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是农业科学家所从事的一项艰难尝试,目的是为了提高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产量。
在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后,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意义真是一言难尽。
]
传统的植物育种和绿色革命
1.当今的世界人口约有60亿,这个数字到2020年,有望达到100多亿,人类所食用的所有食物都来自于植物和海藻,它们把阳光转化成经分解过了的有机物质,供动物和人类消耗。
2.古代的农夫们在经过了选择、贮存和栽培优良品种等一系列活动后,开始了植物育种。
我们目前的农作物都是来自这些原始的各类种子。
自1930年以来农作物产量增加了50%,这一增产的一半功劳应归于植物育种。
就谷类而言,增产高达300%。
植物育种是一项已被证实了的、安全的、对环境无害的技术。
3.植物育种包括把具备所需特点的母种进行杂交,以增加基因变化。
然后挑选出优质的后代,并经几代的发展推出新的品种。
这一过程来得缓慢,并且费用很高,一般需6至10年的时间,植物育种还受制于以下情况,即和某一种栽培的农作物进行杂交的植物必须是有亲缘关系的方可作为改进基因的来源。
4.绿色革命是农业科学家所从事的一项艰难尝试,目的是为了提高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产量。
绿色革命推动了高产作物的推广,改善了灌溉状况,促进了化肥、除草剂、杀虫剂的运用。
那些引起科学家特殊兴趣的作物特点有:矮杆和直立的生长习惯、统一的成熟期以及对疾病和虫害的抵抗能力等。
绿色革命使很多发展中国家粮食产量增加了。
然而它同时也遇到了一些严重的障碍,例如:1)水资源有限,土地贫瘠。
2)贫困国家的很多农民负担不起农田所需的投入。
3)粮食储存和销售制度不合理。
4)高产品种替代了本地品种,导致基因多样性的下降。
5)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粮食增长速度。
植物基因工程
5.植物显示出一种不确定的生长形式,也就是说一些成熟的植物体细胞具有分化成任何器官的能力。
因此,毫不奇怪,很多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可以从一株完整的植物中分离出来,然后移到某种特定的化学媒体上去生长。
这就是植物细胞和植物组织培植的基础。
6.全能性是指某一单个细胞能够再生成一个成熟的、有繁殖能力的成年有机体。
很多种类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在栽培中诱使细胞不断地孽,或诱使其分化成一些各不相同的器官,甚至分化成一种再生的植物,这一切都是受到组织栽培媒体中所含有的化学物质植物荷尔蒙的控制。
7.在栽培中,植物细胞可被当成微生物一样对待。
大量的细胞可以在一个小范围内显示出来并进行挑选。
栽培中的细胞能产出有价值的二级化学制品,原生质体可经诱导后融合形成新的杂交品种。
组织栽培也是农作物微生繁殖的基础。
最后,植物细胞还被广泛用作与外来DNA进行基因转移的目标。
但并非所有农作物均能轻而易举地进行培植,一些物种再生以后根本长不大。
在很多情况下,某些农作物种类与其他农作物相比更易栽培和再生。
8.植物细胞能同外来的DNA一起受到改造,外来DNA可来自任何有机物,并非仅仅来自具有性别之分的植物种类。
这是植物基因工程的基础。
通过该工程,科学家最近培育出了一些独特的植物,它们自身能够产生出天然的杀虫剂,可以承受各种浓度的化学除草剂,其结出的果实成熟缓慢,宜于长途运输。
很多科学家、种子公司、国际经销商和产粮部门都认为,未来大幅度地提高粮食产量、生产出消费者想要的新型食品的最大希望在于基因工程。
然而,对此人们也有很大的争议,那就是消费者是否对基因工程食品感到放心。
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困难
9.养活世界人口,尤其是养活当时被称作第三世界的人口,是六十年代未七十年代初备受关注的问题。
当时全球人口已达37亿,是50年前的二倍。
每年新添七千万张嘴,其中90%在发展中国家。
有9亿多人的口粮得不到保障,他们没有足够的食品填饱肚子,过上富足的生活,而还有比这更多的人则生活在贫困之中。
为了供养新增的人口,每年大约有一千二百万公顷的土地被开发用作农田,面积相当于了整个孟加拉国。
人口增长、饥饿泛滥、贫困肆虐似乎预示着灾难的来临。
一系列自然灾害,如萨赫勒地区饥荒、袭击印度和孟加拉国的龙卷风及苏联的干旱,使问题雪上加霜,毫无疑问,对世界粮食危机的担心也开始有增无减。
1973年,石油价格上涨和苏联出其不意地购买世界绝大部分剩余小麦,这些作法对持续已久的粮食危机感更是火上浇油。
10.亚洲是最受关注的地方。
专家预言饥荒就在眼前。
1968年,诺贝尔奖得主冈纳·默达尔警告说,印度供养5多亿人口将有困难。
还有一些人断言地球上人口增长的极限很快就会到来。
然而预言中所说的这些情况并未出现。
以种植高产农作物,尤其是种植水稻和小麦、增加灌溉、推广使用化肥和杀虫剂为主要形式的绿色革命,再加上更加合理的农业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人们预言中所说的饥荒和饥荒的广泛肆虐。
11.在七十年代,亚洲谷物产量受谷物单产量大幅度上涨的推动增长了三分之一。
仅小麦产量一项就增长了百分之七十。
在水稻耕种方面,新品种的水稻就占了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三。
亚洲粮食产量的显著提高归功于科技工作者和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努力,归功于制定国家政策的有识之士和国际赞助者的支持。
到1980年东亚和南亚饥饿人口减少了一千多万,降至六亿五千万左右。
12.绿色革命的影响远远超越出了农民的田野。
农业是亚洲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和东亚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在泰国和马来西亚,每年农业增长率达到约5%。
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对消费品和其他一些商品的需求增加了,从而刺激了其它领域经济的增长。
印尼、韩国、泰国和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在这10年中每年增长百分之七以上。
13.然而并非所有发展中国家都从绿色革命中获到了益处。
由于绿色革命的农业技术重点是放在水稻和小麦两种作物上,并严重依赖于化肥、杀虫剂和灌溉的联合使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区被排除在外。
但也有几个国家例外。
肯尼亚农民在七十年代前半期玉米增产了四倍。
在哥伦比亚,由于使用了新品种,到了1975年,水稻产量翻了一番还要多。
14.到了1980年,人们普遍感到世界粮食危机已经过去。
自1970年以来,全球粮食供应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五,谷物储备丰足。
人们普遍感到绿色革命正在解决粮食不足这个问题,非洲和拉丁美洲踩着亚洲的脚印随后跟上来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15.但是在整个80年代,非洲因遭受了一连串的干旱而举步维难。
埃塞俄比亚和苏丹遇到了严重的饥荒。
在拉丁美洲,热带森林每年以800万公顷的速度被烧掉。
在亚洲,地下水正被耗尽或污染,可耕地被盐碱化并受着水涝侵害的现象也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涌现,随着农民不断地开垦新的土地,植物群和动物群正在消失。
农民和农业劳动者逐渐注意到过分使用农业化学品的后果。
同时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继续不受控制地增长。
16.虽然绿色革命避免了人们预言的粮食危机,但却不足以彻底消灭饥饿。
储存设施不足以应付丰收;农民经常不能及时进入市场;害虫和丰收之后的损失常使增产大打折扣。
即使粮食供应增加,也不是每个饥饿者都能得到食物。
那些买不起食品的人还在挨饿,那些负担不起种粮食所需投入的人也在挨饿。
虽然绿色革命提供了一些农业与非农业就业机会,但这些机会满足不了人口增长的需求。
许多因技术发展而引发的难题仍旧层出不穷,贫困依然十分普遍。
17.这时候,出现了一些批评意见,提醒人们注意滥用或过分使用绿色革命技术对环境造成的后果的,注意在发展和使用新技术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妇女及她们的一些看法,对绿色革命不能推广到非洲的问题也要重视。
同时人们又有了新的关注的焦点,如拉丁美洲的金融危机和需要重新组合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等等。
18.绿色革命失去了势头。
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把目光从农业转向其它领域,对农业的双边和多边支持开始下降。
很多发展中国家政府削减了农业开支,他们过去曾对农业研究提供了大力支持,现在这方面的支持也减少了。
尽管财政支持减少,但对环境、性别和地域的一些忧虑已赢得了人们的关注。
民间努力促使人们注意这些问题并寻求局部解决办法。
各国及国际农业研究开始重新考虑其研究重点。
19.尽管速度慢了下来,到1990年为止,饥饿的人数比20年前又少了一千五百万,而要吃饭的人口比以前又多了十五亿。
在东南亚、东亚及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小部分地区经济也取得了进步。
我们在努力向使农业能够养活人口,同时又能保护自然资源的方向发展。
我们认识到饥饿不只是生产足够粮食的问题。
绿色革命给我们的启示
20.绿色革命给我们上了宝贵的一课:饥荒不是自然灾害的结果而是政策不当所致;人们首先必须拥有资源,以种植他们所需的粮食,或者获得进项以购买粮食;农业必须作为大多数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技术的发展必须以提高现有耕地的产量为目地,以保护自然资源;农业技术必须与开明的经济政策相结合。
21.绿色革命给我们赢得了时间。
绿色革命,加上研究和技术投入以及更加合理的政策,给我们提供了防止世界粮食危机的工具。
它让我们明白了农业在养活人口、消除贫困以及促进经济的广泛增长等方面的极端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