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
经济
度同制:秦统一后,规定货币分金和铜两种:黄金称上币, 以镒(秦制20两为镒)为单位;铜钱称下币,统一为圆形方
孔,以半两为单位。
改币制:秦始皇采取了两种统一货币的主要途径:一是由国 家统一铸币,严惩私人铸币,将货币的制造权掌握在国家手
中。二是统一通行两种货币,即上币黄金和下币铜钱。
整交通:此项工程在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车同轨:战国时期,各国车辆形制不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
定车宽以六尺为制,一车可通行全国。
制传国玺
“传国玉玺”,简称传国玺,就材于“和氏 璧”。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 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 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 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 此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 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 之则表示“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 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 人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 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终于销声匿迹。
开创帝制
——施行“授田制”:秦始皇于公元前216年命 令全国农民自报占有田地的实际数额,以便征 收赋税。又实行即使是平民,只要有军功也可 授予土地及爵位。 ——废除分封制:秦始皇废除分封制以后,建 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县制和官僚制 ——商鞅变法:统一六国后,商鞅变法时极力 反对的各方面的学派、人才都纷纷来到秦国服 务,可能秦始皇采用了“秦国特色的商鞅变 法”,造成秦帝国各种迷信盛行。
统一六国
秦王政掌权后,任用尉缭和李斯等人,积极推行统一战略。 前236年,赵燕两国发生战争。赵国出兵攻燕,而秦国以救燕
为名派王翦等将出兵分别夹攻赵国,先后攻取了赵的阏与、
轑阳(河南南阳西北)、河间(河北省献县东南)、安阳 (河北阳原县东南)等邑,漳水流域已为秦所占有。 前234年,秦又大举向赵进攻,以所取的赵地建立雁门郡和云 中郡。
•“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 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 出生于赵国都 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 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 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 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
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 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 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 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 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前231年,魏国被迫把部分土地献秦,韩国亦பைடு நூலகம்迫把南阳地献
给了秦。
修筑长城
秦灭六国之后,即开始北筑长城。 当时中原刚统一,各地原来的贵族势力还很强,若不保持中央各 地之间的交通和联系,国家随时会处于再次分裂的局面,所以必 须尽快改善中央到各地及其他各郡、县之间的交通和联系,因此 须尽快建设道路;
修建长城,是为了保护北部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其目的 也是为了减少人民的负担;由于匈奴是游牧民族,其骑兵活动范 围很大,没有长城的话,要很多军队来防守,这会给人民增加很 大的负担。万里长城不是他开创的,他只是把原来秦国,赵国和 燕国北边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
功过是非
秦朝在统一后不久就频繁的大兴土木,尽管其中一部分工程如长城灵渠是 利国利民的,但生产力仍遭到极大破坏,秦始皇三十一年,一石米就卖到了 一千六百钱(史记秦始皇本纪),民众苦不堪言,因此秦朝二世而亡也就不 奇怪了。 历代都宣扬秦始皇残暴不仁,如焚书坑儒、大建阿房宫、长城、骊山墓等 等。但从考古看来,”焚书“是有的,但是好在所焚的书在咸阳宫和民间多 有副本,可惜的是周王室存放的珍贵史籍没有副本,也被付之一炬从此绝迹 (史记六国年表)。“坑儒”是后世的说法,《史记》中记载为坑杀术士, 但同时也提到“诸生皆诵法孔子”,也就是说这些术士和儒生算是一类的。 阿房宫经考古发掘,没有建成,只有一个地基。但是为了修建规模庞大的阿 房宫要备工备料,同样耗费巨大,后人有”阿房出 蜀山秃“之语,更不用 说秦始皇在咸阳周围复制六国宫殿二百七十余座,还以甬道相连(秦始皇本 纪),耗费的民力就无法计算了。秦始皇背离了秦国崇尚节俭的传统,这是 他的一大失误。 历史是由人书写的,其中夹杂着很多作者的喜怒哀乐,以及统治者的意志。 秦始皇虽然有大功于中国,但同时也为秦朝迅速灭亡埋下了火种。对他的评 价必然是褒贬参半,有丑化也有美化,后人读书也难免接受了这些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