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摘要:我校进一步完善了赣教云应用的管理制度,强化了教学通2.0的登录与使用,通过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使用所学信息技术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水平。
怎样才能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呢?本文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
1、带着问题和练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学习和练习。
如:讲解鼠标的常见形状以及它的含义时。
先启发学生:“同学们,我们学习了 windows 窗口的很多
知识,在使用鼠标操作时,你们发现在不同的情况下鼠标的形状有没有变化,……”我的话还没说完,学生就表示:“不都一样,有变化!”“这节课就由你用所学过的知识来找一找鼠标都有哪些形状,并且想想鼠标在这些形状时的含义!”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上机寻找了,只怕自己比别
人少找一个。
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找出了鼠标的几种常见形状:箭头、沙漏、多向箭头型、小手和“I”等等,并且一一说出了他们的含义。
只要这样每节课设计一个主要任务,只作简单的讲解,提示一下相关的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带着任务去实践。
学生操作练习时,教师就在教室巡视以便解答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简单的问题能够不作回答,让学生看书或相互讨论解决。
对于绝大部分同学普遍存有的问题,统一讲解,实行指导。
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层次性,任务设计要具有兼顾性,并有一定的过渡性、阶梯性,递进性,即要学生吃饱还要吃好。
我们要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积极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去,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水平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有一些学生电脑知识掌握的比较好,不满
足于课堂教学内容。
能够组织一些对信息技术感兴趣的学生成立信息技术课外小组,设活动课和选修课,有计划地展开课外实践活动。
培养和准确引导学生实行主动自学,发现自身学习的障碍和缺陷。
最终使学生从事工作后能对任何新出现的信息技术实行自主学习,适合处理未来信息社会等一系列问题的需要。
在完成相对应阶段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他们能够根据各自的情况,适当加一些深层次的任务。
(3)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尤其突出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整合更多表现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上,多媒体课件要优化整个教学的过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要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互配合,要使教学的整个过程恰到好处,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借助信息技术的方法,让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获得扩展,将课上的学习延伸到课下的学习,将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
促动学生全方位学习环境的形成。
引导学生,对于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更强烈的探究欲望,促动他们积极、自主地学习。
2、因材施教遵循规则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应给每一位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各自的理解水平上都有所提升。
特别是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教师更应给予他们耐心和关爱,当他
们取得了一点小进步时,教师就应即时表扬,协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比如在教学六年级学生“制作
表格”这个课的内容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掌握表格的制作方法:插入表格、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修改单元格中的错误数据、调整表格大小、行距和列宽等,最终让学生都能制作表格。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中,我明显感觉到学生的信息技能存有较大的差异,如果不注意学生信息技能的差异,将不利于学生信息技能的个性化发展,甚至难以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
3、准确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
当前我们的小学生出生在信息技术时代,他们对信息技术非常熟悉。
小学生活泼好动、知识范围狭窄、对电脑世界充满神秘感和好奇心,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电脑基本操作、文字录入与处理、画图、上网与聊天等简单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因为在家庭当中,学生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在学校,教师能够通过我们的信息技术课让学生们对电脑的使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提升学生对信息
技术综合手段的全面理解,避免他们陷入信息技术仅仅用来娱乐消遣的这样一种狭隘的理解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