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山西省阳泉市2021届新高考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阳泉市2021届新高考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1.琼海市的小镇发展依托于当地的特色资源,从潭门的地理位置可知其位于沿海地区,发展以海洋渔业、休闲旅游等为特色的旅游小镇。故答案选A。
2.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多中心、组团式即城镇规模合理,不会过度集聚,有利于缓解城市化的社会问题,②③对。人口过度集聚城市化水平高及配套更加集中,基础设施水平更高是传统城市的特点。故答案选B。
【点睛】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农事安排:冬小麦播种3-5月,收割10-12月,剪羊毛:8-9月。
10.为兴建海南省东部国际旅游核心,琼海市12个小城镇因地制宜地打造海洋渔业、会展旅游、南洋风情、红色文化、民族风情和农耕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形成了"一镇一特色、一镇一产业、一镇一风情"的多中心、组团式田园城市景观,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典范。下图示意琼海市潭门镇地理位置及其海港旅游城镇发展模式。
【解析】
各功能区的位置取决于对区域的付租能力的大小,而地租水平取决于两个因素:距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这也就是城市地租理论即交通最优和市场最优原则。据此结合选项选B。
3.“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下图为东南亚四国的人口红利对经济的贡献率。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2.(小题2)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流向B.含沙量C.汛期D.流量
【答案】1.B
2.A
【解析】
1.据图示等高线在甲乙直接向北弯曲信息可知当地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后来总体向南流。河流一般在中下游进入形成的中期或后期成熟阶段,会出现河湾,并形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由此可知乙地泥沙堆积,为“数家新住处”的形成提供条件,故选择B。
2.图示等高距是10米;若在Y2处钻25米到达P平面,Y2的海拔是160-170米;Y1的海拔是180--190米,则在Y1处钻至P平面45米。选C正确。
6.下图表示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a时刻太阳位于正南天空,∠β-∠θ=20°。据此完成下列试题。
该地
A.纬度为80°S
B.此日∠β=40°
山西省阳泉市2021届新高考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3和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C.商品谷物农业D.乳畜业
【答案】1.D
2.C
3.B
【解析】
【分析】
1.拍照时日影达到一天中最短,说明该地地方时是12:00,此时北京时间是10:08,说明该地位于120°E以东28°,即148°E。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直射北回归线,根据估测5月1日太阳直射点约15°N,此时正午日影与身高相等,说明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度,所以该地的纬度为60°N或30°S。(60°N,148°E)位于俄罗斯远东,景观明显与图不符合,(30°S,148°E)位于澳大利亚,D符合题意。故选D。
C.此日过后白昼变短黑夜变长
D.此日日影轨迹呈顺时针转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知,a时刻太阳位于正南天空。读图,从图中太阳光线角度来看,一天中从正北与正南两个方向都有阳光,说明该地有极昼现象,θ为当地0点时的太阳高度,β为正午太阳高度。0时太阳位于正南天空,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极昼区。根据公式:太阳高度=90°—该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可以推出,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最小太阳高度=180°—当地纬度×2,结合材料∠β-∠θ=20°,可以算出当地纬度为80°S,A正确;80°S最高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3.5°(冬至直射23.5°S时),因此此日∠β不可能等于40°,B错误。此日当地0时太阳高度大于0°,此日过后,无论直射点如何运动,当地还有一段时间出现极昼现象,因此白昼不会马上变短,C错误。此日当地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太阳视运动呈逆时针方向旋转,日影也呈逆时针转动,D错误。
2.内力作用对河流的影响往往表现为先影响某地地形,并由地形的高低起伏影响河流流向,故选择A。
2.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模式是,自中心城区到远郊区依次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影响这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①土地价格
②发展历史
③交通条件
④生活习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90年前人口红利对图示国家经济的贡献率大多为负数,主要是因为
A.老龄化严重B.出生率过高
C.劳动者素质不高D.男女性别比失调
2.据图分析目前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是
A.印度尼西亚B.越南C.新加坡D.菲律宾
3.为促进人口红利对经济贡献率,图示国家目前的重点是
①提高城市化水平 ②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2.从材料中可知,黔金丝猴对植被类型有明显的选择性,且移动范围受食物多少影响。图中甲季节黔金丝猴的活动范围最小,说明此时是食物来源最充足的夏季,故选B。
【点睛】
本题以图文的形式,考查常规的基础内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材基础内容,能灵活调动运用。
5.某地质考察队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地质研究,在Yl、Y2、Y3、Y4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P平面)。在该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相同的砂岩,Y1、Y4处取得相同的砾岩,且砂岩的年代比砾岩老。据此完成下列下面小题。
11.目前,我国正在西藏阿里地区建设北半球首个海拔超5000米的天文观测站,该观测站于2020年开始巡天观测。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天文观测台站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阿里地区成为北半球星空观测条件绝佳站址的原因有
①纬度较高,观测范围广 ②远离城市,灯光污染少
③山脉阻挡水汽,云量少 ④海拔高,距离外太空近
2.甲季节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答案】1.D
2.B
【解析】
【分析】
1.贵州梵净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根据贵州梵净山主峰海拔2572米,可知黔金丝猴主要活动区域的植被以常绿和落叶阔叶林为主,因此食物主要来自常绿阔叶林,而不是高山草甸和高山灌丛。黔金丝猴活动隐蔽,人工投食难度大,不是其食物主要来源,故D对,ABC错。故选D。
9.下图是某旅游者2019年5月1日即时发布在微信朋友圈的照片,下方显示的拍摄时间是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旅游者所在的旅游地是
A.阿根廷B.南非C.加拿大D.澳大利亚
2.照片中地物的日影此刻指向
A.正北B.东北C.正南D.西南
3.该地及周边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属
A.大牧场放牧业B.现代混合农业
4.黔金丝猴被誉为“地球的独生子”,仅分布在世界自然遗产地贵州梵净山(主峰海拔2572米),数量约700只,从食物条件和隐蔽条件看,其对植被类型有明显的选择性,且移动范围受食物多少影响,下图示意释金丝猴不同季节的日均移动距离。
据此完成下面小題。
1.黔金丝猴的食物主要来自
A.人工投食B.高山草甸C.高山灌丛D.常绿阔叶林
2.由图可知,菲律宾目前人口红利对经济的贡献率最低,仍然为负值,表明该国出生率仍然较高,人口增长最快。故选D。
3.“提高城市化水平”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转变为现实劳动生产力,提高人口红利对经济的贡献率,①正确。“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可适当降低抚养率,提高人口红利对经济的贡献率,②正确。“提高劳动者素质”可以提高劳动力成本,创造力也更高,可以提高人口红利对经济的贡献率,③正确。高科技产业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而图示国家人口劳动力素质较低,“发展高科技产业”无法发挥图示国家的人口红利优势,④错误。故选A。
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④发展高科技产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1.B
2.D
3.A
【解析】
【分析】
1.由题干可知,人口红利对图示国家经济的贡献率大多为负数,表明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小,抚养率比较高。而1990年前图示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老龄化并不严重,A错误。1990年前,由于医疗卫生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出生率提高,非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高,抚养率比较高,B正确。劳动者素质不高和男女比例失调对抚养比影响不大,C、D错误。故选B。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夏至日,图中能最早进行夜空观测的台站是
A.阿里观测站B.乌拉斯台观测站C.明安图观测站D.紫金山天文台
A.①B.②C.③D.④
3.导致丙岛屿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湖泊水量的变化B.湖浪侵蚀的影响
C.湖区植被的变化D.河流沉积的影响
【答案】1.D
2.A
3.A
【解析】
【分析】
本组试题以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图为背景,考查河流与湖泊的知识。
1.结合经纬网定位,该地位于青海西部,属于内流区;根据等高线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的原理,可判断甲湖有河流流出,湖泊盐分累积少,为淡水湖,乙湖没有河流流出,湖泊盐分逐年累积,为咸水湖,D正确,ABC错误。故选D。
A.上海市B.重庆市
C.西安市D.乌鲁木齐市
【答案】1.A
2.A
【解析】
1.“快时尚”制成紧贴最新时装潮流的产品,产品应该是尽快的进入市场,“以低廉的价格流入卖场,主攻主流消费者的一种销售模式”说明了市场对“快时尚”服装企业重要影响,A正确;原料、劳动力、技术不是主导因素,B、C、D错误。故选A。
2.“快时尚”主攻主流消费者、产品紧贴最新时装潮流,因此应该首先选择在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开展,四个选项中上海是经济最发达的地方,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甲处地形的主要成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