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锅炉说明书.

锅炉说明书.

大唐宝鸡热电厂2×300MW 锅炉说明书编制:彭良才审核:邓化强武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4月目录前言1.锅炉参数2.设计条件和锅炉性能3.锅炉系统和组件3.1 炉膛3.2 燃烧系统3.3 水循环系统3.4 过热器系统3.5 再热器系统3.6 省煤器系统3.7 烟风系统3.8 锅炉构架和平台扶梯3.9 刚性梁和膨胀中心3.10 锅炉密封及保温3.11 管路系统3.12 吹灰器系统3.13 门孔和测点前言本锅炉是配大唐宝鸡热电厂2×300MW新建工程的1025t/h亚临界自然循环锅炉。

该炉是在总结国内300MW机组锅炉运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宝鸡的地理条件、燃煤特点和我公司多年积累的经验而设计的。

在设计中采用了Alstom-CE公司典型炉型,成熟可靠技术和设计、制造标准,同时采用运行可靠的结构,满足用户的各种技术要求。

1、锅炉设计条件及性能数据1.1 锅炉容量和参数(1)锅炉容量和主要参数(主蒸汽和再热蒸汽的压力、温度、流量等)将与买方最终确定的汽轮机的参数相匹配。

锅炉主要参数:1) 压力单位中“g”表示:表压力;“a”表示:绝对压力。

2) 锅炉最大连续出力工况(BMCR)对应汽轮机阀门全开工况(VWO)。

锅炉额定工况(BEL)对应汽轮机THA工况。

(2)锅炉热力特性(BMCR 工况)1.2 设计条件和环境条件(1) 煤质特性(2) 点火及助燃用油(3) 环境条件(4)锅炉运行条件锅炉运行方式:带基本负荷并具有变负荷调峰能力。

制粉系统:中速磨煤机正压冷一次风直吹式制粉系统,每炉配5台中速磨煤机,其中4台运行,1台备用。

空气预热器进风温度加热方式:冷一、二次风为加装暖风器。

汽轮机旁路系统:容量暂按35~40% BMCR考虑。

1.3 技术说明1.3.1 锅炉性能1.3.1.1锅炉可带基本负荷,也可用于调峰。

1.3.1.2锅炉采用定压运行,也可采用定-滑-定的方式运行,1.3.1.3锅炉能适应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

负荷为额定蒸发量时,锅炉的保证热效率93.2% (按ASME PTC4.1)。

1.3.1.4在全部高加停用时,锅炉的蒸汽参数能保证在额定值,各受热面不超温,蒸发量也能满足汽轮机在此条件下达到额定出力。

1.3.1.5锅炉在燃用设计煤种时,能满足在低负荷不大于锅炉的30%B-MCR时,不投油全投自动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1.3.1.6锅炉负荷连续变化率能达到下述要求:定压运行不低于5%B-MCR/分钟滑压运行不低于3%B-MCR/分钟负荷阶跃10%B-MCR/分钟1.3.1.7过热器和再热器温度控制范围,在锅炉定压运行时,保证在60%~100%B-MCR 负荷内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都能达到额定值。

滑压运行时,保证在50~100%B-MCR范围内达到额定值,允许偏差±5℃。

1.3.1.8锅炉燃烧室的承压能力锅炉燃烧室的设计压力不小于±5.8Kpa,当燃烧室突然灭火或送风机全部跳闸,吸风机出现瞬间最大抽力时,炉墙及支撑件不产生永久变形。

短时不变形承载能力为±9.98Kpa。

1.3.1.9因燃烧室空气动力场分布不均或旋转烟气流未能有效衰减产生的烟温偏差,在炉膛出口左右对称两侧烟温偏差不大于50 C。

1.3.1.10过热器和再热器两侧出口的汽温偏差小于5℃。

1.3.1.11炉墙表面温度在锅炉正常运行条件下,环境温度为27℃时,锅炉的炉墙表面设计温度不超过50℃,散热量一般不超过290W/m2。

1.3.1.12过热器蒸汽侧的压降不大于1.373Mpa (BMCR)。

1.3.1.13再热器蒸汽侧的压降不大于0.176 Mpa (BMCR)。

1.3.1.14省煤器水侧的压降不大于0.392MPa (BMCR)。

1.3.1.15锅炉两次大修间隔能达到5年,小修间隔能达到7500运行小时。

在过热器出口,再热器进口,再热器出口设置水压试验检修堵阀。

1.3.1.16燃烧器的检修周期能达到5年,省煤器防磨设施的检修周期也能达到5年。

1.3.1.17锅炉各主要承压部件的使用寿命为30年,受烟气磨损的低温对流受热面的使用寿命能达到100000小时,空气预热器的冷段蓄热元件的使用寿命不低于50000小时。

1.3.1.18锅炉烟气系统的设计能满足单台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起动、运行的要求。

单台空气预热器运行可带60%锅炉额定负荷。

1.3.1.19锅炉从点火到带满负荷的时间,在正常起动情况下能达到以下要求:冷态起动6~8小时温态起动3~4小时热态起动 1.5~2小时锅炉总图2、锅炉总体及系统2.1 锅炉总体布置锅炉为亚临界参数、自然循环、采用中速磨冷一次风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四角切圆燃烧方式、燃烧器摆动调温、单炉膛平衡通风、固态排渣、炉顶设大罩壳、全钢构架的 型汽包炉。

锅炉尾部考虑预留今后加装烟气脱硝装置的位置。

可采用定压运行,也可采用定—滑—定的运行方式。

炉膛截面为14212×14212mm,宽深比为1,为正方形,配有正四角切向燃烧器,为炉膛四周热负荷均匀提供了良好条件。

炉膛截面积为202m2,上排一次风喷口中心线至屏底距离17.2m。

炉膛截面热负荷为3.84MW/m2,容积热负荷为86.74KW/m3,炉膛出口烟气温度为987.3℃。

在炉膛上部前墙及两侧墙布置了壁式再热器,炉膛上方布置了分隔屏、后屏、在折焰角及水平烟道上依次布置了屏式再热器、高温再热器和高温过热器。

在尾部竖井烟道里自上而下布置了低温过热器和省煤器。

尾部受热面的重量通过省煤器中间集箱引出的悬吊管来承载。

两台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放置在竖井下方的板梁上。

锅炉钢结构采用全钢双排柱高强螺栓连接结构。

除空气预热器和出渣装置外,所有锅炉部件悬吊在炉顶钢架上。

锅炉设有膨胀中心,其膨胀零点设置在炉膛深度和宽度中心线上,通过装在炉前、炉后、两侧的导向装置来实现。

垂直方向的零点设在炉顶大罩壳上,所有受压吊杆均与膨胀零点有关,对位移量大的吊杆均留有予进量,以减少锅炉运行时的吊杆应力。

锅炉采用全密封结构,炉顶、水平烟道和冷灰斗的底部均采用大罩壳热密封结构,以提高锅炉整体密封性和经济性。

燃烧器为四组直流水平浓淡摆动式燃烧器。

2.2 汽水循环系统2.2.1 水冷壁水冷壁按受热情况,沿炉膛高度与宽度的热负荷分布划分28个回路,炉膛水冷壁采用膜式结构,由60×7.5mm,SA210C光管和内螺纹管与6mm厚扁钢相焊制成,节距S=76mm,折焰角处由Φ70×10mm的内螺纹管组成。

在炉膛四角处的水冷壁管子形成燃烧器的水冷套以保护喷口免于烧坏。

水冷壁下集箱内装有邻炉加热装置,锅炉在点火前邻炉蒸汽进入水冷壁下集箱提前加热,以缩短启动时间。

为确保循环系统安全可靠,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运行时可能出现的不正常工况,在选择循环系统的结构尺寸时,以安全可靠为原则。

为防止水冷壁内出现膜态沸腾,前、后和两侧水冷壁布置足够的内螺纹管,大大提高了安全裕度。

2.2.2 锅筒及内部装置(1) 锅筒材料13MnNiMo54,壁厚145mm,内径Φ1743mm,筒体直段长度20100mm,由6节筒身和2只球形封头组成。

(2) 锅筒制造采用大型卷板机卷制筒身,纵向焊缝采用窄间隙焊,为国内外生产锅筒的最佳工艺,提高了锅筒制造质量。

(3) 锅筒具有足够的容积,装有一次风离元件108只Φ315旋风分离器,百叶窗二次分离元件及均汽板等。

锅筒内部采用了环形夹层结构,以减少锅炉启、停时的锅筒壁温差。

(4) 锅筒上装有供酸洗、充氮、热工保护、加药、连排、紧急放水、炉水取样、再循环、放气、安全阀等管座。

2.2.3 过热蒸汽系统过热器由五个主要部分组成:a)后烟道包墙和顶棚过热器;b)低温过热器;c)分隔屏过热器;d)后屏过热器;e)高温过热器。

1) 包墙过热器分水平烟道包墙、尾部烟道两侧包墙、前包墙和后包墙四部分。

除前包墙上段为光管散装外,其余均为膜式结构。

2) 低温过热器布置在尾部烟道中,分为水平部分和垂直部分。

水平部分共分为三组管束,每排由5根并联管绕制成。

水平过热器最下面两组材料为20G(Φ51×7),上两组为15CrMoG,垂直段为12Cr1MoVG(Φ51×6)。

水平过热器由三排省煤器吊管承重支吊。

3) 分隔屏过热器共有6片,每片由8小片组成。

每小片由7根管子绕制而成。

管径Φ44.5×7,材料为12Cr1MoVG,屏外圈底部采用T91。

4) 后屏过热器管子Φ54,,共20片,材料为12Cr1MoVG,T91,TP347H。

5) 末级过热器布置在水平烟道后部,管径为Φ51,共82排,材料为12Cr1MoV、T23,T91。

2.2.4 再热器系统(1) 再热器系统共分为三级,壁式再热器、屏式再热器、高温再热器。

再热系统流程:高压缸排汽→冷段再热器管道→事故喷水减温器→壁式再热器入口集箱→壁式再热器→壁式再热器出口集箱→壁式再热器出口连接管→屏式再热器入口集箱→屏式再热器→屏式再热器出口集箱→微量喷水减温器→高温再热器进口集箱→高温再热器→高温再热器出口集箱→再热器连接管道至汽轮机中压缸。

(2) 再热器各级组件结构1) 壁式再热器布置在炉膛上部的前墙和两侧墙前部,紧贴水冷壁管,并通过绑带固定在水冷壁上,管径Φ54,材料15CrMoG。

2) 屏式再热器与高温再热器布置在后屏过热器之后,折焰角上方。

屏式再热器共30片,管径Φ63,材料为12Cr1MoVG,T23和TP347H。

高温再热器共60片,管径Φ63,材料为T23,T91,TP347H。

2.2.5 汽温调节过热汽温调节主要靠喷水减温。

本炉采用二级喷水,一级减温器布置在低过出口至分隔屏进口的连接管道上,二级减温器布置在后屏与高温过热器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减温器结构为多孔笛形管。

再热汽温调节主要靠摆动燃烧器,燃烧器摆角±30°。

利用上、下摆动燃烧器角度来改变火焰中心位置,以达到调节汽温目的,此外,在再热器进口管道上装有事故喷水减温器,作为汽温调节的备用手段。

屏式再热器与高温再热器之间布置微量喷水减温器,作为汽温调节的微调手段。

2.2.6 省煤器给水经过止回阀和电动闸阀进入省煤器入口集箱,然后进入省煤器蛇形管。

省煤器分两组,材料为20G,水在蛇形管中与烟气成逆流向上流动,以此达到有效的热交换,同时也减小了蛇形管中出现汽泡造成停滞的可能性。

给水在省煤器中加热后,经由出口连接管引入锅筒。

在省煤器入口集箱端部和集中下水管之间连有省煤器再循环管。

锅炉启动时,该管可将循环水引到省煤器,在锅炉启动时向省煤器供水,以保护省煤器,防止干烧。

省煤器采用顺列布置,为防止形成烟气走廊造成局部磨损在靠近前、后包墙管烟气流入口处加装阻流板,在每组蛇形管的第一排烟气直接冲刷处装有防磨盖板,又在弯头处装防磨瓦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