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森林城市评价量化指标
选择经济价值高、景观效果好、地方特色鲜明的树种,对乡村周围及乡村庭院、道路、水岸和游憩场所进行绿化,充分发挥森林和树木的多种功能;
2
4.7
城
市
森
林
文
化
碳汇林业
鼓励企业、公民积极参与造林增汇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高公民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气候意识,充分发挥城市森林在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
2
4.8
公众态度
水库等水体沿岸注重自然生态保护,水岸绿化率80%以上;
3
1.4
道路绿化
公路、铁路等道路绿化注重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相协调,因地制宜开展乔、灌、花、草等多种形式的绿化,绿化率80%以上,形成绿色景观通道;
3
建城区80%的街道树冠覆盖率在50%上以;
3
1.5
防护隔离林带
城市周边、城市功能分区和过渡区建有防护绿化隔离林带,缓解城市热岛、净化污染效应等效果显著;
2
2.4
地表覆盖
注重绿化土壤环境改善与保护,绿地地表不露土;
2
2.5
苗木规格
城市森林营造以胸径5厘米以上的大苗为主;
1
2.6
绿化硬化
新建森林公园等公共休闲绿地硬化面积比例小于30%;
1
2.7
森林保护
近3年没有发生严重乱捕滥猎野生动物、非法侵占林地、滥砍乱伐森林和树木、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毁林、重大森林火灾等案件。
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知晓率在90%以上。
2
5
城
市
森
林
管
理
小计
15
5.1
法规制度
国家和地方有关林业、绿化的方针、政策、法规得到有效贯彻。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配套齐全;
2
5.2
组织领导
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城市森林建设,创建工作指导思想明确,组织机构健全,政策措施有力;
3
5.3
投入机制
政府主导,多渠道投入,把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包括乡村绿化在内的建设资金和日常管护费用有保障并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
2
5.7
档案管理
城市森林资源管理档案完整、规范。城市森林相关技术图件齐全,实现信息化管理,森林资源基本信息及管理、监测资料透明公开。
2
6
现场核查总体印象
5
2
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0%以上;
2
4.3
古树名木
古树名木管理规范,档案齐全,保护措施到位;
2
4.4
市树市花
已确定市树、市花,并在城乡绿化中广泛应用;
2
4.5
地域特色
尊重乡风民俗,保护具有传统文化的林木和林地,并按照城市所处的山地、丘岗、平原等不同地带特点,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模式开展城乡绿化;
2
4.6
多种功能
城
市
森
林
健
康
11~17
小计
14
2.1
生物多样性保护
自然保护区及重要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得到合理保育;
2
2.2
城市森林自然度
乡土树种数量占城市绿化树种使用数量的比例达80%以上;
1
城
市
森
林
健
康
郊区森林的自然度在0.5以上;
1
建城区某一树种的使用数量占树木总量的比例小于15%;
1
2.3
动物栖息环境
注意留鸟、引鸟树种植物的保护和选用。营造能够为鸟类生活、栖息的自然生态环境;
省级森林城市评价量化指标
序号
核查内容
标准分
总 分
100
1
城
市
森
林
网
络
小 计
36
1.1
生态廊道
建有贯通性的城市森林生态廊道宽度在50米以上;
3
骨干河流、道路沿线建设近自然森林景观林带宽度在10米以上;
2
1.2
城市重要饮用水源地
城市重要饮用水源地森林植被保护完好,功能完善,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水质净化和水源涵养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3
3.4
苗圃
绿化苗圃培育的优良乡土绿化苗木能满足森林城市建设需要。
2
4
城
市
森
林
文
化
小计
20
4.1
科普场所和科普宣传
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植物园、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等公众游憩地,设有专门的科普宣传栏、科普馆等生态科普知识教育场所;
2
每年举办大型生态科普活动5次以上;
2
4.2
义务植树
认真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参与绿化活动,建立义务植树登记卡和跟踪制度,并建有各类纪念林基地;
3
建城区树冠覆盖率35%以上,人均公园绿化面积9平方米以上;
3
1.8
立体绿化
积极推进立体绿化,建筑物墙面、立交桥等适宜绿化垂直空间的绿化率30%以上;
1
1.9
地面停车场绿化
近2年新建的地面停车场的树冠覆盖率30%以上;
2
1.10
乡村绿化
乡镇所在地绿化覆盖率35%以上;
2
村庄林木覆盖率30%以上。
2
2
2
1.6
休闲游憩地可达性
郊区建有面积20公顷以上的森林公园或湿地公园2处以上;
2
城
市
森
林
网
络
建城区内建有多处以各类公园为主的休闲绿化,分布均匀,85%以上的市民出门500米有休闲绿化,基本满足本市居民日常休闲游憩需求;
3
1.7
森林覆盖率
市域(仅含市辖的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含市辖的县和县级市)森林覆盖率,山区在60%以上,丘陵区在40%以上,平原区在20%以上(农田林网控制率90%以上);湿地面积占市域面积20%以上的城市,其森林-湿地覆盖率达到40%以上;
2
5.4
规划编制及实施
编制了《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通过政府审议。能按期完成年度任务,并有相应的检查考核制度;
2
5.5
免费开放公园
市政府财政投资建设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以及各类城市公园绿化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最大限度地让公众享受生态建设成果;
2
5.6
城
市
森
林
文
化
科技支撑
城市森林建设有长期稳固的科技支撑,制订了包括森林经营、管护、更新和监测等技术手册,有一定的专业科技人才保障;
3
3
城
市
林
业
经
济
小计
10
3.1
森林游憩
加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健身、休闲、采摘等多种形式的休闲观光林业,带动郊区经济发展,森林旅游收入逐年增加;
3
3.2
乡村旅游
郊区乡村绿化注重与观光、休闲等多种形式的生态旅游相结合,建立特色乡村生态休闲村镇;
2
3.3
林业产业基地
建立多处林木种苗、花卉、经济林果、用材林、林下养殖等特色生态产业基地,农民涉林收入逐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