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症ppt
5.夏燕芳,高迎春. 青少年抑郁症的分析与探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9卷第16期(下半月刊)
6.王熙,孙莹,安静,郝加虎,陶芳标等. 中国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 性别差异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3年9月第34卷第 9期
感谢您的关注
社会影响
不公平的对待,如歧视 社会暴力 学习竞争压力
原因2:人格特质和认知模式
易冲动、焦虑,喜欢 幻想,性格内向、孤 僻,适应能力差,性 格忧郁、怯弱
过分地自我批评,自 信不足,低自尊感
原因3:依恋模式
安全型 回避型 焦虑矛盾型 紊乱型
原因4:基因易感性
基因遗传表达, 导致相关的神经内分泌失调
2.肖开提·苏理旦. 68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临床早期特征分析[J]. 世界 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3 年第13 卷第3 期
3.刘果,王旭梅,邵云. 躯体形式障碍青少年的依恋特征[J]. 中华行为 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2,21:139-141.
4.唐登华,潘成英,漆红等. 70例青少年抑郁障碍心理社会学影响因 素探讨[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end
结语:青少年抑郁症对患者的
身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还极有 可能影响患者一生的健康,所以 我们要对青少年抑郁症保持高度 的关注,对其发病原因和治疗方 法进行充分地探讨与分析,使青 少年抑郁症得到有效的治疗,并 做好预防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吴艳茹. 青少年抑郁发病社会心理因素及易感基因研究【博士学位 论文】上海交通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2006
青少年抑郁症症状调查情况
-------数据来自《68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临床早期特征分 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3年第13卷第3期
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抑郁症
环境应激 作用
家庭环境和 社会影响
人格特质和 认知模式
依恋模式
基因易感性
原因1:家庭环境
父母关系不和 家庭暴力 受到忽略 错误的家庭教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