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级管理理念

班级管理理念

班级管理理念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让我感受到班级管理有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
刚跨入三年级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相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差的,但为了锻炼他们的能力,更好的成为学校的主人,我就鼓励学生们积极竞选班队干部。

接下来,我就放手让他们开展班级的工作。

每次开完班队会议,他们就及时向其他同学传达会议精神,共同做好学校、班级的每项工作。

一年下来,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许多学生在教室里看到纸屑就捡,见到不良现象就及时制止,主动帮助其他学生……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取得更大收获。

二、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一个班级刚刚建立,要在短时间内形成良好的班风,需要每个学生的共同努力。

开学第一周,我就放手让学生们自己竞选班干部,并明确每个班干部的职责。

接着就让学生们在班干部的督促组织下做好勤学守纪、两操、路队、文明礼貌、清卫、黑板报等各方面的工作。

学校有什么活动、比赛,学生们先在自己的班级进行比赛,选出最适合的选手去参加。

老师这时候只是班级的一员,只能投一次票,没有最终的决定权。

每位学生和每位班级干部之间平时相互监督,每隔一段时间在班队课或晨会课上学生们就针对班级的有关问题展开讨论。

如果有哪位班干部不尽职,学生们就可以通过投票来进行撤免,然后重新竞选班干部。

比如说张辉同学作为纪律委员不太尽职,不能管住自己,经过学生们的投票重新选举了纪律委员。

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人人是班级的主人,人人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人人都体会到了“当家作主”的艰辛与快乐。

同时也能设身处地的为别人想想。

放手让学生参与学校、班级的管理,把他们推到了主人翁的地位,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班主任不是没事了,一点作用没有了。

班主任要像放风筝的那双手,做好班干部的后盾和顾问,当好班干部的教练和导演。

班主任要学会精心点拨或表扬学生们的工作,尽量不去干扰他们的工作,不要让学生感到还是老师说了算。

即使学生们犯了错误,也要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进行自我批评。

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放手”。

苏霍姆林斯基说:“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作为班主任,除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外,我认为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这就是所谓的放手,就是给学生真正的自主权,不要担心学生不会做,要相信学生的能力。

我的班级管理理念
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

自主意识是学生的一种“天性”,他们非常希望有表现自己、欣赏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

在我的班级中,我倡导主人、主角、主动的理念,我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是班级主人,班级是每一个学生的班级,让每
一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一、主人----个性上的独立
1)建立生活、学习的独立意识。

利用各种教育机会,向学生正面宣传“自己能干的事情自己干”、“我自己也能学会”。

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从认识上摆脱对家长、老师的依赖感,建立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

另一方面,使学生获得更多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快进入班级小主人的角色,如在班会中,班主任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比较、取舍,是做“我能行”还是“你帮我”,同时,对孩子进行各种行为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尽快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做好班级的小主人。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与班级的关系。

使学生树立起集体主义观念,克服个人本位主义,使学生的自我管理植根于集体中,具有集体的意蕴。

如针对个别学业优良、很有组织能力,在同学中也有威信,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学生,班主任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他组织一些班队活动,并经常表扬他助人为乐的精神,还可以积极创造机会,让其他同学主动与他接近,让他体会到同学友情的真挚,引导他融入班级大家庭之中。

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在班级里的一份职责,都参与班级的建设与管理,这样,学生才会认为自己是班集体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员,才会更加主动地履行班级小主人的责任和义务。

二、主角—活动中的参与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

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

为提高活动的效率,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通过活动提高自主管理的能力,活动应遵循以下要求:
1)制定严密的活动计划。

计划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由老师拟定完成,也可由学生完成,老师加以检查指导。

2)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机积极性。

作为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以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甚至强行将学生的活动变为课堂教学的延续。

在这一点上我们不提倡:一对活动进行插手过多,学生失去自主性,只按老师的意图来行动,最终失去对活动的兴趣;二是将活动简单地当成学生自己的事而不闻不问,任其自然,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3)活动应该更多地向学生提供自主管理的机会。

强调人人参与活动的组织,不因为学生目前的自主管理能力较差,就不去培养。

老师们可以开展一些小尝试,如让不太守纪律的学生担任活动的裁判、主持人等,让他们在体验活动中养成严格要求自己、主动为班集体争荣誉的良好品质。

三、主动—管理中的民主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育根本之处在于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管理思想上看,现代的教育、教学管理都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

这就为民主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提出了切实的要求:
1)班主任的管理应该是民主化的。

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充分尊重和采纳学生的意见,热爱学生,不一意孤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的管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积极作用。

2)班主任的民主化管理应该与学生的自主管理保持协调一致。

真正良好的班级,不仅要求师生双方各自在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行动起来参与管理,同时还要求双方在管理思想、方法措施、效果评价等各个方面协调一致。

这就要求师生彼此之间经常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以达成共识。

当产生分歧时,应自觉地进行合理的调整。

3)爱护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

这是一条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基本途径,使他们不断看到自我管理的成就。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往往对自己可能成功的事物感兴趣,而不愿去干不可能成功的事情。

因此,不断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就成了调动积极性的最有效的的手段。

在班集体建设中,实现自我管理一直是我追求的最高境界,我坚信:只要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就一定能逐步完成由老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最终实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