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部年卫生综合一、名词解释( 每题2分, 共20分)1、 Fatality rate( 致死率)2、 Dynamic series( 动态数列)3、 Monosaccharide(单糖)4、 Botulinum toxin(肉毒毒素)5、 Work-related disease( 职业病)6、 Biological monitoring( 生物监测)7、 Dioxin( 二噁英)8、 Humus( 腐殖土)9、 Overmatching( 过度匹配)10、 Attributable risk proportion(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二、简答题( 每题 4 分, 共 40 分)1、简述煤烟型烟雾事件的特点。
2、简述饮水消毒剂选择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3、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与对数正态分布在概念和应用上有何异同。
4、假设检验时, 一般当 P<0.05, 则拒绝 H0, 理论依据是什么?5、多糖可分为哪两类, 每类列举三种多糖。
6、维生素 E( 生育酚) 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八种化合物, 其中以何种化合物生物活性最大。
7、影响毒物对机体作用原因素主要有哪些。
8、控制粉尘危害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9、回顾性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区别。
10、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局限性。
三、问答题( 每题 8 分, 共 40 分)1、试述居室空气清洁度评价的常见指标以及它们的卫生学意义。
2、试述葡萄球菌肠毒素与肉毒梭菌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3、从职业卫生的角度说明物理因素的特点及意义。
4、配比喻法在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应用有何不同。
5、某医师观察 20名静脉普鲁卡因复全麻醉前后红细胞比积和红细胞沉降率的变化。
结果为: 红细胞比积 ( %) 在麻醉前为45.1±44.71, 麻醉后48.7±53.47, 麻醉前后均数比较t=0.231, P>0.05。
红细胞沉降率( %) 在麻醉前为26.6±24.37, 麻醉后20.08±38.29, 麻醉前后均数比较 t=0.544, P>0.05。
结论普鲁卡因复合麻醉前后红细胞比积和红细胞沉降率均值有差异, 但无统计学意义。
请从统计学给予评价。
参考概念秩和检验1.用秩号代替原始数据后, 所得某些秩号之和, 称为秩和, 用秩和进行假设检验即为秩和检验2.”秩”又称等级、即按数据大小排定的次序号。
上述次序号的和称”秩和”, 秩和检验就是用秩和作为统计量进行假设检验的方法。
非参数统计:1.在实际工作中, 有些资料不易判定或不符合所要求的分布, 因此就需要有这样一些统计方法, 它不受由参数所决定的特定分布的限制而适用于任意分布, 这类统计方法称为非参数统计( nonparametric Statistics)2.即不考虑总体分布类型是否已知, 不比较总体参数, 只比较总体分布的位置是否相同的统计方法北京大学医学部年卫生综合一、名词解释( 每题 2 分, 共 20 分)1、 standard error( 标准误)2、 numerical variable( 数值变量)3、 infectious focus( 疫源地)4、 incidence density( 发病密度)5、 Irritant gases(刺激性气体)6、 occupational tumor( 职业性肿瘤)7、 COD( 化学耗氧量)8、 secondary environment( 次生环境)9、 RDA( 每日推荐量)10、 RE二、简答题( 40 分, 每题 4 分, 共 10 题)1、 t 检验和方差分析研究的应用条件有何异同?2、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的联系和区别3、简述流行病学的基本特征4、请比较前瞻性队列研究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异同。
5、职业危险度评定的作用有哪些?6、生产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制定依据是什么?7、简述光化学型烟雾事件的特点8、简述水源选择的基本原则。
9、蛋白质功效比值实验的基本原则。
10、脂肪酸败在什么条件下不易发生?三、分析题( 40 分, 每题 8 分, 共 5 题)1、某研究者欲比较三种肝病患者血清PCⅢ的平均水平, 经 t 检验两种慢性肝炎与急性病毒性肝炎血清PCⅢ的均数差别均无显著性( 见表中结果) 。
请从统计学角度对该资料进行分析, 并给出正确的结论。
三种肝病患者血清PCⅢ的测定结果肝病类型例数均数±标准差 P急性病毒性肝炎 22 慢性迁延性肝炎 18 慢性活动性肝炎 13 131.1±141.7 >0.05 94.9±112.4>0.05 188.2±266.5 >0.052、举例说明流行病学因果关系推断的原则。
3、工作中预防疲劳的措施主要有哪些?4、试述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和特点5、试述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症的类型、临床表现及预防。
北京大学医学部年卫生综合一、名词解释( 每题 3 分, 共 30 分)1、 Berkson bias( 入院率偏倚)2、 Infectious focus(疫源地)3、统计推断4、动态数列5、职业病6、劳动卫生监督7、 POPs: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它是一类化学物质, 这类化学物质能够在环境里长期的存留, 能够在全球广泛的分布, 它能够经过食物链蓄积, 逐级的传递, 进入到有机体的脂肪组织里聚积。
最终会对生物体、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
8、 Eutrophication( 富营养化)9、 Acceptable daily intake( 可耐受每日摄取量)10、 Amino acid pattern( 氨基酸模式)二、选择题( 每题2分, 共 20 分)1、当评价一项筛检试验的真实性时,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只要灵敏度高其真实性必定高B.只要特异度高其真实性必定高C.阳性预测值越高其真实性越高D.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均低时真实性高E.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均高时真实性高2、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计算某病的病死率与死亡率的分子相同B.计算某病的病死率与死亡率的分母相同.C.死亡率高的疾病其病死率一定低D.死亡率高的疾病其病死率一定高E.死亡率的高低与其病死率无关3、反映计量资料的频数分布, 宜选用:A.直条图 B.圆图 C.直方图 D.线图 E.散点图4、等级资料比较, 宜用:A.t检验 B.t’检验 C.方差分析 D.秩和检验 E.U检验5、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毒物进入人体最主要的途径是A.皮肤 B.消化道 C.呼吸道 D.呼吸道及消化道E.消化道及皮肤6、确认人类致癌物最有力的证据是A.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已有明确证据B.动物实验已有明确证据C.临床发现肿瘤病例D.细胞生物学研究得到阳性结果E.细胞生物学和动物实验都有明确证据7、慢性砷中毒可引起人体A.皮肤瘙痒 B.骨软化 C.皮肤角化 D.视野缩小 E.骨质硬化8、评价室内空气清洁最常见的指标是: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E.一氧化氮9、储留氮/吸收氮×100%表示的是:A.蛋白持净利用率 B.生物价 C.蛋白质的功效比值 D.蛋白质的消化率E.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10、表示体内储存铁降低的指标是A.血红蛋白降低 B.红细胞游离原卟啉下降 C.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升高D.血清铁蛋白下降 E.红细胞总数下降三、简答题( 每题 5 分, 共 50 分)1、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有何不同?2、病毒性肝炎的分类与其传播途径的特点3、某研究发现, 乳腺癌病人中有 80%的结过婚。
该研究者据此认为, 结婚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请问这种观点对吗? 为什么?4、调查研究时, 如何控制/减少系统误差?5、说出铸工可能接触到的职业有害因素( 3 种以上) 及其引起的职业病名称。
6、说出四种引起视视觉损伤的物理因素, 并说明引起何种损伤。
7、环境镉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征。
8、 PM10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答: 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 粗颗粒物一般沉积在支气管部位, 并可能进入血液循环, 导致与心肺功能障碍有关的疾病。
细颗粒物沉积到肺叶的可能性更大, 特别是呼吸细支气管及肺泡。
与沉积在呼吸道的颗粒物相比, 沉积到肺叶的细颗粒物更难被清除。
长期暴露在颗粒物质中, 对人体呼吸道疾病、眼睛和皮肤过敏等健康问题影响很大, 诱发心肺功能障碍, 特别对于具有慢性肺部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人而言, 影响更大。
9、每日参考摄入量( daily referenceintake, DRI) 与RDI的异同。
10、大肠菌群的卫生学意义。
四、问答题( 每题10分, 共50分)1、评价筛检方法优劣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说明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评价一项筛检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影响因素有哪些?2、据文献报道, 中国西部地区儿童体格发育较发达地区落后, 且集中表现在 12-36个月的儿童。
某研究随机调查了青海等西部5省12-36个月儿童 50000 名, 对每一位儿童询问/测量了性别、月龄和体重。
请问针对上述资料, 能做哪些统计分析?3、如何识别职业性有害因素。
4、举例说明环境污染所致慢性健康危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