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编制依据 (2)2、工程概况 (2)2.2建筑设计概况 (3)3、材料与设备计划 (4)3.1人员准备: (4)3.2材料及场地准备: (4)3.3机械设备准备: (4)3.4 叠合板临时支撑体系 (6)3.5施工技术准备: (7)4、主要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 (8)4.1构件生产 (8)4.2构件的运输 (8)4.3叠合板构件与预制楼梯的现场施工 (9)4.3.3节点做法 (11)4.4、吊装注意事项 (11)4.4.2叠合板吊装注意事项 (11)4.4.3楼板上层钢筋绑扎注意事项 . 124.4.4预制楼板底部拼缝处理 (12)1、在梁、柱和楼板混凝土浇筑之前,应派专人对预制楼板底部拼缝及其与墙板之间的缝隙进行检查,对一些缝隙过大的部位进行支模封堵处理。
(12)4.4.5混凝土浇筑 (12)5、质量措施和要求 (13)6、成品保护及文明施工 (15)7、安全措施 (17)7.2、安全措施 (18)7.3、环保措施 (19)8、吊装过程中突发事件紧急预案 (19)9、附件 (26)1、群塔施工方案 (26)2、塔吊基础计算书 (26)3、基础尺寸平面图 (26)4、叠合板吊装施工平面图 (26)5、叠合板吊装布置图 (26)6、叠合板吊装顺序图 (26)页脚内容17、叠合板支撑图 (26)8、叠合板临时支撑体系计算书 (26)9、进度计划 (26)混凝土预制构件专项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3、《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4、《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5、《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6、《建筑施工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 130-2011)7、《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10)8、《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检验和报废》(GB/T 5972-2009)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1991)10、《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框架结构技术规范》(JGJ 224-2010)11、《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 276-2012)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1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14、《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GB50666-2011)15、《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GJ32/J 184-2016)2、工程概况页脚内容2页脚内容3本工程优先施工7栋主楼及10#、11#楼南侧地库,待主楼结构封顶后再进行1#、2#、3#楼南侧地库的施工,最后进行5#、6#楼南侧地库的施工。
3、材料与设备计划3.1人员准备:根据本工程施工的特点,为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施工任务,配备具有丰富施工经且工靠近15 X 7层加200厚C25混凝土,四周设200X300排水沟,与现场排水系统相连。
统计最重构件在塔吊覆盖范围内是否满足塔吊的起重标准,统计距塔吊最远的构件重量是否满足塔吊的起重标准,因为最重构件加吊具的重量与距塔吊最远的构件重量加吊具的重量均为2.3t。
3.3机械设备准备:页脚内容4塔吊虑到吊钩高度、吊索长度、全高度余量,确保吊装钢筋、架等物料进行水平运输期间,用,本工程在各楼座布置共7台塔机。
塔机型号如下表所示:塔吊基础计算取QTZ80和QTZ250详附件页脚内容5页脚内容6叠合板吊具3.4 叠合板临时支撑体系3.4.1楼板支撑体系根据图纸确定支架位置后进行支架组装。
水平支撑龙骨采用100mm ×100mm 木方,放置方向同PC 叠合楼板桁架筋垂直排布。
临时支撑材料采用普通钢管φ4.8×2.8可调顶撑,横肋木方采用5×10cm 木方。
底板就位前应在跨中及紧贴支座部位均设置由柱和横撑等组成的临时支撑。
当轴跨l ≤4.0m 时跨中设置一道支承;当轴跨4.0m <l ≤6.0m 时跨中设置两道支承。
支撑顶面应严格抄平,以保证底板板底面平整。
多层建筑中各层支撑应设置在一条竖直线上,以免板受上层立柱的冲切。
临时支撑拆除应根据施工规范规定,一般保持连续两层有支撑。
施工均布荷载不应大于1.5kN/m2,荷载不均匀时单板范围内楼梯吊装工具起吊用途:起吊、安装过程平衡用途:受力主要机械、联系构件与起重机械之间受力用途:用以固定螺栓,方便用途:调节起吊过程中调节螺栓折算均布荷载不宜大于1kN/m2,否则应采取加强措施。
施工中应防止构件受到冲击作用(以上施工均布荷载不包括均匀分布的叠合层混凝土自重)。
临时支撑要求如下:(1)立杆应尽量不用接头,如有接头,应相互错开;(2)支撑下部应有扫地杆,扫地杆距楼地面≤200,并拉通;水平杆步距1500;(3)立杆顶端采用可调顶撑,以方便调节支撑标高;(4)整个支撑体系应稳定、牢固。
3.4.2楼板支撑体系计算书详附件3.5施工技术准备:(1)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和坐标。
了解现场水准和高程引测点,制定测量方案,把水准点和坐标引测至施工现场,设置施工控制轴线网和临时水准点,建立坐标控制网。
(2)组织公司有关技术人员及拟委派的项目部技术人员熟悉工程图纸和技术规范,明确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提出有利于工程质量和施工的合理化建议,供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参考。
(3)收集各项与工程施工有关的技术资料,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针对工程的特点,对各工种班组长进行施工前的技术交底。
(4)组织人员勘察施工现场,详细了解周围环境情况,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以节约成本和保证施工质量。
(5)收到施工图后,立即组织施工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施工图纸和与之相关的规范规程,领会设计意图,做好图纸会审和施工前的各项技术准备工作。
(6)加强对新型砼全预制装配技术交底,一方面能使作业人员切实掌握施工要领,另一方面,是对设计意图的理解和消页脚内容7化。
4、主要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4.1构件生产为确保叠合板质量,本工程将选用具有一定资质且具有相应生产规模、技术实力和具有可靠质量保证能力且能提供良好服务的叠合板供应商,以保证叠合板的质量稳定、供货及时,满足现场叠合板吊装的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强度、结构尺寸、桁架高度及叠合板表观质量,施工前与供货厂家办理好合同,提出相关的技术要求。
4.2构件的运输4.2.1构件运输要求混选择合适的运输车辆和装卸机械。
根据道路交通法规,运输车辆限高4.2米,根据路面情况掌握行车速度。
构件运输车的特点是长、高、大,控制车速和转弯错车的减速,可以保证行车安全和构件质量。
教育全体人员防噪扰民意识。
禁止构件运输车辆高速运行,并禁止鸣笛,材料运输车辆停车卸料时应熄火。
4.2.2现场构件验收在叠合板到达现场后,现场派专人负责叠合板的接收工作,检查送货小票小票上的构件数量及型号是否与实际相符,避免误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重点检查构件的外形尺寸偏差、桁架高度、构件上表面拉毛深度、构件厚度、底面平整度和构件混凝土强度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有裂纹,翘曲或断裂损坏的构件不得采用。
4.2.3构件卸车1、将运输车辆引导到所定位置,停车时一定要固定车轮。
在引导车辆时,场内外均应有专人负责指挥。
2、应确认载重情况,应避免卸货时因页脚内容8碰撞而发生损坏,在卸货工、工长及押运人都确认后开始卸货。
3、松开绳索时一定要听从工长或负责人的指挥,司机和卸货工应密切配合。
为防止卸货时因滑落而破损,一定要先挂钩后再松开绳索。
4、松开绳索后挂钩应由挂钩工执行,如有因卸货而可能导致破损的风险,应先挂钩后再松开绳索。
4.3叠合板构件与预制楼梯的现场施工4.3.1叠合板吊装工艺流程:检查支座及板缝硬架支模上平标高→画叠合板位置线→吊装叠合板→调整支座处叠合板搁置长度→叠合板节点钢筋绑扎叠合板吊装前对支撑体系进行检查,确保其受力稳定且标高准确。
叠合板的吊装:采用分段吊装合理安排人员,联系好厂家及时送货,吊装前对操作人员进行书面交底。
构件起吊离开地面时表面未达到水平,必须调整水平后再吊至构件就位处,画叠合板位置线:在墙、梁或硬架横楞上的侧面,按安装图画出板缝位置线,并标出板号。
叠合板吊装就位:若叠合板有预留孔洞时,吊装前先查清其位置,明确板的搁置方向。
同时检查、排除钢筋等就位的障碍。
吊装时应按预留吊环位置,采取六个吊环同步起吊的方式。
起吊时,应使叠合板对准所划定的叠合板位置线,按设计支座搁置年度慢降到位,稳定落实。
调整叠合板支座处的搁置长度:用撬棍按图纸要求的支座处的搁置长度,轻轻调整。
必要时要借助塔吊绷紧钩绳(但板不离支座),辅以人工用撬棍共同调整搁置长度。
图纸对支座搁置长度无要求时,板搁置页脚内容9在混凝土构件上时,一般为+15mm(即伸入支座15mm)。
选择构件吊装机型,遵循小车回转半径和大臂的长度距离;最大吊点的单件不利吨量与起吊限量的相符;建筑物高度与吊机的可吊高度的一致。
构件高空吊装,要避免小车由外向内水平靠放的作业方式和猛放、急刹等现象,以防构件碰撞破坏。
先粗放,后精调,充分利用和发挥垂直吊运工效,缩短吊装工期。
要注意对连接件的固定与检查,脱钩前叠合板和支撑体系必须连接稳固、可靠。
支撑体系拆除,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叠合板吊装碰损,一般修补时的材料要与构件原材料相容和相配。
以保证修补质量。
结构性损伤,不得自作主张按一般方法随意修补,必须经过设计和相关单位核定,按其要求进行处理。
PC楼板平面布置图:详附件4.3.2、预制楼梯吊装(1)吊装前准备要点A、楼梯构件吊装前必须整理吊具,并根据构件不同形式和大小安装好吊具,这样既节省吊装时间又可保证吊装质量和安全。
B、楼梯构件进场后根据构件标号和吊装计划的吊装序号在构件上标出序号,并在图纸上标出序号位置,这样可直观表示出构件位置,便于吊装工和指挥操作,减少误吊几率。
C、吊装前必须在相关楼梯构件上将各个截面的控制线提前放好,可节省吊装、调整时间并利于质量控制。
D、楼梯构件吊装前下部支撑体系必须完成,吊装前必须测量并修正柱顶标高,确保与梁底标高一致,便于楼梯就位。
(2)楼梯段吊装要点页脚内容10(3)预制楼梯吊装步骤指引4.3.3节点做法楼梯下部节点楼梯上部节点4.4、吊装注意事项4.4.1预制楼梯吊装注意事项1、成品保护:由于梯段安装完成后要作为施工通道使用,周期也较长,一旦破损修补困难,所以梯段成品保护要求较高,工地一般利用废旧模板订成方盒保护阳角,直至施工结束。
2、梯段净宽:梯段净宽指墙面至扶手中心线或扶手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楼梯两侧无内保温,考虑墙面平整度较差,梯段安装时距墙预留10mm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