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1)一、编制原则 (1)二、编制依据 (2)三、工程概况 (3)四、工程地质条件 (5)五、水文地质条件 (7)第二章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 (13)一、基坑支护方案 (13)二、工作坑、接收坑支护结构计算 (15)三、基坑施工 (24)第三章顶管施工方案 (33)一、主要工艺流程 (33)二、各分项工程工艺 (33)三、顶力计算 (34)四、顶进设备安装 (37)五、工作坑洞口处理 (38)六、管道顶进 (39)七、洞口加固及顶管掘进穿墙措施 (41)八、钢管焊接及防腐 (43)九、基坑及河坡回填 (44)十、管道水压试验及冲洗消毒 (45)第四章基坑监测方案 (46)一、监测目的 (46)二、监测内容及监测点的布置 (46)三、检测方法 (46)四、监测频率及数据处理 (47)五、沉降观测及预防措施 (47)第五章资源计划 (48)一、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48)二、劳动力需求计划 (50)第六章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51)一、保证工期方案 (51)二、保证工期的计划、资金保障措施 (53)三、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 (54)第七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6)一、安全目标 (56)二、安全保证措施 (57)第八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60)一、文明施工 (60)二、环境保护 (61)第九章风险分析与控制 (64)一、危险因素 (64)二、基坑坍塌滑坡 (64)三、支护桩侧向位移 (65)四、基坑坑底隆起 (66)五、涌砂涌水 (67)六、高空坠物 (68)第十章应急预案 (69)一、建立应急抢险领导小组 (69)二、应急抢险组及成员的职责 (69)三、应急抢险队伍配备 (71)四、应急抢险措施和程序 (71)第十一章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74)第一章工程概况一、编制原则1 安全第一的原则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始终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珍视健康,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
施工的全过程做到技术可靠,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在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
2 优质低耗的原则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有明确的质量目标,贯彻执行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积极推广、使用“四新”技术,确保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施工中加强标准化管理,控制成本,降低工程成本。
3 方案优化的原则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管理的行动指南,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中,对管道顶进、工作井制作、下沉、环境保护等关键工序进行多种施工方案的综合比选,在技术先进、实施可行的前提下,择优选用最佳方案。
4 确保工期的原则根据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的工期要求,编制科学的、合理的、周密的施工进度计划,采用信息化技术,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实行网络控制,搞好工序衔接,实施进度监控,确保实现工期目标,满足业主对本工程施工的工期要求。
5 科学配置的原则根据本合同段的工程量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在施工组织中实行科学配置,选派有顶管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选择专业化施工队伍,投入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确保流动资金的周转合理使用,并做到专款专用。
选用优质材料,确保人、财、物、设备等施工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
6 合理布局保护环境的原则从节省临时占地、减少植被破坏、搞好环保、防止水土流失、认真实施文明施工等多角度出发,合理安排生产及生活场地、大临设施做到布局合理,施工适用并做好环境保护。
施工期间保证河道行洪,工程完成后,及时平整场地,恢复耕地和植被,清理工程留下的渣土、垃圾。
尽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编制依据(1)设计文件(1)天津市华淼给排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的《天津市南水北调市内配套工程西河原水枢纽泵站工程》施工图(2)天津市南水北调市内配套工程原水枢纽泵站工程厂外出厂干管地质勘察报告(2) 标准、规范(1)《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2011;(2)《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2010;(3)《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管》;(GB/T11836-2009);(4)《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6)《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29-202-2010);(7)《土压平衡和泥水平衡顶管工程施工技术规程》(J10498-2004);(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9)《建筑地基与基础施工手册》;(10)《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试行);三、工程概况1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西河原水枢纽泵站工程顶管部分,一趟DN2600穿越民房顶管工程,顶进长度83米,顶管管道采用DN2648Χ24钢管,材质Q235B,单根管长初步定为6米。
钢管采用焊接连接。
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工作井、接收井各一座和DN2648X24钢管83m。
工作井平面尺寸为:11m×6m,深度8.5米。
接收井平面尺寸为:8m×6m,深度8.5米。
平面位置图如下2、工作井周边情况工作井位于西河原水枢纽泵站院内,无明显建筑物。
3、接收井周边情况接收井位于子牙河南路子牙河河堤上,无明显建筑物,工程施工前,对河堤进行拆除作业。
四、工程地质条件1、工程地质条件1)、人工填土层(Qml)全场地均有分布,厚度为0.70~3.20m,底板标高为2.77~0.15m,主要由杂填土组成。
杂填土(地层编号①):主要分布于场地内,呈杂色,多为煤灰、碎1石子、砖块及混凝土路面。
3al)2)、第四系全新统上阻陆相冲基层(Q4全场地均有分布,厚度为1.00~3.20m,顶板标高为2.77~0.15m,主要由粘土(地层编号②)组成,呈灰褐~黄褐色,多呈可塑状态,局部呈1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等~高压缩性土,局部为粘性较大的粉质粘土。
3l+h)3)、第四系全新统上组湖沼相沉积层(Q4全场地均有分布,厚度为2.20~4.20m,顶板标高为0.17~-1.56m,主)组成:呈灰绿~灰黄色,以可塑状态为主,局要由粘土(地层编号③2部为软塑,无层理,含铁质,属中等~高压缩性土,局部夹黏性较大的粉质粘土。
2m)4)、第四系全新统中组海相沉积层(Q4全场地均有分布,该层局部钻孔未揭穿。
厚度为6.80~7.70m,顶板标)组成:成灰色,以软高为-3.62~-4.32m。
主要由粉质粘土(地层编号④1塑为主,局部呈可塑或流塑状态,有层理,含贝壳碎屑,属中等压缩性土。
土质不均匀,局部夹粉土薄层。
1al)5)、第四系全新统下阻陆相冲积层(Q4该层钻孔深度内未揭穿,最大可见厚度为 5.70m,顶板标高为-10.94~-11.34m。
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
):顶部见灰白色粉质粘土,厚度第一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⑤1不均匀。
下部呈褐黄色,可塑状态,有层理,含铁质,数中等压缩性土。
局部夹粉土薄层。
分布不连续,钻孔深度内未揭穿,最大可见厚度5.70m。
):成灰黄~黄褐色,密实状态,有层第二亚层,粉土(地层编号⑤2理,含铁质,为中等压缩性土。
土质不均匀,局部夹粉砂薄层。
分布不连续,钻孔深度内未揭穿,最大可见厚度1.80m。
地基土渗透系数表和物理力学指标分层统计表如下。
五、水文地质条件1)、经过勘察得,2014年6 月场地静止水位埋深一般3.00~3.10,标高0.44~0.25m。
表层地下水属潜水类型,主要由大气降水及附近河流补给,以蒸发形式排泄,水位随季节有所变化。
一般年变幅在0.50~1.00左右。
根据现场实测地下水位、水位年变幅综合考虑,建议本场地抗浮设计水位可按大沽高程3.50考虑。
2)、环境水水质及腐蚀性评价①为判定环境水的腐蚀性,共采取了地下水水样6组,地表水水样1组,做水质简分析试验,成果见地下水水化学分析成果。
根据试验成果得知,地下水化学类型为氯硫酸钠钾镁型水、氯硫酸钠钾钙型水、重碳酸氯钠钾钙镁型水、重碳酸氯钙钾镁型水、重碳酸硫酸钙钠钾镁型水和硫酸重碳酸镁钙钠钾型水。
PH值6.85~7.78,属中性~弱碱性水;水的矿化度1.19~8.43g/L,属微咸水~咸水;总硬度24.61~76.18德国度,属于极硬水。
地表水化学类型为氯硫酸钠钾钙型水。
PH值8.11,属弱碱性水;水的矿化度1.19 g/L,属咸水;总硬度28.08,属于极硬水。
②腐蚀性评估场地环境类型判定,本场地环境为II类。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对地下水腐蚀性综合评估如下:a.有干湿交替作用时,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等级为中等腐蚀性;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等级为弱腐蚀性;腐蚀介质为2SO-,有干4湿交替作用时,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中等腐蚀性;地表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腐蚀介质为l C-。
b.无干湿交替作用时,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等级为弱腐蚀性;地表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等级为微腐蚀性;腐蚀介质为2SO-。
4长期浸水,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地表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腐蚀介质为l C-。
建议设计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抗腐蚀措施。
3)、地下水有毒物质分析根据水质分析检测结果,地下水中Cr6+、Pb、Cd、CN-及酚有害组分含量很小,小于饮用水水质常规指标限值。
六工作井、接收井的土质情况1)工作井处的钻孔柱状图2)接收井处的钻孔柱状图第二章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一、基坑支护方案1、基坑布置(1)位置的确定按照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进行布置。
(2)工作坑(接收坑)尺寸工作坑底宽W= 2.6+1+1.5+1.5=5.6m,本工程取6米。
工作坑底长L=L1+L2+L3+L4+L5+L6式中L——工作井底长(m)L1——管子顶进后,尾压在导轨上的最小长度,此处取0.5m;L2——每节管子长度(m),此处取3 m;L3——出土工作间隙,根据出土工具确定,此处取0.5m;L4——千斤顶长度(m),此处取1.5 m;L5——后背所占工作井厚度(m),此处取1.0m;L6——内衬管井底焊接长度4.5 m;L=L1+L2+L3+L4+L5+L6=0.5+3+0.5+1.5+1+4.5=11,本工程取11m。
工作坑:平面尺寸为11m×6m。
基坑开挖深度8.5米。
接收坑:接收坑按与顶坑同宽,其长度小3 m,平面尺寸为:8m×6m。
基坑开挖深度8.5米。
2、工作坑(接收坑)支护方案DN2600工作井、接收井尺寸为:工作井:长11米,宽6米,深8.5米。
接收井:长8米,宽6米,深8.5米。
工作井位于施工现场内,施工过程中没有障碍。
接收井位于河坡上,施工过程中对河坡进行拆除,从而减少地面的高程,进而减少土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