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快速的获取考研调剂信息

如何快速的获取考研调剂信息

如何快速的获取考研调剂信息如何快速的获取考研调剂信息第一种——网上渠道2、待国家分数线下达后,符合该校调剂条件的考生,学院将与考生本人联系,请及时将调剂材料(原始报名材料)寄交所选择的学院。

第二种——电话渠道第三种——人情渠道考生在关注以上的三大信息渠道考生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主动出击,保持信息领先每年分数一出来网上就会公布很多调剂的相关信息,那么大家一定要密切地关注,努力争取调剂的机会。

其竞争激烈的程度可想而知。

这时,除非你初试分数或其他方面非常优秀,希望也不是很大。

因为调剂不同与公开招考,很多信息是灰色的,不确定的。

也不是说学校故意隐瞒,而是学校在未最后确定人之前,他也不清楚到底会不会需要调剂。

所以,这就需要你积极的打听。

大家应该积极开动脑筋、另辟蹊径,如果是文科生,网上的调剂一般都是理科的,文科的少的可怜,并且要是你得到信息比较晚,会错过许多学校的调剂时间。

所以,采取主动出击的办法就是你的首选。

你可以主动地给一些学校打电话。

千万不要管这些学校有没有在网上要调剂,你都不用怕,只是问问,就会有机会。

二、广泛撒网,开启搜索引擎三、亲自行动,了解最真实动态在问好情况后,一般就可以确定下来几所有希望接受调剂的学校了,你可以马上准备材料寄过去。

但是这里,建议大家:最好自己亲自把材料送过去。

本地就不用说,跑一趟不在话下。

但如果是外地呢?如果有条件,还是自己去的好。

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将材料寄到研招办,然后研招办再转给要调剂的院系。

在堆积如山的材料中,如何才能使自己更有把握被选上呢?那当然是亲自送到老师手里了。

而且,许多学校大家肯定都没去过,并不知道到底怎么样。

自己去的话,就能对学校有亲身体验了,如环境、设施、师资等,这些你不自己亲自去看是体会不到的。

亲自到院校之后,你可以和老师多了解该校该专业情况。

一定要向老师多多推销自己,让老师对你留下深刻的好印象。

材料里不但要把各项情况写明,更要突出自己的优点长处。

很多人就是把材料一交就走人。

殊不知,有的老师转手就把你的材料往某个角落一放,就再也不理会了。

一定要看他放在专门的地方,并告诉你如何等通知、如何联系。

如果他不说,你也要主动提出。

多问一点是一点,努力提高被录取的几率。

四、保持联络,时刻准备着调剂函所谓《调剂函》,就是调剂院校以"第二志愿"的名义,向你当初报考的第一志愿院校提出申请,调取你的档案、初试试卷、身份信息的`公函。

主要是核实你所有信息的真实性。

《调剂函》的送出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有些学校是以研招办出面来寄出《调剂函》,时间一般在3到5天,这段时间你需要耐心的等待和适当的催促。

二是,有些学校要求你自己去寄《调剂函》,那么此时,你要做的就是在第一志愿学校与第二志愿学校中间的沟通工作,因此需要你自己去联系第一志愿学校。

总之,调剂院校必须以"第二志愿"名义将考生档案及资料从第一志愿学校调出时,才意味着你被正式录取。

档案如何转?每位考生的档案都必须转移到考生所在院校,不存在转不转的问题。

因为,报考院校必须要核实考生的档案信息。

一旦有重大隐瞒或者错误,那将是一件后果很严重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档案不能由个人保管携带的原因。

所以,同学们只需拿着调档函到档案所在单位按流程办理转移事项即可。

1、由录取学校招生办先发出调档函,发往你在报名时所填写的"档案所在地"上面的地址,若你写的是个人,那就是个人收到后自行办理,然后寄回录取学校;2、如果是写某单位人事处收,那就直接发到人事处,你再去人事处协助调档,按照人事处对你提的要求补全各种手续。

3、若你的档案寄存在某人才交流中心,那你也得去那自行办理或协助办理。

4、档案调回后,学校就会根据原单位的各种材料进行政审,一般不会有问题。

最后发出通知书。

5、调档有时间限制,因为学校要收到你的档案后才会发出通知书,所以,你一定要保证在调档期限内把自己的档案全部搞定。

不可超出,否则无效。

6、在职人员估计程序较为复杂,事业单位可分为"离现职"与"离公职"两种。

前者可保留工龄,今后若再在事业单位就业可继续算工龄。

无论那种情况,相关材料、单位名称和邮寄地址等一定要保存好记清楚。

有问题一定要及时联系负责老师,自己不可乱来。

档案如果丢了或者有损失,那将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

迁移户口第一,上学读研是一个迁移户口的绝佳机会。

大家也应该知道,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想通过其他途径转移户口是一件很困难甚至不可能的事情。

大城市特别是北上广等地的户口政策着实让人抓狂但又无奈。

但是,只要能上学读研,就能很容易的把户口迁入任何一个大城市。

至于毕业时能不能留得下来,那就看你自己读研时的努力程度。

第二,户口关系到每个人的长远发展。

大部分考生都争相报考名校就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平台。

但是,同学们绝对不能忽略一个重要问题:个人的发展与地区的发展情况密切相关。

在经济发达地区能天然的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甚至有些行业如互联网等只有在大城市才有发展的空间。

想在这些地区持久发展,就必然涉及到落户等问题。

因此,综合以上两点考虑,对于读研是否迁户口,同学们一定要思虑周详。

至于具体的迁移问题,只需按照流程办理即可。

很多同学在读本科时都办过这件事,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切记一点,一定要把户口迁移证等重要材料保存妥当。

录取通知书研究生部于复试结束后,会给出拟录取,院校会进行调档政审,合格后才会发出录取名单和录取通知书的。

并且开学报到时,通知书是很必要的。

总归一句话,时刻关注录取通知书。

正常情况下,各院校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会于6月中下旬挂号寄出,预计2-10日左右将到达广大考生手中。

邮寄地址为网上报名时所填写的通信地址。

同时,距离学校比较近的考生可以选择自取,各院校规定的自取时间结束后才会邮寄剩余通知书。

录取通知书自取注意事项考生本人领取需携带准考证、身份证原件;他人代领的,请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考生委托书、考生本人的准考证、身份证原件领取。

录取通知书信封内包含:录取通知书、入学通知书、调档函、新生入学须知、银行卡、助学贷款申请表等。

(仅供参考,不同院校、不同录取类型的考生其录取通知信封也不相同。

)奖学金1、奖学金如何划分?还要注意一点,各类奖学金具体名额数是按照学校规定的比例计算得出的,不能多也不能少。

以上所说,仅是笔者母校前几年的政策。

其他高校的政策肯定有些变化,例如不同等级奖学金之间的差距不会达到上述一万元这么大。

另外,今年国家又出台新政策,奖学金额度全面提高。

同时,学校也设置了不少的奖学金。

总的看来,读研期间钱不是问题。

2、奖学金按照什么规则决定?那么,接下来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奖学金按照什么原则决定?谁拿得多,谁拿得少?当然是按照考研最终的成绩,也就是初试+复试的总分决定的。

笔者母校之前的制度是排名第一就拿A类奖学金。

然后依次类推,分别拿B类和C类奖学金。

一般情况下,成绩排名最后的几名同学只能是C类。

开学之后,每个月分别可以拿到500、300和300元的奖学金。

当然,也有很多高校为了招揽优质生源,也推出了各种金额很高的"新生奖学金"。

起评判标准与初试成绩、本科成绩和综合素质等有密切关系。

3、推免生是不是稳拿一等奖学金?有同学可能还有疑问。

既然每个人都能获得奖学金,那么没有参加初试的推免生会获得那种奖学金?是不是还会获得一等奖学金?这是不是太不公平了?这对千辛万苦考进来的统考生确实很不公平。

有的学校的政策是,推免生只能获得B类金学金。

A类奖学金都是留给统考生第一名。

所以,钱多钱少,是由成绩说了算。

4、奖学金会不会变?考研复试总成绩决定了最初的奖学金数额,但这并不意味着三年读研期间一直固定不变。

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末或第二学期初,学校要统一进行中期考核。

主要是考核学生的学业表现是否合格等。

在这个过程中,会重新评定奖学金。

评定标准有哪些?一般是学习成绩、参与课题、发表文章数和各种奖励等。

(一)做最后的努力,但也做最坏的打算我们都很清楚,2017最佳的调剂时间已经过去,但是真的意味着调剂已经结束了吗?不是的。

2017考研调剂的截止日期是4月30日,我们还有机会做最后的努力。

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要放弃。

据统计,一些研究所的复式都很晚,一般会在4月中旬进行复试。

上海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都是在四月中旬。

去打听吧,打电话联系,说不定能抓住最后的调剂机会。

不要放弃,最后再去努力一次吧,算是对自己过去一年的交代。

(二)调整心态,理性分析是否要二战很多同学都不甘心,这是对了,无所谓才是不正常。

那么,二战的想法自然也就来了。

二战,在你口中说出很容易,但是能真正坚持到最后的人并不多。

何况,这是用青春来做赌注。

不要着急给自己选好一条二战的路。

建议冷静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

从自身角度出发,去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再计算一下自己的分数还能上升多少。

每年都有很多二战的同学,但是最后并不是每一个二战的同学都能顺利考上。

总之,理性分析最关键。

(三)给自己过去的努力写一份总结不要害怕,未来的日子还很长。

或许我们真的已近竭尽全力了,但我们有恰好遇上了考研的大年。

你真的很优秀,不要气馁,只是招生名额太少,不能全权。

考研是一条不错的路,但不是生活的唯一出路。

马云大学也没有毕业,是不是?不要过分沉浸在悲伤之中,难受是正常的,我们如果能缩短失败带来的回响期,并且能在失败中收获应该有的财富,那我们就不是真正的失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