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十几减9说课稿数学十几减9说课稿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十几减9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十几减9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o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会。
设计的情境既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又能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课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
例1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供教师选择。
体现了算法多祥化,学生再通过分析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会用比较简便的方法计算十几减9,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如下:知识技能性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过程性目标:(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理解数学的价值(2)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下面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可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学法)本课教材注重计算方法的培养和发掘,通过各种生动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思维并联系起来,使他们养成自己自主学习,并找到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计算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计算方法得出正确的答案,充分发展自己的逻辑思维。
三、学情分析本课时面对本班50个学生进行教学,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上学期,他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对这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认识的基础;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
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这都有利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思考找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并逐渐形成自己有效的学习方式。
四、说教学过程 1.以“情”、“趣”开路,谈话引入每年元旦公园里都有有趣的游园活动。
今年元旦公园里就迎来了许多小朋友。
(屏幕显示课本第10~11页的游园会全景图)。
请仔细观察,在这个游园场地上,左边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右边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创设情境感悟计算方法教师首先用课件出示卖气球的情景过程,这一情景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很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感受其情景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已设问,提出“还有多少个?”的问题。
接着让学生思考“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探讨计算方法上。
本节课以15-9为突破口,在重点研究十几减9的基本思路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借助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所用的方法。
这样,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又有和同伴交流合作学习的机会,最后在全班交流汇报。
在汇报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此时,计算15-9的基本思维方法得以充分展现,有的学生用“破十法”,有的学生用“连减法”,有的学生“想加法算减法”,还有的学生用“15-10+1”。
方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3、交流合作,学会选择师:计算15-9时,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呢?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好?(1)学生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喜欢的方法。
教师提问: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针对出现的多种计算方法,教师又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对比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比较、分析,从而优化自己的计算方法。
然后再在全班交流自己喜欢的方法。
这样,好的计算方法更为明朗化,更为突出。
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4、迁移练习(1)教学套圈图课件显示套圈图,学生根据条件提数学问题。
再请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己列式解答。
说一说是怎么算的?(2)教学例1 出示12-9=,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计算12-9。
交流算法。
对比、讨论不同的算法。
在学生获得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解决其他的十几减9的问题,既能使学生把15-9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其他问题中,使计算方法得以灵活运用和巩固,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注重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5、自主练习,巩固方法,体验成功(1)完成“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独立作业。
对有困难的学生则让他们先用学具摆一摆,摆好后说一说算的过程。
反馈时,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如先摆好1捆零1根,从1捆里拿掉9根,再把剩下的1根和1根合起来是2根,所以11减9等于2。
)帮助他们从操作中提升十几减9的基本算法(或破十法,或做减想加)。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练习时,应让学生独立思考,悟出十几减9的“破十”思维过程是:先从10个里面圈出9个,再将剩下的一个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即可得出结果。
(3)完成“做一做”第3题。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比一比谁的速度快。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完成练习二第1、2题。
学生完成后,让他们思考:第1题怎样算出13-9的?(想加算减)第2题是怎样算出12-9、15-9的?(破十法)。
通过思考,进一步弄清多种算法的算理。
(5)帮小鸟找家(课件演示)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小组合作,全班订正。
(6)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回到情境图,点击显示字谜图。
师:这群小朋友在玩猜字谜游戏,共有几条字谜呢?有几个小朋友在猜?他们猜中了几条呢?课件显示声音、文字:有13条字谜,我们每人都猜中了1条。
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练习中,设计了多种方式,让学生“玩数学”,使单纯的数学计算课趣味盎然,学生参与率高。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用探究出的办法回到现实情境中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6、分享你我收获在课堂临近尾声时,向学生提出:这节课学了十几减几的减法?你怎样计算这样的减法?你有什么收获?让每个学生自言自语地说。
再次引导学生概括出十几减9的两种一般方法:①做减想加②破十法。
培养学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由学生进行总结和互相补充。
教师只做适当点拨,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数学十几减9说课稿2“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计算奠定基础。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元旦游园会的场景图,通过气球中的问题“还有多少个?”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学生的不同思维过程和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例1展示的是十几减9的两种基本算法(“做减想加”、“破十法”)学生只需掌握其中的一种。
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会用十几减9 的一般方法(或破十、或做减想加)正确计算。
为了达到本目的,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十几减9的知识。
为了让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减法,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主题图,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
二、动手操作,体会破十法和做减想加的算理。
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有快有慢,理解有深有浅。
为了让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我加强了学生的操作活动。
如在教学例一(12-9)时,设计的学具有两种颜色(10朵红花、2朵黄花),让学生思考:从12中去掉9,该怎么去?学生能很快从10朵红花中拿掉9朵,剩下的1朵红花和2朵黄花合起来就是12-9的结果。
通过操作活动,学生能很快理解“破十”的道理,从而达到运用“破十法”计算的目的。
三、鼓励算法多样化,又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
学生数学思维水平参差不齐,应此学生计算方法也是参差不齐,有的需要借助直观学具进行计算,有的能“做减想加”来计算。
为了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义务教育所要求的标准,使大多数学生掌握一般的较优的计算方法,由此在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侧重让学生理解“做减想加”和“破十法”的计算算理,目的使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这普通的长久发挥的数学方法。
数学十几减9说课稿3教材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册中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本单元要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
后续还要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十几减九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运算奠定了基础。
因此,必须切实学好这部分内容。
教材用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等多个画面创设问题情景,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情感上和思维上的准备。
但这个情境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创设了元旦游艺活动的大情境来贯穿整节课的始终。
学生情况:在一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了计算十几减九的知识经验,这部分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不是新知识,而是旧知识。
但是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
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掌握新知识。
我的思考是:怎样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