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事记模板

大事记模板

大事记编写方法及示例一、大事记编写方法大事记的编撰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按时序记事的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孔子编定的《春秋》,它既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我国现存最旱的一部大事记。

大事记在我国历史上使用得相当普遍,历代编修的起居注、实录以及正史中的年表等,都具有大事记的性质。

大事记是一种以档案记载为主要依据编写的史料型档案参考资料。

要编写好大事记,必须掌握它的概念、种类、作用、内容、编写方法和要求。

(一)大事记的概念和种类1. 大事记的概念大事记就是按照时间顺序简要记述一定历史时期一定范围内(某一地区、某一单位、某一方面或某一人物)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和重要事实的一种档案参考资料。

它系统扼要地记录已发生的历史事件,揭示重要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事件之间的关系。

也叫“年表”或“年谱(个人)”。

大事记的名称,有:2. 大事记的种类我国古代的许多史书如《春秋》(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左传》(属于编年体历史著作)、《资治通鉴长编》(断代编年史书)、各朝“实录”,历史人物“年谱”及近现代外交上使用的“备忘录”等等,均属于大事记一类的历史资料。

大事记按不同标准一般可划分为以下种类:(二)大事记的结构大事记是一种特定体裁的书面材料,作为完整的档案参考资料,大事记应包括题名、前言、目录、正文、附录五个部分。

各个部分按一定的顺序编排成文。

大事记一般由题名、正文组成。

正文是大事记的核心部分,它又包括大事时间和大事记述两部分。

此外,根据大事记的编写目的、对象、篇幅长短、年限长短等情况,还可以设置前言(或编辑说明)、目录、概况、附录(包括注释、材料出处、图表等)。

大事记的结构有完全式与非完全式。

1.题名。

即大事记的书名或标题。

大事记的题名大致由四部分组成:“记载对象”十“大事记名称”十“时间范围(或记述事件的上下年限)”+“编者”,例如:云浮大事记(1949年10月—2006年12月)中共云浮市委党史研究室室编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工作纪实1949-2006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吴宝康、邹家炜、董俭、周雪恒编再如:中共××市委机关大事记×年×月—×年×月××市委机关档案室编有些大事记的题名虽无具体的时间范围,但有历史时期的名称,如《中国近代教育大事记》。

2.前言(或编辑说明)。

向读者说明编写目的、本大事记的性质和记述范围(地区性、专业性或本机关)、选事标准、材料来源(档案室藏档案或走访、回忆)、体例编排、参加编写人员及分工,以及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3.目录。

公开出版或编印成册的大事记,时间跨度较大,篇幅较长,需要设置目录,以便读者阅读。

编年体大事记可以按年份编制目录,也可先分历史时期再按年份编目;纪事本末体大事记按时间先后,以事件标题或先分历史时期再以事件标题编制目录;分类编年体大事记则以类目编制目录。

凡划分几个阶段或若干专题编写的大事记,阶段和专题名称即为条目。

一般大事记也可不设目录。

4.正文。

是大事记的主体部分,由“大事时间”和“大事记述”组成,大事时间在前,大事记述在后。

5.附录。

是相对于正文而言,安排在正文之前或之后的,对正文起辅助、补充作用的图表、照片及其它文字材料。

一些重要机关、重要专业、专题、重要人物的大事记,篇幅较大,年限较长,内容丰富,需正式出版或供专门人员研究用,应该设置附录。

如:注释(注明有关事件的材料出处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主题索引、人名索引(指引读者查找有关主题或人物的事件)。

一般机关或地区性大事记,也可不加附录。

这种附录,可以是原始文献,也可以是由编者绘制的;可以是文字材料,也可以是图片、照片、表格。

不同的大事记,附录的内容应该有所选择。

作为国家或地区性大事记,可以将各级党、政、人大、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团体的负责人名单收作附录;内容宏富、篇幅浩大的大事记,可以编制一些人名索引、地名索引、主题索引之类的检索工具作为附录。

(三)大事记正文的编写正文是大事记的主体部分,它是由一条条大事条目组成的,而每一条目又由大事时间和大事记述两部分组成。

1.正文的格式大事记正文的格式主要包括大事条目的段落安排、大小时间的标示方式以及同一时间有两条以上大事条目的标示方式。

(1)大事条目的段落安排。

常见的有:①首行缩进式。

就是每一条目的第一行都向右缩进两格。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格式。

如:②首行悬挂式。

就是每一条目的第一行日期向左突出。

这种格式的最大优点是条目与条目之间非常分明,尤其便于按时间查找大事。

③首行齐头式。

就是每一条目的各行开头都齐头顶格书写,条目与条目之间空一行,并且将每一条目开头的月份字体变粗,以示区分。

(2)大事时间的标示方式。

常见的有:①年度突出,月日开头。

这种方式广泛用以历史大事记中,是最通用的一种时间标示方式。

时间跨度大、每年编入内容不多的(特别是有时整个月都无大事条目的),适宜用这种方式。

如:②年月突出,日期开头。

这种方式在现行大事记中较常见。

时间跨度短(尤其是只有一个年度的),每月内容较多(起码不会整月无一条大事)的,采用这种方式较好。

如:(3)同一天有两条以上大事条目的标示方式。

同一天里有两条以上的大事条目时,可采取在首条前写时间,以后各条前面加“同日”或加“△”、“▲”、“◇”、“◆”、“★”、“☆”、“※”等符号进行区别的办法。

2.大事记的记述方法大事记的形式有文字叙述和列表两种:文字叙述形式一般记述事件较详细,适用于各种记述对象的大事记;列表形式记事比较简略,脉络清楚,适用于大事年表、人物年谱等。

大事记的核心部分是正文。

正文由大事时间和大事记述组成,大事时间在前,大事记述在后。

(1)大事时间编写的要求与注意事项①时间对于历史事件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时间记载必须准确无误。

一般都要写明年、月、日,有的甚至要写时、分、秒。

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历史事件,除了写明原纪年,还要注明公元纪年(也可以先写公元纪年,再注明原纪年)。

②要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大事条目。

大事记要严格按照“时有顺序”排列大事发生的时间。

大事时间顺序的排列,应注意以下四点:第一,以一个年度为时间断限的大事记(即大事记内容只反映一个年度的),要按月、日的自然顺序编列大事。

第二,时间跨度较大的(即)反映年限较长的),可分为几个阶段记述,每一个阶段各设一个小标题,注明起止年月。

然后在每个阶段内再按年、月、日顺序自然顺序逐条编排大事。

第三,如果重要事件没有时间或时间不够准确或大事发生时间不大确切,应先考证准确后,再按顺序编列;实在无法考证准确,可作如下处理:年代不详者,排于本阶段之末;月份不详者,排于本年之末;日不详者,排于本月之末。

编列大事时应先排有准确日期的事件,后排日期接近准确的大事。

没有准确时间的,采取日无考记月,月无考记季,季无考记年的做法,分别将有关大事条目排于当月、当季或当年之末,用“是月”、“是季”、“是年”作为时间。

第四,如在一年内,本地区、本机关的名称、隶属关系发生变化,应在开头作一交代:×月×日前为“×××”,×月×日后为“×××”,然后按时间顺序编列大事。

其标题为:现地区、机关名+“大事记”。

例如:深圳市福田区纪委监察局1990年度大事记的标题为:《福田区纪委监察局一九九O年大事记》,开头一段文字为:“本年度大事记分两段记载:1990年9月8日前为上步区纪委,9月8日后为福田区纪委监察局。

”正文部分即按时间顺序编列大事。

也可两个时段分别编写大事记,分别采用不同的标题——改名前用原地区、机关名+“大事记”,改名后用现地区、机关名+“大事记"。

(2)大事记述编写的要求与注意事项大事记述是大事记的核心部分。

通过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记述,反映历史发展的足迹和规律。

大事记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事记质量的高低,因此,在记述大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立场要鲜明,观点要正确,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取材要真实准确,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按照事件本来的面目客观加以叙述,不要对事件加以评论,要寓观点于叙述之中。

③文字要简练,语言要流畅,文风要朴实。

④大事记述要完整。

对每件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结果都应有概括,都要有交待。

每条大事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数据、发展过程、因果关系等均应揭示出来。

如果一个事件(如一个基建项目、一项科研任务)持续时间较长,可在结束时作一次性记述,不要把全过程分散记述(跨年度的项目,可在当年末记述其总进度情况);记述会议,应写清开会的机关或主持者,会议名称、议题和决议;记述重要文件的颁发,应写清发文机关、文号、标题,文件提出或解决的主要问题。

⑤记述大事要一条一事,不要一条多事。

⑥不能过多使用引文。

⑦如分专题记述,每一专题设一小标题,在专题内按时间顺序逐条编列有关事件。

⑧一些贯穿全年始终的重要活动,需汇总统计数据的事项,可在编列完全年大事条文后,分项交代本年度的有关活动和工作的结果或进度。

如:全年受理举报、信访办结情况;全年在报刊发表文章、刊登报道数量;清理某些器材(如各种通讯工具)数量、回收折款数额等等。

(四)大事记的选事原则及基本范围1.大事记的选事原则、标准与要求选事原则所谓大事和小事,只是相对而一言,它受到一定的时间、空间的制约。

一般地说,凡是涉及全局性的事件、重要活动、典型事件,以及对工作和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事件等,均可列为大事;而那些局部性的、只具有一般意义的事件和活动,只能看作小事。

在具体选择和确定大事时,要坚持三条原则:一是要立足于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自身的工作活动;二是要侧重于反映本单位性质、任务及主要职能的工作活动;三要突出本地区、本单位的特点,注意选择反映一定时期的中心工作和任务的大事和要事。

选事标准入选大事1记的事件应符合下列标准:一是有存史价值;二是有资治价值;三是有科研价值:四是有教育价值;五是有查考价值。

选事要求编写大事记必须本着大事突出,要事不漏的原则,明确选材范围。

既不能遗漏大事、要事,也不能事无巨细,兼收并蓄。

以地区性和机关大事记为例,凡是对本地区、本机关有较大影响的政治活动、外事活动、经济建设、科研成果、文体活动、自然灾害、各界先进人物及其突出贡献,机关成立、撤销及职能的变化、主要领导人的任免、干部重大奖惩,反映本地、本机关特色,对研究本地、本机关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编史修志有参考价值的材料,均为大事选材范围。

大事和小事是相对而言的,要受一定时间和空间的制约。

一个机关的大事在一个地区就不一定是大事;这个地区的大事,在另一个地区也不一定是大事。

所以选材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