迷藏图。

引导学生观察,看图说图意。

有13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现在花园里还有8个人没藏,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2、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13-8=3、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图中的小朋友先摆一摆,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观看并指导学生摆小棒。

第一种摆法:先把摆好的13根小棒分成10根和3根,再从10根里拿掉8根,把这剩下的2根加上原来的3根,就得到还剩5根。

第二种摆法:8根小棒分两次拿。

先从13根里拿走3根,再从10根里面拿走5根,最后只剩下5根了。

4、整理算法。

方法一:10-8=22+3=5方法二:13-3=1010-5=5方法三:8+5=1313-8=55、想一想,算一算。

12-8=17-8=请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1、练一练第1题。

用小棒摆一摆,再算一算。

2、画一画,填一填。

(练一练第2题。

)3、练一练第3题。

4、游戏:摘苹果(练一练第5题)苹果树上结了8个大苹果,只有当算式结果与苹果上的数相同时,苹果才能被顺利的摘下来。

比比看今天谁摘得最多。

四、作业布置练一练第4题。

板书设计:捉迷藏13-8=方法一:10-8=22+3=5方法二:13-3=1010-5=5方法三:8+5=1313-8=5教后反思:3、快乐的小鸭(十几减7)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十几减7或6的计算方法。

2.能凭借已有经验,通过动手操作、交流等方式,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7或6的各种方法,经历十几减7或6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作的快乐。

学习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十几减7或6的计算方法。

2.能凭借已有经验,通过动手操作、交流等方式,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7或6的各种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7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自主探讨十几减6的计算方法。

教法:讲授法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准备:铅笔、小木棒、计数器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口算。

(开火车形式进行)12-914-915-918-911-813-816-817-8问:刚刚计算的都是十几减9、十几减8的题目,猜一猜,今天我们将学习什么知识?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1、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看图,发现数学知识。

请学生说图意。

问:从图上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草地上原来有12只小鸭,后来有7只小鸭到河里游泳。

问: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学生汇报:草地上还有多少只?2、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学生回答:12-7=3、分组交流想法和算法。

学生汇报:①10-7=3,3+2=5。

②12-2=10,10-5=5。

③7+5=12,12-7=5。

4、汇报交流,将知识进行梳理。

三、巩固练习,实践反思算一算,摆一摆。

课本第6页(11-6=14-6=)要求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同桌互相说一说算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十几减6的计算方法。

四、回顾整理,总结知识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第二课时练习课教学过程:一、完成练一练第1题。

算一算,用小棒或计数器说明你的计算过程。

二、完成练一练第2题。

画一画,填一填,三、完成练一练第3题。

1、认真观察,列出算式。

2、说说你的想法。

3、师小结。

四、完成练一练第5题。

1、学生根据主题图自编故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