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施工方案一、基本概况1、本工程位于新港东路以南,为新开发区(原为农田)四周地形平坦,平面形状呈近长方形,设置一层地下室,基坑周长约250m,场地分2级,A轴~E轴/○1轴~○12轴地面相当于建筑标高约-0.02m,E轴~K轴/○1轴~○12轴地面相当于建筑标高约-2.0m,基坑实际开挖深度为:2.6~4.6m。
场地地质条件相对较差。
开挖深度受影响范围主要上覆盖土层有表层素填土、局部淤泥质土、中下部有较厚的砂层(最大厚度达6.5m),下部有粉质粘土层;下伏基岩垩系砂岩;地处珠江南岸,地下水丰富,主要在填土中有上层滞水,在砂层中有承压孔隙水。
基坑周边条件:东面的北面为开阔平地,北面距新港东路大于80米,距西面规划路大于10米、距住宅约70米,距南面赤沙涌大于100米,基坑外10m范围内没有地下管线,基坑安全等级为三级。
本工程基坑支护方案采用喷锚支护结合搅拌止水桩支护方案。
2、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较浅,采用部分放坡结合搅拌栏挡土方式(挡墙厚2.4m嵌固段4m,受拉区插钢管加强并设置压顶梁,放坡面挂网喷混凝土护面),下部砂层较厚,要求其中2排搅拌桩穿越砂层进入不透水层(粉质粘土1m)的支护止水方案。
搅拌桩直径为600mm,搅拌桩采用喷浆工艺,四搅四喷,水灰比不应大于0.5m,固化剂采用强度等级为42.5R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并掺入早强剂和抗裂防水添加剂,水泥掺入比为15%~18% 。
桩身抗压强度不少于0.8KPa。
3、放坡顶1米范围内不得超载,1米范围以外超越不得大于15Kpa。
出土口超载不得大于40kpa。
4、挖槽清障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测定搅拌桩施工轴线,采用挖掘机沿轴线开挖沟槽,沟槽深度为约1~1.5m。
施工技术参数:搅拌桩直径600mm,搭接100mm,桩中心距400mm;采用4搅4喷喷浆法的标准施工工艺,由于本场地为重力式挡土的搅拌桩,要求放慢搅拌桩施工的提升和下沉降速度,以确保搅拌桩的施工质量。
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入比15~18%(55~60kg/m),水灰比为0.5,水泥浆中掺入0.2%的木质素磺酸钙作为减水剂,掺入0.05%的三乙醇胺作为早强剂,或者可以采用功能相近的相关外加剂。
5、桩与桩的搭接时间不大于24小时,桩身垂直度偏差不超过0.5%,桩心偏差不得大于500mm。
6、设井降水本工程地表水位较高,采取设井降水方案,缘支护桩四周内设6个降水井,井深为6m(以完成搅拌桩压顶梁后的标高不准,-6m为降水井底部),施工采用机械钻孔,孔径为φ600,用钢筋笼护井,成品钢筋笼径为φ450,竖向钢筋为12条φ16,加强箍筋为:φ14@1000,箍筋φ8@150。
钢筋笼成品后并采用双层铁丝网扎牢固沉入井内,同时钢筋笼外周边及井底部局部回填碎石,防止塌方及土质流入井内堵塞水源,降水井完成可使用后设置6台3寸管品污水泵24小时抽水。
二、主要施工机械采用深层搅拌桩机、灰浆机、灰浆泵、单轴搅拌杆。
施工机具需用量计划表三、施工准备工作开工前,组织施工现场技术骨干参加由业主、监理方、施工方组成的图纸会审会议,必须使主管人员明确设计施工方案、技术要求和工艺要求。
图纸会审结束后,立即着手对下属施工班组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质量交底工作。
材料进场后,首先按规定做好材料的性能试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为保证工程质量,规定每根桩加足水泥量,按设计水泥掺入量、水灰比采用带浆钻进四搅四喷的施工工艺,即钻进时要送浆钻进,提升时也要送浆,到地面时刚好把水泥浆液全部送完。
四、施工工艺流程图:场地平整开挖沟槽桩位测量定位钻机就位搅拌下沉喷浆搅拌提升重复搅拌下沉搅拌提升清洗、移位五、深层搅拌桩施工方法1、施工测量(1)施工测量方法以业主提交的测量控制基准点为基础,建立闭合导线控制网,闭合导线控制网建立在场地四周;根据施工控制网,测设搅拌桩中心线,在中心线上布设桩位。
(2)开工前测量准备工作包括检查和复核测量基准点,增设控制点和水准点、建立控制网、施工放样。
测量放线定出搅拌桩桩位,插上标签,经复核无误后方可施工。
(3)施工测量的精度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执行。
2、深层搅拌桩施工方法(1)桩机定位、对中放好搅拌桩桩位后,移动搅拌桩机到达指定桩位,对中。
(2)调整导向架垂直度采用经纬仪或吊线锤双向控制导向架垂直度。
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垂直度小于 1.0%桩长。
(3)拌制浆液深层搅拌机预搅下沉同时,后台拌制水泥浆液,待压浆前将浆液放入集料斗中。
选用普通硅酸水泥拌制浆液,水灰比控制在0. 5~0.55范围,即每米深层搅拌桩水泥用量不少于规定标准。
(4)喷浆搅拌下沉启动深层搅拌桩机转盘,待搅拌头转速正常后,开启灰浆泵,通过管路送浆至搅拌头出浆口,出浆后方可使钻杆沿导向架边下沉边喷浆搅拌,下沉速度可通过档位调控,工作电流不应大于额定值。
(5)喷浆搅拌提升喷浆下沉到达设计深度后,启动搅拌桩机及拉紧链条装置,边喷浆搅拌边提升钻杆,使浆液和土体充分拌和直至将搅拌钻头提升出地面。
(6)重复喷浆搅拌下沉搅拌钻头提升至地面后,重复喷浆搅拌下沉至设计深度,下沉速度按设计要求进行。
(7)喷浆重复搅拌提升下沉到达设计深度后,喷浆重复搅拌提升,一直提升至地面。
(8)桩机移位施工完一根桩后,移动桩机至下一根桩位,重复以上步骤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六、深层搅拌桩施工要点1、为了使水泥浆具有较好的和易性和较好的加固土效果,必须严格根据现场情况控制水灰比。
针对含水量较多的土层,应采用较低的水灰比。
2、针对本工程土质特点,桩上部采用较低的送浆压力,桩下部采用较高的送浆压力,如有淤泥层,应适当增大送浆压力,重点加固。
3、按照设计要求,采用“四喷四搅”工艺,上、下各搅拌两次(即来回四次),以保证水泥与土充分搅拌均匀和搅拌桩成桩质量。
4、挡墙受拉区插φ48钢管长度与相应的搅拌桩同长,插管时机应在搅拌完成后立即将钢管垂直插入搅拌桩中心位置,外露的管端应与刚搅拌完的桩面相平.六、主要施工技术措施1、深层搅拌桩使用的水泥品种、标号、水泥浆的水灰比,水泥加固土的掺入比和外加剂的品种掺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在施工前要标定深层搅拌机械的灰浆泵输送量、灰浆经输浆管到达搅拌机喷口的时间和钻杆提升速度等施工参数,并根据设计要求通过成桩试验,确定搅拌桩的配比和施工工艺。
3、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调整桩架底盘的平整度和导向架的垂直度,保证搅拌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桩长,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0mm。
4、水泥浆不能离析,水泥浆要严格按照设计的配合比配置,水泥要过筛。
为防止水泥离析,可在灰浆机不断搅动,待压浆前才将水泥浆倒入料斗中。
5、深层搅拌施工过程中,输浆应保持连续,同时控制好重复搅拌时的下沉和提升速度,以保证加固范围每一深度内,得到充分搅拌。
6、在成桩过程中,由于电压过低或其它原因造成停机,使成桩工艺中断的,为防止断桩,在搅拌机重新启动后,将深层搅拌钻头下沉到停浆点以下0.5m,待恢复供浆后再喷浆提升。
7、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搅拌桩垂直度超过规范要求时,视该桩为废桩,需调整导向架的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后重新施工。
8、确保桩壁状加固体的连续性,按设计要求桩体要搭接一定长度,相邻桩体施工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9、搅拌机喷浆提升的速度和次数要符合施工工艺的要求,要有专人对每根桩的水泥用量、成桩过程(下沉、喷浆提升、复搅时间)进行详细记录,深度记录误差不得大于50mm,时间记录误差不得大于5s,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要注明。
10、为提高搅拌桩桩身的早期强度,可选用早强型水泥或在水泥浆液中加入适量的早强剂。
七、质量检查及质量标准1、质量检查(1)桩位沿轴线允许偏差±2cm,垂直轴线方向允许偏差±3mm.(2)钻头磨损后直径允许偏差-1cm。
(3)试块抗压强度(28天)在5.0Mpa以上,符合要求。
(4)相邻桩连续作业,桩墙具有整体性。
(5)养护时间一般为14~28天。
2、质量标准(1)一般成桩后对开挖出来的桩体,测量其桩身直径,桩体连续均匀程度,粘结牢固,无孔洞、无松散、无裂缝、桩质坚硬,桩体强度高,无法用灰铲挖除。
(2)在开挖出来的桩(墙)体中切取立方试件,在正常养护下进行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压缩试验。
容许偏差项目:按桩数抽查5%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严格按设计图及《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GJB02-98)进行施工。
2、开工前及施工过程中,作好各种材料的送检、化验,保证使用合格产品;按有关要求做好试压件送检工作。
3、甲方要做好施工前“三通一平”的工作,平整场地,清除地上和地下障碍物。
4、做好测量放线工作。
搅拌桩每间隔20m设置定位桩,校准搅拌轴垂直度和桩位,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桩位偏差不得大于3cm,桩径偏差不得大于4%,桩长不能低于设计要求,并由专人负责控制,时时参照本场地地质资料以确保不同地段的桩长满足设计要求。
因特殊原因要改变时,须经设计方和建设监理部门认可。
5、搅拌桩施工,计划进四台PH-5A型桩机施工,先施工内二排过砂层入不透水层1m的搅拌桩,四台PH-5A型桩机集中先施工东南面,再施工其余两面的桩,最后再施工其余的桩,按设计要求插入或打入直径12mm钢筋(长度按设计要求做), 桩与桩搭接时间不应大于24小时,如因特殊原因超过该时间时,采取在搭接点外侧加桩(不少于三条)的办法进行处理。
由于本场地为重力式挡土的搅拌桩,要求放慢搅拌桩施工的提升和下沉降速度,以确保搅拌桩的施工质量。
6、遇地下障碍不能排除时,可绕行施工,但须保证桩的施工顺序,搭接合理性,保证桩的连续性。
7、做好原始资料整理工作,工程完工后整理好所有的原始记录交甲方并报竣工验收。
搅拌桩在成桩过程中做好搅拌试验及配合比强度试验,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开挖。
8、施工过程应加强边坡位移的监测,确保搅拌桩在成桩后20天才能开挖,当采用早强水泥时可提前到期14天可开挖,当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达到20mm时,要增加监测频度。
当发现水平位移大于30mm时,应停止开挖,及时通知设计人到现场研究处理,在采取有效措施之后方可继续开挖。
9、基坑变形施工监测警戒值:据规范规定,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报警值:基坑坡顶水平位移,报警值为30mm,预警值为20mm,且开挖支护过程中连续每天变形速率不大于5,开挖到坑底后连续每天变形速率不大于3mm。
10、信息施工及应急措施1、本工程为隐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收集有关资料与技术参数,并与原设计依据及参数进行比较,如存在差异,及时向有关单位汇报,做到信息施工。
(1)若遇土质与设计资料不符时,应及时动态设计,调整施工。
(2)采用宏观控制与微观监测相结合的手段,跟踪调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处理并采用相应的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