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政治文化3
乾隆在《避暑山庄百韵诗》序中写道:“我皇祖建 此山庄于塞外,非为一已之豫游,盖贻万世之缔构也。” 避暑山庄借助自然和野趣的风景,形成了东南湖区、 西北山区和东北草原的布局,共同构成了中国版图的缩 影。这里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重要遗迹和重要文物, 成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最后形成的历史见证。宫殿区 制式为缩小的紫禁城,坐北向 南,正宫有一条中轴线,全部 建筑分九进安排。“丽正门”为 正宫中轴线的起点。三字用满 、藏、汉、维、蒙五种文字镌刻。丽正门后是午门,康 熙、乾隆曾在那里多次检阅侍卫的步射技巧,所以又称 作“阅射门”。“普宁寺”建筑融会汉、藏建筑风格, 又兼容汉、藏两地佛教的不同理解 …… 整体布局体现国家统一,宫殿区制式体现皇权至上, 丽正门和“普宁寺”体现民族融合,“阅射门”体现了 结合材料中部分建筑特点,分析清廷“万世之缔构”的 对满州尚武传统的重视。 具体内涵。
建筑与政治文化
•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承载着文化。
建筑,一个区域沧桑的见证,文化的荟萃,它将历史、 科学和艺术完美的融汇在一起。
建筑是文化领域中最具有时代性、社 会性和民族性的因素,有效解读这些 蕴涵着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物质遗存, 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究历史,了解 中华民族,认识世近代、现代及西方不同时期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体会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 化状况,体会建筑是凝固的历史。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建筑中反映的政治文化观念 教学难点:
依据地图,说明战国时期城市较之夏商西周城市的特点。 战国时期出现了重要的商业都会和具有专业分工的手工 业中心。城市的经济职能有一定的发展。
• 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 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 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 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 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 A.神化皇权,万世一统 •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 C.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 D.皇位从二世三世至于千世万世,传之无穷
从图片及文字材料中比较唐长安城相比于西汉长安城有 什么变化?
图二:唐长安城(注:宫城为皇 图一 :西汉长安城(注:未央宫:帝居住和办公之处,皇城为政 府官署各部) 是汉朝君臣朝会的地方)
变化: 1.唐朝鼓励对外贸易,所以用于货物交易的“市”设在城 市的中心位置(大致上靠近中心地带);而西汉重农抑 商,西市和东市都设在城市的西北角,而且规模很小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 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 皇帝寝宫的 这一过程, 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宫建筑布局愈以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 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 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 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体现的政治思 想是 A.天人合一 B.皇权至上 C.大一统 D.法治
影响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 南,主要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建筑高大森严; 内廷建筑则庭院错落,自成体系,富于情趣。前朝后寝, 分工明确,不得随便逾越。在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 有北京城,城城包围。 象征着“天”的崇高和伟大的太和殿,位于故宫中级, 是最高大突出的地方。象征着天和地的乾清、坤宁两宫 紧密相连接。它们两侧的日精、月华两门,象征着日和 月。而象征着十二星辰的东西六宫以外的数组建筑,则 表示天上的群星。 故宫中建筑的命名多用“仁”、“和”、“中”、“安” 等字如天安门、太和殿等,这正代表着“中正”、: “仁和”等传统儒家思想 ——《故宫百科知 识》 特点:皇权至上、等级森严、中央集权、外儒内法济之 从以上明清故宫的建筑风格的理念中可以体会到哪些 以道的治国思想、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
• 材料一 就石窟来说,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 永靖炳灵寺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都修筑于魏晋南北 朝时期。该时期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 侯贵族宅地改建为佛寺。这一时期改建时一般不大改动 原布局,而以原前厅为佛殿,后堂为讲堂,原有的廊庑 环绕,有的还保留了原来的花园。 (1)指出材料一中建筑特点及当时佛教盛行的原因。 传统建筑工艺与外来佛教艺术相结合。(2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民众生活日益 贫苦,佛教成为贫穷百姓找到解脱的精神之路;适合 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4 分)
• 始建于元代的中轴线是古都北京魅力的重要部分。 从永定门一路向北,前门、正阳门、社稷坛、太 庙、天安门、故宫、景山、钟鼓楼…… 北京的城 市布局就是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中国古代 这样的建筑理念反映了( ) • A.自然经济将缓慢解体 • B. 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 C.儒家地位不断提高 • D.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中西建筑风格的不同及反映的政治文化观念的差异
中国古代建筑
一.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与特点 (民居、宫殿)
二.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布局特色
四合院
探究一:从四合院的结构设计看宗法制的影响
⑴试概括四合院的建筑特征 外观规矩,中线对称
• 四合院中,有正房,即北房。这是院中的主房,而且, 一般四合院的走向也是坐北向南的。东西两侧,为东西 厢房。东西厢房,一般都比较对称,建筑格式也大体相 似或相同。南面建有南房,与北房相对应。各房窗户均 向院内开放,不向外开放。一般采用出入一个院门。平 时,院门一关,处于一种完全封闭状态。 • (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所谓“北屋 为尊,两厢次之”,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 给家长和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东西两侧的卧室也 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有正室 居住,西侧为卑,有偏房居住,而西厢房的高度及宽度, 都比东厢房略矮小。 ⑵从以上材料中,可以发现四合院的建筑与居住分配体 现中国古代哪些政治文化思想? 以北为尊、以东为尊;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宗法制、 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等
2.唐朝的宫殿建在城市北方,处于首位,象征着王室的权 威;而西汉时期的宫殿建筑分布于城市的四处。
3.盛唐时期的城市规划更严整,朱雀大街是其中轴线,宫 室,官府,宗庙,社稷,市场,里坊对称分布于中轴线 东西。并且其每个里坊设计也体现了居中思想,体现居 中执要、中央集权思想;西汉时期城市规划在这点上也 比不上唐朝。 4.出现佛教建筑,大慈恩寺、大小雁塔等,反映唐朝礼佛 政策。
• 紫禁城的来历:一种说法认为皇帝 自命为是天帝之子,即天子。天宫 是天帝居住的地方,也自然是天子 居住之地。《广雅· 释天》曰:“天 宫谓之紫宫。”因此皇帝住的宫殿 就被称为紫宫。 •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紫禁城的来历 与古代“皇垣”学说有关。古时, 天上星垣被天文学家分为三垣、二 十八星宿及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 垣、天市垣和紫微星垣。而紫微星 垣是代称天子的,处于三垣的中央。 紫微星即北斗星,四周由群星环绕 拱卫。古时有“紫微正中”之说和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神化皇权 “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朝官员四海
图三:北宋东京城 ( 变化:①居于城市中心位置。 1)从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分析北宋及明清“皇帝居住 东京有皇城(又称宫城、大内), ②被其他部门与城墙重重包围。 内城、外城三层城墙。皇城是皇 和办公之处”所处的地理位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 帝的议事殿阁和寝宫所在地。 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本质特征? 特征: 皇权专制(至上)、等级森严、中央集权。
• 下图中的山西王家大院被梁思成称为“全国建筑 宝库",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 夏民居第一宅”等。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 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 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使传统建筑技术受阻 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C.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 A.①② • C.①②③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2008年7月,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 录》。世界遗产委员会对福建土楼的评语这样写道: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山区民 居建筑的福建土楼,体现了聚族而居这一根深蒂固的中 原儒家传统观念,更体现了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 需要。同时,土楼与山水交融、与天地参合,是人类民 居的杰出典范。” 闽西的永定山区分布着许多土楼, 建于明清之际的承启楼即其中的一座,楼内有一堂联: “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 入相见,最宜结重人伦。” ――摘编自“中国网”等
• 下图是中国古老民居四合院,它是以正房、东西厢房围 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在中国民 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北方四合院表述正确的是( ) • ①体现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②大门不与正房门相对, 反映了中国传统风水学中“吉利”之意 ③体现了封建 家长等级制 ④反映合家欢乐的亲情
图二:唐长安城(注:宫城为皇 图三:北宋东京城 帝居住和办公之处,皇城为政 东京有皇城(又称宫城、大内), 府官署各部 ) ( 2)北宋东京城中出现了夜市、打破坊市界限、出现专 )与唐朝相比,北宋商品经济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 内城、外城三层城墙。皇城是皇
帝的议事殿阁和寝宫所在地。 度。对比唐宋都城图,说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 门市场。
• 河南少林寺钟楼前有一块石碑,碑上刻有 “混元三教九流图赞”,赞语是:“佛教 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各有所 施,一以贯之”。碑文反映出当时的文化 趋势是( ) • A.儒、释、道三教的斗争 • B.儒、释、道三教合一 • 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动摇 • D.佛教在社会广泛流传
• 隋唐建筑气势雄伟、粗犷简洁、色彩朴实;如 隋唐兴建的长安城是中国古代最宏大的城市, 唐代增建的大明宫,特别是其中的含元殿,气 势恢宏而高大雄壮,充分体现了大唐盛世的时 代精神。 • 而两宋时期建筑风格由外向转为内敛,由宏大 转而追求精致,建筑风格趋于精巧华丽,纤缛 繁复、色彩"绚丽如织绣",而此时期兴起的各种 书院则清心素雅。 • 从以上材料说明影响唐宋不同建筑风格的原因? 国家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及主流文化价值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