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单元测试试题2020年4月12日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__一、选择题(每个题目只选一个最佳答案,多选错选不得分,每个3分,共75分)1.某个婴儿不能消化乳类,经检查发现他的乳糖酶分子有一个氨基酸改变而导致乳糖酶失活,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缺乏吸收某种氨基酸的能力 B.不能摄取足够的乳糖酶C.乳糖酶基因有一个碱基替换了D.乳糖酶基因有一个碱基缺失了2. 产生镰状细胞贫血的根本原因是( )A.红细胞易变形破裂 B.血红蛋白中的一个氨基酸改变C.mRNA中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D.基因中编码血红蛋白的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3. 人类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基因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目前该病有20多种类型,这表明基因突变具有( )A.可逆性B.不定向性C.普遍性 D.稀有性4. 下图表示发生在细胞内DNA上的一种碱基改变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改变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发生改变 B.该DNA的结构一定没发生改变C.该DNA的热稳定性一定不变D.该细胞内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5. 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普遍存在着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但是大多数人不患癌症,而只有少数人患癌症,其原因主要是( )A.原癌基因不能被激活B.在正常情况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概率很低C.癌细胞是细胞畸形分化造成的 D.大多数人体内有抵抗癌细胞的免疫功能6. 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B.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这属于基因重组C.YyRr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D.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7. 同一番茄地里有两株异常番茄,甲株所结果实均为果形异常,乙株只结了一个果形异常的果实,其余的果实正常。
甲、乙两株异常果实单独连续种植,其自交后代中果形仍保持异常。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二者均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甲发生变异的时间比乙早C.甲株变异一定发生在减数分裂时期D.乙株变异一定发生在有丝分裂时期8. 据下图分析,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发生在Ⅰ过程,基因重组发生在Ⅱ过程B.Ⅲ过程是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基础上进行的C.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性D.有性生殖方式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过程9. 用X射线处理蚕蛹,使其第2号染色体上的斑纹基因易位于W染色体上,使雌体都有斑纹。
再将雌蚕与白体雄蚕交配,其后代雌蚕都有斑纹,雄蚕都无斑纹。
这样有利于去雌留雄,提高蚕丝的质量。
这种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 )A.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C.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10. 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用洋葱鳞片叶做材料而不能用大肠杆菌等原核生物替代B.染色常用的染液为0.01 g/mL的龙胆紫溶液,也可用醋酸洋红替代C.最好选用分裂中期的图像进行观察,此时染色体形态最清晰D.低温处理与观察不能同时进行11. 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此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胚胎。
上述过程中产生下列四种细胞,下图所示为四种细胞的染色体行为(以二倍体草鱼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其中可出现的是( )A.B. C. D.12. 将某马铃薯品种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在幼苗细胞中发现了12对染色体,能够确定此幼苗个体属于( )A.单倍体 B.二倍体 C.四倍体D.多倍体13. 下列关于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二倍体西瓜的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四倍体植株B.一般用四倍体植株作父本,用二倍体植株作母本进行杂交C.三倍体西瓜几乎没有种子,但偶尔也会产生D.每年制种很麻烦,可以利用三倍体植株进行无性繁殖的方式培育14. 下列细胞分裂图像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是(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⑤15. 已知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
有关普通小麦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它的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含21条染色体 B.它的每个染色体组含7条染色体C.它的胚乳含3个染色体组D.离体培养它的花粉,产生的植株表现高度不育16. 某植物株色紫色对绿色是显性,分别由基因PL和pl控制,不含pl、PL 基因的植物株色表现为白色。
该植物株色在遗传时出现了变异(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变异是由某条染色体结构缺失引起的B.该变异是由显性基因突变引起的C.该变异在子二代中能够表现出新株色的表现型D.该变异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鉴定17. 下图表示基因突变的一种情况,其中a、b是核酸链,c是肽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表示基因的复制和转录B.图中由于氨基酸没有改变,所以没有发生基因突变C.图中氨基酸没有改变的原因是密码子具有简并性D.除图示情况外,基因突变还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增添18. 利用月季花的枝条扦插所产生的后代与利用月季花的种子播种所产生的后代相比,下列关于其变异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者不会发生变异,后者有较大的变异性B.前者一定不会产生基因重组,后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后者一定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前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前者一定不会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后者可能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19. 图中a、b、c、d表示人的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不能发生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主要是通过c和d来实现的C.b和a的主要差异之一是同源染色体的联会D.d和b的主要差异之一是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20. 下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丙细胞所处时期均易发生基因突变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C.1与2片段的交换和1与2的分离,均属于基因重组D.丙细胞不能进行基因重组21. 如图表示某种农作物品种①和②培育出⑥的几种方法,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培育品种⑥的最简捷途径是Ⅰ→VB.通过Ⅱ→Ⅳ过程最不容易到达目的C.通过Ⅲ→Ⅵ过程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过程Ⅵ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22.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8种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23. 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生物的生殖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一定就是一个染色体组②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再经秋水仙素处理后一定得到纯合子③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④体细胞中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A.②④B.①④ C.③④D.全部不对24. 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
用物理撞击的方法使F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到同一个次级精(卵)母细胞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F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说明它们属于同种生物B.F1为四倍体,具有的染色体数目为N=10,n=10C.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则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D.用物理撞击的方法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二倍体25. 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如图)。
若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
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二、非选择题26.(25分)小麦高杆(D)和矮杆(d)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纯合高杆小麦和纯合矮杆小麦杂交,结果发现子一代中出现了一株矮杆小麦。
针对这一问题,很多同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A同学:该矮杆小麦产生的原因是水肥不充足,小麦长的矮小。
B同学:该矮杆小麦产生的原因是亲代纯合高杆小麦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了一个d基因的配子,导致小麦出现矮杆。
(1)如果A同学说法是正确的,那么该矮杆小麦的基因型为_______;若B同学说法正确的,那么该矮杆小麦的基因型为_______。
(6分)(2)C同学为了研究这个问题,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选择该矮杆小麦进行自交,若结果发现后代全部为矮杆,那么____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
除了自交以外,你还能设计一个杂交实验吗?(要求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和预期结果和结论)(9分)(3)D同学认为还有一种可能,他提出的假说:该矮杆小麦产生的原因是亲代纯合高杆小麦由于染色体缺失产生了一个缺失了D基因的配子,子代没有D基因只有d基因(如下图),导致小麦出现矮杆。
假设该同学的说法正确,并且如果子代中既没有D也d基因时,个体无法存活。
请设计杂交实验证明D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B同学说法是错误的。
(要求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及预期的结果和结论)(10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CDBCB CCAAA BABCC BCBCD DDDCD二、非选择题:(1)Dd ;dd(2)B;实验思路:选择纯合矮杆小麦与该小麦进行测交,观察子代的表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与结论:若子代全为矮杆小麦,则B同学是正确的;若子代有高杆小麦和矮杆小麦且比例接近1:1,则A同学是正确的。
(3)实验思路:选择该矮杆小麦与纯合高杆小麦杂交,然后子一代自交,观察子代的表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与结论:若子代高杆小麦:矮杆小麦=3:1,则B同学是正确的;若子代高杆小麦:矮杆小麦=6:1,则C同学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