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始皇功过辩论

秦始皇功过辩论

功:1.统一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嬴政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

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公为36郡,郡下高县。

郡县制度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线;同时,统一了度、量、衡。

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国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4.夺取河套地区防御匈奴秦统一以后,将军蒙恬率领军队,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

政府还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耕田戍守。

秦始皇又征发农民,修筑了西成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用来抵御匈奴。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越族地区的开发沟通水系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

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

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

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6.修建交通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7.土地私有制的出现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

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过:1.徵敛无度,赋税奇重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全国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

2.好大喜功,滥用民力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

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

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能忍受。

3..严刑峻法,民怨鼎沸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

•正方一辩陈词: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我方观点是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有巨大贡献的杰出帝王,功大于过。

理由如下:(1)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是前无古人的功绩。

(2)秦朝建立后,为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三公九卿制度,地方推行郡县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再分县,对我国后世影响深远。

(3)在经济发展方面,秦灭六国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做出了统一规定。

(4)秦始皇在文化方面也做出了杰出贡献,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行隶书。

(5)边防上为防御匈奴的滋扰、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6)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和西南的部分地区,开发那里的经济,兴修灵渠,为中原和两广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有利条件。

以上六点清楚地说明秦始皇是一位有作为的国君,是一位对中国历史有杰出贡献的帝王,所以我再次阐明我队观点,秦始皇是一位功大于过的国君,谢谢!•反方一辩陈词:各位评委老师、同学大家好,刚才正方一辩讲到了秦皇的功绩,但是我队认为他的功绩却远远比不上他的暴政,暴政是他主要方面,原因有下面五点:(1)秦始皇是一个骄奢淫逸的国君,修建的豪华的阿房宫和巨大的骊山陵墓就是其罪证之一;(2)秦始皇修长城、驰道、每年服劳役的不下三百万人,精壮劳力几乎全部服役,严重破坏农业生产。

(3)赋税重,秦朝赋税是将农民收获2/3以上缴给国家,农民生活困苦不堪。

(4)刑法残酷,秦始皇主张轻罪重罚:就是轻微的犯罪,处以极重的刑罚,希望通过重刑杜绝犯罪。

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还有连坐和族诛等刑法,老百姓受到酷刑处治的人很多,是其罪证之四。

(5)在文化上秦始皇采取焚书坑儒的方式摧残了文化,箝制了思想造成历史文化典籍的损失。

综上所述,我队认为,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暴君,他过大于功。

•二辩阶段:正方二辩陈词:刚才反方一辩讲到秦始皇修驰道,长城问题,在这里我需要说明,秦始皇修长城的目的是什么?它是为了防御匈奴的侵犯,并不是仅仅以个人的利益出发,他也从老百姓的利益考虑出发的,秦始皇是征用了民力,把原来秦、赵、燕三国北方的城墙连接起来,又修起了不少城墙,筑起一条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墙,这条城墙虽然耗费了秦朝大量人力、物力,但是它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它维护了秦人民的安定团结,给秦朝人民带来了和平局面,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我认为这不是秦始皇的“过”,而是秦始皇的“功”。

反方二辩陈词:虽然秦始皇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匈奴南下而修建长城,但是他给人们造成灾害却是深痛的,几家灯火几家愁,大家都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当时全国总人口约二千万,除去妇女一千万人,再除去男子一千万中的老弱病弱残,剩下的青壮男子总数有三四百万人,修弛道,建宫室,筑长城几乎不下三百万人,连丁女也被征调运输粮食,死伤者无数,可是长城是用累累的白骨垒建起来的,是用人民的血和泪修成的。

这难道还能被看作是秦始皇的“功”吗?•三辩阶段:正方三辩陈词:除我队上述理由认为秦始皇对中国历史有重大贡献,是杰出的君王外,史书上还记载着秦始皇的其他功绩。

例如:还提到交通方面的成就,战国以来,各地车辆大小不一样,因此车道窄宽不一,车辆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十分不方便,而秦始皇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轨道相同,有利于全国各地车辆的往来。

另外,秦始皇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两条弛道,一条向东通到齐燕地区,另一条到达就是吴楚地区,另外还修建“直道”、“五尺道”、“新道”,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道路网,有利地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交流,也有利于政令的通达,军队的调遣,这些在当时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秦始皇派蒙恬打败匈奴后,设平原郡,在平定南方后,添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迁移50万人到五岭以南戍边和开垦荒地,推进汉人和越人杂处,同时还在西南地区开通道路,设置官吏加强统治,这些措施既加强秦朝的统治,又促进了西南经济、交通的发展,这些不可不谓是壮举也。

反方三辩:在秦始皇的暴政中,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他不进忠言,唯我独尊也是个缺点,这也给秦帝国的收场添上了一笔。

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派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这些都是加重了人民的灾难。

这些都是他的过错。

•群众队员补充阶段反方群众队员:讲到秦始皇的残暴,我们可引用《秦律》中的规定:五人共盗一钱以上,要断左足,五人以下的盗窃者,所盗超过660钱,罚“割劓为城旦”。

可见其残暴性,因修骊山陵墓而遭刑的人有七十万人,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记功,炫耀声威。

这些加重了当时老百姓的负担。

正方群众代表:秦始皇巡游多次而且主要是在巡行东方郡县一带,东方郡县是统一后新设立的郡县,秦始皇不辞辛苦出巡,条件是艰苦的,他常常遭遇“逢大风”“水波恶”甚至“为盗所惊”等风险(这里“盗”即六国旧势力反抗),为什么回去那里,是视察东方郡县情况,安定那里的国土,日后可以对东方的方针起到参考作用,至于歌功颂德,许多学者已研究到,认为只是一种政治宣传罢了,其中包括一些政治主张。

是一种手段。

正方总结点评:综上所述,秦始皇在其统一的过程中,为建立大一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封建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束了长期诸侯混战局面,为巩固政权,又能创立“三公九卿”制度,统一文字,车轨、度量衡,平定南方和匈奴,设立郡县巩固边防。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虽有过错,但不可不谓一代雄才大略的君主,我方再次表明我们观点——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有巨大贡献的杰出帝王,功大于过。

反方总结点评:各位老师、同学,秦始皇虽统一中原,建立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先后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但是他的暴政,却是可以和夏桀、商纣相比,他的这些功绩远远比不上他的残暴过失,摘不掉他是一位暴君的帽子,我方观点是秦始皇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暴君,过大于功功:一、确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在此之前,中国地域内有许多分封的国家,各国有自己的国君或王,中央的商或周对各诸侯国的控制能力有限;各诸侯国之间常发生战争,极大的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度,设立了中央直接管理下的郡、县、乡、亭、里等多级管理基层结构;这样的管理结构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到现在还在延续。

二、统一文字、货币。

在此前,各国使用的文字不同,来往的文书经常相互之间不能看懂,对国家的文化和交流十分不便;秦始皇时强制统一成一种文字,这套文字作为中国唯一规范的文化一直用了两千多年,到现在还在使用;各地区使用的货币也不一样,有圆形的、刀形的、铲形的,还有贝壳、龟甲或玉片等等,秦始皇将货币统一金和为外圆内方的铜币,这种铜钱直到沿用两千多年后的清朝。

三、统一度量衡。

什么是度量衡呢?在秦始皇前,各地的度量衡单位五花八门,比如说,你想买一尺布,到其他地方连一尺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或者这边的一斤米,到那边的称不叫一斤,又叫另外一种单位了;秦始皇时规定了统一的长度单位,叫分、寸、尺、丈。

这些名称现在还在使用;量具容积的单位叫合、升、斗;重量(衡)的单位叫铢、两、斤、石,这些单位也是到现在还在使用。

铢是由于铜钱的重量是以铢计的,如半两重的铜钱叫5铢钱,后来把“1铢”叫做“1钱”了。

现在还是10钱=1两。

四、修建驰道,疏通河道和渠道。

也就是连接全国各郡县的道路(相当于现在的国道和省道)。

大大的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

五、修建长城,原来各国之间都有一些长城,但北方的长城不完整;统一后他下令把原来国之间的长城拆除,再把原来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接起来,以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侵。

给我们留下了一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六、开拓边疆。

在中原各国相互征战,无暇北顾的时候,匈奴乘机南侵,攻掠秦、赵、燕三国的北方边地;秦始皇兼并六国后,派数十万大军万大军北伐,击败了匈奴,稳定了北方边疆;南攻岭南的百越,把两广并入到中国的版图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