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梁柱交接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PPT)

梁柱交接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PPT)


依据设计图纸, 本工程梁柱交接 处较为突出。
二、QC小组概况
QC小组简介
小组名称 课题名称 08年注册号 活动次数 QC小组成员简介 姓 名 性 别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年 龄 35 42 32 36 28 34 41 39 35 28 学 历 本科 大专 本科 大专 大专 本科 本科 大专 本科 大专 职 务 技术负责人 项目经理 项目副经理 工 长 职 责 组 长 副组长 副组长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员 员 员 员 员 员 员 小组责任分工 施工技术方案编制实施工作,全面负责组内 各项工作 全面协调策划组织 现场协调落实工作 负责对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 负责现场施工的巡视和测量检验 负责试验检测 负责落实奖罚制度 负责对各项验收数据的收集、整理 主要负责现场施工管理 主要负责现场操作 成立时间 活动时间 类 型
2、建立健全奖罚制度:由****同志负责建立奖罚制度,奖优惩 次,建立小黑板报,各班组施工质量情况和奖惩情况及时通报,对质 量情况好的班组进行适当奖励,对质量较差的班组进行人员调整和经 济处罚。 经教育后,操作工人的现场操作、技术水平、质量意识均有明 显的提高,工人岗前培训合格率达到98%以上。
九、效果检查
模板间缝隙过大
梁位置放线不准 确
钢筋位置安装不 准确
模板安装质量差
模板交接处拼接 不严密
钢筋尺寸加工不准确、定 位措施不牢固
工人责任心不强,质量意 识淡薄
制表人:制表时间:2008年6月27日
2、小组成员分别对关联图中九条末端因素进行分析,作出了要因确认表 :
要因确认表
序 号 1 2 3 末端原因 模板下料尺寸不准 确、模板变形大 模板交接处接缝拼 接不严密 项目部管理人员质 量检查不到位 模板固定不牢 靠,支撑不稳定 工人责任心不 强,质量意识淡薄 确认情况 采用竹胶板模板由工人加工很难保证模板拼接的准确, 误差较大,且竹胶板变形严重。 检查正在施工的东段工程梁柱交接处模板拼接25处, 有7处拼接不严密,占到抽查总数的28%。 项目部的质量人员是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同志,且对工 作认真负责。 模板固定较难,在混凝土振捣时容易出现位移、变形等 现象,直接导致截面尺寸不准确及漏浆的质量缺陷。 确认 方法 现场验证 现场验证 现场验证 负责人 是否 要因 是 是 否
实施2:加强技术交底,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
1、首先支设柱模并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拆除柱模,支设加
工好的梁柱头模板,并在接缝处贴成品海绵条。
2、柱浇筑高度比梁底低20mm,支设梁柱头时先将柱顶施工缝处清
理干净,梁柱头模板与柱模板采用硬拼法,用螺栓连接牢固。 监理工程师及项目部质量员在现场检查发现梁柱交接处及梁侧模均 拼接严密,对已浇筑完的梁柱交接处混凝土检查,混凝土基本上未出现 漏浆,效果较好。
效果一:通过本次QC小组的攻关活动,有效地解决了梁 柱交接处混凝土截面尺寸不准确和漏浆等问题,再次对梁 柱交接处混凝土进行质量缺陷调查时,梁柱交接处混凝土 的质量问题出现频率由14%降为4.5%,超额完成了预期的 目标计划。
梁柱交接处混凝土质量效果检查
缺陷频数 (点)
4 5 9
序号 1 2 4
检查层数 4层至7层 8层至10层 合 计
梁柱交接处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的。
该项目受到项目部和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员 和资金等方面都给予很大的支持。 根据以上三点,实现既定的目标值是完全有可能的。
六、原因分析及要因确认
1、小组针对从排列图中得出的主要问题进行了 多次的讨论,广泛收集现场工人、班组长、质量 检查员的意见,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并从“5M1E”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了9个末端因素, 做出梁柱交接处质量原因关联图。


42
制表人:****
100
制表时间:2008年6月14日
2、根据上表,绘制了梁柱交接处质量问题排列图
梁柱交接处混凝土质量缺陷排列图
频次
N=42
42 40 C类 B类 A类
95% 86% 74% 43% 13
100%100
90
80 70
30
20 10
60
18
50 40 30
累 计 百 分 比 %
行研究;为了提高混凝土质量,减少装修时因质 量缺陷修补而增加费用,必须采取措施。
四、现状调查
1、现状调查
为了保证混凝土观感质量,大家首先对已施工完成的
****东段工程的地下一、二层及一层的梁柱交接处混凝土
质量进行了排查,共检查点数300处,质量问题出现频数为
42处,出现频率为14%,发现质量问题集中体现为截面尺寸 不准确、夹渣、蜂窝、漏浆和漏筋,详见下表:
交接处混凝土检查,交接处截面尺寸及位臵准确。
碗扣式脚手架
实施4:加强培训,规范操作,提高质量意识。
1、加强作业人员思想教育:由****同志组织小组成员轮流对各
班组工人进行质量目标教育和企业精神教育,增加工人的责任感。培 训后进行了小型测验,合格率均达到了98%以上。并通过黑板报、小
型演讲会形式加以巩固。
七、制定对策
在“要因确认表”中分析出的要因项目,遵循5W1H的原则,我们小 组制定了相应对策表,并确定了责任人。 对 策 表
序 号 要 因 对 策 (What) 目 标 (Why) 措 施 (How) 地 点 (Where) 完成时间
(When)
责任人 (Who)
1 模板下料不准确, 选用合理的模 模板设计合理, 1、编制专项梁柱交接处混凝土 模板变形大 板设计方案 加工准确 模板施工方案; 2、模板进场时进行严格验收。 2 模板接缝拼接不 加强模板质量 模板拼接严密, 采用成品海绵条封堵。 严密 控制 固定牢靠
出勤率
技术员 试验员 预算员 质量员 工 工 长 长
制表人:****
制表时间:2008年6月1日
三、选题理由
理由一
****主体创太原市“结构优质工程”,总质量 目标为优良,争创“汾水”杯,所以对混凝土的 外观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本工程为框架结构,根据以往类似工程中梁
理由二
柱交接处混凝土出现的质量问题较多的现象,进
****五层主体结构
实施3:选择合理的模板支撑体系。 1、梁柱交接处定型模板支撑体系采用碗扣架加丝杠顶撑,碗扣架立 杆间距为900mm,侧模采用斜支撑,间距600mm,以确保模板的刚度 及稳定性。
2、通过对模板支撑体系检查,碗扣架间距及连接符合要求,支撑稳
定,模板之间螺栓连接牢固,刚度稳定性满足要求,对已浇筑的梁柱
检查点数 100 100 200
频 率 (%)
4 5 4.5
制表人:****
制表时间:2008年7月19日
小组活动效果检查图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14%
5%
4.5%
活 目 活
活动前
目标值
活动后
制表人:****
制表时间:2008年7月26日
效果二:通过本次QC小组的攻关活动,梁柱交接处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获得太原市结构样板工程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整体施工质量也得到了 业主及监理的认可,为承接后续工程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4
20
3
10 0
0
梁截面尺 混凝土内箍筋外露 寸不准确 混凝土漏浆 混凝土蜂窝
混凝土夹渣
制图人:***
制图时间:2008年6月20日
结论:从排列图中,我们看出梁柱交接处混凝土截面尺寸不准确和漏浆是影 响梁柱交接处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主要问题。
五、目标确定及可行性分析
1、确定目标值
我们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值定为:梁柱交接处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出现频 率由14%降为5%,如下柱状图所示:
板具有足够刚度,以确保梁柱交接处混凝土的截面尺寸,我们决定进行现场
放样,并采用特制的木模板进行支设。 3、在模板进场后,放样时由专人负责校对模板尺寸,并由质量员对该模板 的尺寸及加工质量进行严格检查,从而保证模板的尺寸准确,且拼缝严密,
连接牢固。
4、对进场模板材料进行检查,模板的刚度符合要求,对加工完的模板尺寸 进行检验,规格、尺寸符合要求。
活动后梁柱节点检查
制图人:**** 制表时间:2008年8月5日
***城外立面
效果三:通过本次QC小组的攻关活动,不仅在解决梁柱 交接处混凝土截面尺寸不准确和漏浆的质量问题上取得了
宝贵的经验,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减少跑模、漏浆返修、剔凿费用210×40元/工日=8400
元。
管理有效增加模板周转次数2次,3500×19/m2=66500元。
现场验证 现场验证 现场验证 现场验证
制表人:制表时间:2008年6月28日
3、小组成员对因果图中每一条原因进行了逐条确认, 经分析确定出以下四个要因: ⑴模板下料尺寸不准确,模板变形大; ⑵模板交接处拼缝不严密; ⑶模板固定不牢固,支撑不稳定; ⑷工人责任心不强,质量意识淡薄。
钢筋定位
钢筋绑扎
共节约费用74900元。
效果四:通过本次QC小组活动,我们全体成员提高了 质量意识和个人能力,掌握了新的QC知识,增强了解
决问题的信心和团队精神。小组活动自我评价打分见
梁柱交接处质量原因关联图
模板下料尺寸不准 确 模板材料质量不 符 合要求 项目部管理人员 质量检查不到位
现场放线位置偏差大 模 板 尺寸 加 工 不准 确 模板刚度不够,变 形较严重 混凝土振捣时,模板有 位移、变形
对工人交底不到 位
梁截面尺寸、位置不准确
混凝土漏浆
模板固定不牢固,支 撑不稳定
模板安装位置及截面尺 寸不准确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