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联想并购IBM为例一、绪论二、相关概念理解1、并购的概念理解2、协同效应概念3、并购协同效应三、案例背景1、联想集团介绍2、IBM基本情况介绍3、并购过程简介四、联想并购IBM财务分析1、管理的协同效应的财务分析2、经营的协同效应的财务分析3、财务的协同效应的财务分析五、结论及展望--------以联想并购IBM为例(商学院09产业经济学李金良0)【摘要】:当今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企业越来越依靠并购这一手段来拓展经营、增强实力、实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企业外部增长目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全球化,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也越来越活跃。
目前,国内大量的并购案例表明,并购的协同效应是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
因此如何认识协同效应、追求协同效应和实现协同效应对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主要从财务分析的角度出发,把一系类的财务分析指标引入到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分析体系中来,通过分析联想并购IBM PC业务的协同效应,构建出了一个评价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分析框架。
【关键字】:并购协同效应联想集团一、绪论企业的并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没有一种方法能像并购那样迅速而神奇地改变企业的价值。
在西方企业发展史上,并购至少已经历了四次高潮,而且到今天为止,热潮依然不退,第五次并购的高潮又方兴未艾地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是以前任何一次也无法比拟的。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来,我国进行并购的需求仍然很大,并不断增长,因此我们必须对并购的动因有所了解。
企业并购的动因有很多种,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追求并购所产生的协同效应。
并购的协同效应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并购后,新的企业总体效应超过并购之前的各个企业独自经营的效应之和。
这种效应也常被描述为1+1>2. 并购协同效应不仅是企业并购的动因之一,也是衡量和决定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
同时它也是一项理论性较强,并对并购活动实践能够起到较好指导性的课题。
面对目前如火如荼的并购活动,对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协同效应的分析就具有很典型的意义。
并购交易行为的发生,这只是并购的开始,协同效应的产生,重要的是在并购之后的整合。
并购本身并不产生、创造效益,只有策略运用得当,并购公司之间融合得好,才能增强竞争力,产生1+1>2的规模经济效益,否则可能会是1+1<2。
在实际的并购活动中,我们必须了解企业的并购活动是否是1+1>2,了解企业不同的领域的1+1>2,这样才有助于我们从此项并购活动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目前,对于评价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文章有很多,但都比较零散,都是在一篇文行评价。
另外,有些评价方法过于脱离实际,导致很难在实际并购活动中应用起来。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从财务分析角度来全面构建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评价体系,先从不同类型的并购协同效应进行评价,然后再得出总体并购协同效应的评价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相关概念理解(一)、并购的概念理解1、并购的概念并购可分为兼并和收购,兼并和收购还是存在很大差别的。
所谓兼并,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通过现金、证券以及二者的组合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组成一个企业的产权交易行为,兼并后企业合为一体。
而收购则是指一企业按照上述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得另一企业的大部分产权,从而居于控制地位的交易行为。
收购后,企业并不一定要合为一体,仅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即可。
然而,由于兼并与收购有着共同的动机和逻辑,二者在定义上也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叠的,而且经济学术语的运用也常常因为边界的扩展而更为模糊、兼容却也更为实用。
正如威斯顿所言:传统的主题已经扩展到包括接管以及相关的公司重组、公司控制、企业所有权结构变更等问题上。
为简便起见,所以研究中经常以并购(M&A)来涵盖上述所有的市场行为。
2、并购的种类企业并购的类型非常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以下仅选择几种比较常见的分类方式:(1)、企业并购从行业角度划分,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类:横向并购。
横向并购是指同属于一个产业或行业,或产品处于同一市场的企业之间发生的并购行为。
横向并购可以扩大同类产品的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消除竞争,提高市场占有率。
纵向并购。
纵向并购是指生产过程或经营环节紧密相关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
纵向并购可以加速生产流程,节约运输、仓储等费用。
混合并购。
混合并购是指生产和经营彼此没有关联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
混合并购的主要目的是分散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
(2)、按企业并购的付款方式划分,并购可分为以下多种方式:用现金购买资产、用现金购买股票、以股票购买资产、用股票交换股票、债权转股权方式。
债权转股权式企业并购,是指最大债权人在企业无力归还债务时,将债权转为投资,从而取得企业的控制权、间接控股、承债式并购、无偿划拨。
(3)、从并购企业的行为来划分,可以分为善意并购和敌意并购。
善意并购主要通过双方友好协商,互相配合,制定并购协议。
敌意并购是指并购企业秘密收购目标企业股票等,最后使目标企业不得不接受出售条件,从而实现控制权的转移。
(二)、协同效应概念协同效应Synergy Effects,简单地说,就是“1+1>2”的效应。
协同效应可分外部和内部两种情况,外部协同是指一个集群中的企业由于相互协作共享业务行为和特定资源,因而将比作为一个单独运作的企业取得更高的赢利能力;内部协同则指企业生产,营销,管理的不同环节,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整体效应。
协同效应就是指企业生产,营销,管理的不同环节,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整体效应。
或者是指并购后竞争力增强,导致净现金流量超过两家公司预期现金流量之和,又或合并后公司业绩比两个公司独立存在时的预期业绩高。
(三)并购协同效应1、并购协同效应来源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包括:经营协同效应(Operating Synergy)和财务协同效应(Financial Synergy)。
协同效应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范围经济:并购者与目标公司核心能力的交互延伸。
二是规模经济:合并后产品单位成本随着采购、生产、营销等规模的扩大而下降。
三是流程/业务/结构优化或重组:减少重复的岗位、重复的设备、厂房等而导致的节省。
2、并购协同效应类型(1)、经营协同效应(Operating synergies)经营协同效应主要指实现协同后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效率方面带来的变化及效率的提高所产生的效益,其含义为协同改善了公司的经营,从而提高了公司效益,包括产生的规模经济、优势互补、成本降低、市场分额扩大、更全面的服务等。
(2)、管理协同效应(Management Synergies)管理协同效应又称差别效率理论。
管理协同效应主要指的是协同给企业管理活动在效率方面带来的变化及效率的提高所产生的效益。
如果协同公司的管理效率不同,在管理效率高的公司与管理效率不高的另一个公司协同之后,低效率公司的管理效率得以提高,这就是所谓的管理协同效应。
管理协同效应来源于行业和企业专属管理资源的不可分性。
(3)、财务协同效应(Financial synergies)财务协同效应是指协同的发生在财务方面给协同公司带来收益:包括财务能力提高、合理避税和预期效应。
例如在企业并购中产生的财务协同效应就是指在企业兼并发生后通过将收购企业的低资本成本的内部资金投资于被收购企业的高效益项目上从而使兼并后的企业资金使用效益更为提高。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财务分析的角度出发,把一系列的财务分析指标引入到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分析体系中来,构建出了一个评价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分析框架。
通过分析联想并购IBM业务部后的财务指标判断联想并购的协同效应是否明显。
三、案例背景(一)、联想集团介绍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发展成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2002财年营业额达到202亿港币,目前拥有员工14000余入,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0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
2003年,联想电脑市场份额达%,从1996年以来连续9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至2004年3月底,联想集团已连续16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R本外)第一,但在全球PC市场上,联想市场占有率不到3%,而且在全球PC市场上品牌认知度不高,在国际市场也缺乏销售渠道。
(数据来源:IDC)。
(二)、IBM基本情况介绍IBM,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1914年创立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0万多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0年,IBM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八百八十多亿美元。
联想收购的其个人计算机业务拥有全球最强的研发力量与品牌号召力,但由于高昂的运营成本,常年处于巨额亏损状态,已经失去金字招牌的光彩,变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2004年12月3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的档案显示,到2004年6月30日为止,IBM 的个人计算机业务亏损总额己高达亿美元。
(三)、并购过程简介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将以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构成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业务(personal computer division, PCD),打造全球第三大PC企业。
这次并购涉及的资产主要有:IBM在全球160个国家10000名员工的IBM笔记本、台式机业务及相关业务。
具体包括:客户、分销渠道,包括直销客户和大企业客户,分销和经销渠道、互联网和直销渠道,涉及遍布全球的160个国家的2600名员工;IBM Think品牌及相关专利;IBM在中国的合资公司IIPC,但不包括系列服务生产能力。
并购后的18个月内,IBM PC和联想分别沿用自己的品牌;之后可能整合品牌,启用双方的共同品牌。
现任IBM高级副总裁IBM个人系统部总经理Stephen ward将担任新联想的CEO。
IBM将成为联想的首选服务和客户融资提供商,联想将成为IBM的首选PC供货商。
在交易完成时,联想将拥有大约19000名员工。
其中大约10000名员工来自IBM(其中有接近40%的人现在已经在中国工作,少于25%的员工在美国工作),大约10000名员工来自联想。
年销售个人电脑增至1400万台,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7%。
联想在2004年12月以12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计算机业务,成为全球第三大计算机生产商。
在要支们的收心的总价中,65亿美兀以现金支付.余下6亿美元以新般支付,每股作价267港兀,馥批股份设有了3年的锁定期。
在3年的锁定期结束时,IBM将获得至少65亿美元的现金和以发行价每股2675港元的股新股份和921,639,459股新无投票权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