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体育健身产业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在新业态的大背景下,中央将体育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5〕19号),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体育产业作为低碳经济,以其能耗低、污染小、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等优势,日益成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促进居民消费、惠及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产业,2017年1月,市政府正式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加快培育市场多元主体,吸纳社会资本进入体育领域,大力延伸体育产业链,促进体育消费快速增长,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我市体育产业发展迅猛,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坚持“对内立足全民健身,对外争创赛事名牌”的发展理念,体育赛事活动对体育产业的引领作用逐步增强。
体育赛事活动及体育表演业是最宜形成规模、最宜出效果的体育产业。
这一直是我们的弱势。
为拉长短腿,近几年我们力推品牌建设。
仅今年承接了“山东省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气排球比赛暨全运会山东赛区选拨赛”、“山东省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青少年围棋总决赛”“全国象棋男子甲级联赛”、“山东省百县象棋团体赛”、“山东省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健美操比赛”等多项国家和省级的赛事活动。
高标准承办了“山东体彩公益晚会”。
二、围绕青州市特有的“旅游、休闲、健身”资源,着力培养新兴体育健身市场。
依托山水旅游资源和治山治水环城工程,包装打造了“青州市百公里健身长廊”。
围绕长廊,我们一是建设了316公里的自行车绿道,设置公共自行车站点55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万辆,满足了市民“绿色出行、休闲健身”的需要。
并从中筛选出8条各具特色的自行车专用赛道,在满足本市广大自行车爱好者和选手训练的同时,还利用网络向全国的自行车爱好者推荐。
这些措施,极大地提升了我市的自行车赛事品牌建设。
二是在长廊内建设了一大批或石质或木质或自然的休闲廊亭和健身步道,满足了市民休闲,丰富了旅游要素,带动了体育旅游休闲业的发展。
三是加大了体育表演业的整合服务力度,将花毽展演、太极拳展演、空竹展演与全市古城游和非遗表演相结合,为古城游增光添彩,实现了体育表演业与旅游的融合。
三、坚持“上档升级与做大做强并举”的理念,着力培养传统体育产业项目。
1、做大做强传统体育俱乐部。
传统体育企业和体育俱乐部是我市现有体育产业的主体。
目前,发展体育协会28家,俱乐部53家。
其中青州双贝体育生态公园和投资青州滑雪场开展高档次体育健身项目,现已发展成为集休闲健身、技能培训、餐饮于一体的体育产业单位。
翔云游泳健身中心等几家优秀体育经营单位已发展成以城区为中心,辐射各镇街的连锁式经营方式。
2、大力发展体育彩票业。
自2000年电脑体育彩票发行以来,我们积
极培育体育彩票消费市场,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3、力促体育用品销售市场繁荣。
目前,从事体育用品生产、体育健身器材、健身技能培训和服装销售的单位50余家,从业人员达3000余人,体育用品销售日趋向好。
4、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探索开发体育旅游业。
一是云门山驼山等景区的登山休闲游项目、九龙峪水上乐园、水上漂流项目、汽车赛道运动项目、百公里健身长廊项目不断完善,进一步促进我市体育产业业态与旅游业的融合。
二是双贝体育生态公园、驼山滑雪场、弥河湿地公园水上项目继续与各旅游公司进行合作,开展健身旅游项目,每年接待外省游客达5万余人次,拉长了体育产业的链条。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青州体育产业目前在青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弱项:体育产业仅仅局限在传统项目上,体育产业链条短而无特色,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会展等行业的结合度不高,体育产业发展整体处于弱势,而发展空间巨大。
发展对策:1.力促体育表演业和赛事活动品牌建设。
2.力促传统体育产业上档升级、做大做强。
3.力促新兴体育产业项目建设,全力建设好“青州市全民健身推广中心”项目,以此带动新兴体育产业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