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分析分析报告

生产分析分析报告

精心整理
生产管理分析改善报告
自11月23日进入公司,经过13个工作日的工作,通过熟悉生产现场、公司环境,并与多位生产部门基层管理者、以及生产相关部门管理者面谈,对公司生产基本情况有了简单和直观的认识。

一、 1.11.21.31.4备的增加,生产的效率和产品质量可以逐步优化和提高。

1.5日常生产质量运行体系基本完备,包括首件管理、工装夹治具管理等方面。

二、 存在问题:
按照现代PARCK 封装生产管理标准衡量,企业还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作出艰苦的努力予以改进。

2.1生产理念需要更新:大部分生产管理者管理理念需要更新。

比如在生产组织上,必须尽快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生产管理制度和理念。

(严格来说,生产流程中只有一个工序是瓶颈。

只要保证瓶颈工序最大效率地运行,即可以保证公司最大产出,并同时最少地投入资源!)
2.2生产运作职能需要改进和加强:目前的生产组织结构基本具备,但是在
2.4
2.5
2.6
2.7生产过程中安全隐患较多:车间流水线基本上没有建立完整的安全运行管理体系,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也出现了一些安全事故或者安全事件。

2.8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备:
2.8.1生产质量管理没有形成体系,包括质量认证、拉线、岗位质量目标运行和考核等。

2.8.2车间质量管理局限于操作层面的产品分选、外观确认等日常工作。


于供应商产品供应状况、工序能力、质量总体状况等宏观层面内容关注较少;
2.8.3现场普遍认为“质量是检查出来的”,这完全不符合现代的质量管理理
念,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产品的分选、返工工作;同时,部分纵容了作业员将问题遗留到检查工序或者下工序的态度。

产品执行二次包装,这无疑对
三、
大小等。

同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能职责,特别是要明确强调各个基层管理者;拉线组长、经理助理必须对结果负责任,具体包括安全、质量、效率、成本、人员管理(作业纪律、行为规范、员工士气)等各个方面。

3.1.2建立适当的工资考核体系(记件制):建立生产一线作业员、组长助理、
组长和经理助理的工资绩效考核管理体制,做到高质高效产出和公平、公正、有序的工资考核管理制度,调动基导管理人员和作业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士气,将生产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

另外,根据车间拉线现状和多类型、小批量生产要求,建立多技能操作工;并建立多技能激励体系,鼓励作业员学习技能,帮助和培训其他作业员提高操作
经理助理对车间的安全负全责;并且要定期安排时间对车间的安全状况进行系统地分析,逐步消除生产的安全隐患。

3.2.3建立三级安全管理制度:
针对不同的安全影响程度,建立不同的应对方案,并适当与工资奖惩体系挂钩:安全隐患:对于车间发现的安全隐患或者员工的安全建议,订立行动计划,
尽快解决;
安全教育:针对生产安全运行状况,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包括消防演习、日常安全教育、重大火灾预防等方面的管理培训;特别是针对车间操作安全状况,要下大力气分析、总结、改进、培训和要求操作者安全操作。

3.2.4在具体执行中,应该完善以下方面:
3.3
3.3.1完善计划工作运行流程:
生产能力核定:根据生产计划工作需要,组织对车间拉线各岗位能力、工时定额等进行核定;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地制定生产运行的作息时间、班次安排
等。

生产数据统计分析流程建立和完善:应该逐步建立有针对性的、运行简单有效
的生产数据统计体系。

具体应该重点关注以下数据:(根据管理需要确定)
A、生产效率;
B、生产能力利用率(设备稼动率);
C、单位人员产值;
D、计划达成率;
,并

3.4
职能职责;并与绩效体系挂钩。

3.4.2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成本分析体系,方便决策参考:建立基于产品的成
本分析体系,方便针对产品的遴选和决策;建立基于成本组成的成本分析体系,便于横向分析和比较,标杆优秀企业;
3.5生产设备管理部分:
3.5.1完善设备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根据公司现状,明确设备管理的职能职责(责任制);建立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制度;稳定和发展设备维修维护能力,逐步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3.5.2建立健全设备运行评估评价体系:建立适合公司需要的设备运行评估评价体系,包括统计MTTR/MTBR(设备平均维修时间和设备平均运行时间)等关键
(包
另外,在5S工作中,强调操作者对于设备管理部分,必须在清洁和标准化方面进行认真地日常点检确认。

3.5.6设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和培训:编制设备安全操作指导书和设备维修维护
指导书,并对设备操作者、设备维修操作者进行培训,指导其对设备进行正确地操作和维护。

3.6现场管理部分:
3.6.1推进5S管理:在现场推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的5S管理制度,
重点建立和巩固现场标准化的推进工作和现场设备的点检工作。

3.6.2标准化工作(精细化生产管理):重点推进各个部分的标准化,为各项工
作的改善提高打下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