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低渗砂岩气藏水平井产量递减规律分_省略_合理配产_以苏里格气田某区块为例_张春雨
低渗砂岩气藏水平井产量递减规律分_省略_合理配产_以苏里格气田某区块为例_张春雨
综上分析 , 以气井前 6 个月压降速率平均值为参考指标 , 将工区水平井可以划分为两种生产模式 : / , / , 其生产特征表 ) 前 6 个月压降速率大于 0 5 MP a d 1 2 个月后压降速率平均值小于 0 . 0 5 MP a d . 0 1 现为配产偏高 , 井口套压下降快 , 稳产期短 , 气井快速进入低压开采阶段 。 / ,1 / ,其生产特征 ) 前 6 个月压降速率小于 0 5 MP a d 2个月后压降速率平均值小于0 . 0 5 MP a d . 0 2 , , , 。 表现为配产合理 井口套压下降稳定 产量稳中略降 气井缓慢进入低压开采阶段 / 由此可以发现 , 以前 6 个月的压降速率 0 5 MP a d 为标准 , 当套 压 、 日 产 气 量 趋 于 稳 定 后 , 初 期 . 0 配产较低井的后期生产潜力要好于初期配产较高井的 , 则可以制定如下的工区水平井配产方法 : 同类井 / / 以 6 个月的压降速率大于 0 5 MP a d 对应的日产 气 量 均 值 为 下 限 ,6 个 月 的 压 降 速 率 小 于 0 5 MP a d . 0 . 0 对应的日产气量均值为上限 。
4 4 4 4 3 3 要有 2 种情况 , 一种是初始配产在 7×1 m/ m/ d 的井 ; 一种是初始配产在 4×1 d 0 0 0 0 ~8×1 ~6×1
的井 。 对比其不同生产阶段下的压降速率和递减率 , 发现产量主要呈现指数递减规律 : 初始产量较大的 / , 对应初始产量 递 减 , 生产 9 井 , 压降速率大 , 产量递减快 。 投产 1 8 6 MP a d a 0 d 压降速率平均值为 0 . 1 ) , 随后压降速率进一步下降 , 产量递减率开始降低为 0 率不高 ( 2 3 5 0 6 1; 而 初 始 产 量 较 低 的 井 , 0 . 0 . 0 压降速率 、 产量递减变化相对稳定 , 具体见表 2。
递减指数的典型曲线理论图版 。 基于 A r s的递减类型分析是通过递减指数 n 来判断递减的类型 , 在 此 p 基础上提出了各种递减规律的数学解析式 , 这些公式一直是目前研究产量递减的主要手段 , 在油气田开 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苏里格气田作为国内典型的低渗透致密砂岩气田 , 对于产量递减方面的研究比较广泛 , 但绝大多数 是分析直井的递减规律 , 缺少对于水平井递减规律的研究 。 而以水平井压裂开发低渗 、 特低渗油气田是 我国能源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 因此笔者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表 3 两口典型井递减规律
井类型 Ⅰ类 Ⅱ类 苏A 苏B 井名 递减类型 指数递减 指数递减 初始递减率 0 7 6 . 0 0 0 1 8 0 . 0 递减公式
. 0 0 7 6 -0 t Q=1 0 . 3 9 e 0 0 1 8 -0 . t Q=4 . 8 3 e
4 3 ,苏 B 井初始配产 两口井的产 量 递 减 规 律 均 为 指 数 递 减 , 苏 A 井 初 始 配 产 1 m/ d 8 9×1 0 5 . 4 4 3 3 。6 个月时苏 A 井套压下降为 5 , 日产气 6 / ; d 7×1 0 m/ 3 MP a 6×1 0 m , 压降速率 0 0 2 MP a d . 6 . 5 . 1 4 . 9 4 3 , 日产 气 3 / 。通过对这两口井的产量与 而苏 B 井套压为 1 1 2 MP a 8×1 0 m ,压降速率0 2 9 MP a d 4 . . 7 . 0
石油天然气学报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 2 4年1 1月 第3 6卷 第1 1期 0 1 )N . 2 0 1 4V o l . 3 6N o . 1 1 o v r n a l o f O i l a n d G a s T e c h n o l o J . J P I J o u g y(
·2 2 3·
低渗砂岩气藏水平井产量递减规律分析与合理配产
— — — 以苏里格气田某区块为例
张春雨 , 金大权 , 刘刚果 王飞 , 王赞 , 王军
) ( 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气厂 ,陕西 西安 7 1 0 0 2 1
[ 摘要 ] 苏里格气田地质条件复杂 , 储层物性差 , 天然气丰度低 , 单 井 产 量 低 , 产 量 下 降 快 , 开 采 速 度 和 采收率都比较低 , 经济效益较差 。 研究工区为大面积分布的岩 性 气 藏 , 主 要 产 气 层 位 为 山 1 段 和 盒 8 段 , 主要为低孔低渗储层 。 针对低渗砂岩气 藏 水 平 井 递 减 规 律 与 生 产 指 标 预 测 展 开 研 究 , 根 据 区 块 生 产 动 态 特征 , 建立了工区压裂水平井分类标准 , 综合运用气藏工程方法 分 析 了 各 类 气 井 的 动 态 特 征 和 递 减 规 律 , 得出了工区水平井的 2 种生产模式 , 进 而 建 立 了 新 的 配 产 指 标 , 为 类 似 于 苏 里 格 气 田 的 低 渗 透 强 非 均 质 性气藏的高效合理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 [ 关键词 ] 低渗透油气藏 ; 砂岩气藏 ; 水平井 ; 生产动态 ; 产量递减 ; 生产指标 [ 中图分类号 ]T E 3 7 5 [ )1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 7 5 1 2 2 5 0 0 0 2( 2 0 1 4 3 9 0 0 - - -
·2 2 4·
石油天
对于气藏产量递减分析 , 目前多采用基于 A r s产量递减理论建立的曲线拟合方法和数学 公 式 , 即 p 将气藏产量递减规律归纳为 3 种模式 , 即指数递减 、 双曲线递减及调和递减 , 按不同的递减规律用不同 的关系式分析进行曲线拟合来判断 。
表 1 研究区块压裂水平井划分标准
类型 Ⅰ Ⅱ Ⅲ 单点法 ) 无阻流量 (
4 3· -1) /( m d 1 0 0 ≥5 2 0~5 0 0 ≤2
气井产量
4 3· -1) /( m d 1 0 ≥8 3~8 ≤3
图 3 工区 Ⅱ 类井产量递减规律
·2 2 6·
石油天然气工程
4年1 1月 2 0 1
) 可以发现 , 虽然初始递减率两口井相差不大 , 压力对比图 ( 图4 但到 6 个月时苏 A 井的套压下降明显 ,
图 4 工区两口典型井产量与压力变化对比图
第3 6 卷第 1 1期
张春雨 等 : 低渗砂岩气藏水平井产量递减规律分析与合理配产
·2 2 7·
以致日产气递减率进一步 增 加 ; 而 苏 B 井 因 为 套 压 处 于 稳 中 递 减 的 趋 势 , 日 产 跟 初 始 配 产 变 化 不 大 ,
4 3 ,生产不到 2 如图 1 所 示 , 以 苏 A 井 为 例 , 该 井 初 始 配 产 1 m/ d 0 0 d产量快速递减到 6×1 4 3 , 之后开始呈指数递减特征 , 递减率为 0 d 0 m/ 0 7 6, 表明初期配产也偏高 。 关井进行压力恢复 1 2×1 . 0 。 , 试井后呈指数递减特征 递减率为 0 0 5 2 . 0
表 2 Ⅱ 类井不同配产下不同时间段压降速率和递减率统计表
初期配产
4 3· -1) /( m d 1 0
0~9 0 d 压降速率平均值 ·d /( MP a
-1)
递减率 / 1 0 . 0 2 3 5 0 . 0 0 7
1 8 0~3 d 6 0 压降速率平均值 /( ·d MP a
-1)
1 9 4 5 年美国石油学会主席 A r s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 把产量递减规律分为 3 种类型 即指 p 数递减 、 双曲线递减及调和递减 , 并且提出确定产量递减参数和未来产量预测的图版拟合方法 , 这一分
1] 。除 A 析方法为以后的产量递减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 论 基 础 [ r s产 量 递 减 规 律 之 外 , 还 有 L t i c递 o i s p g [] 2] 、F 减开发模型 [ e t k o v i c h 产量递减理论 3 等 。 4] 基于 A 胡建国 [ r s递减方程 , 建立无因次累积产量与无因次时间之间的关系式 , 并 制 成 可 以 确 定 p
递减率 / 1 0 . 0 0 6 1 0 . 0 0 7
7~8 4~6
0 8 6 . 1 0 3 1 . 0
0 . 0 5 4 0 . 0 2 2
3 根据产量递减规律合理配产水平井
由上述不同类型水平井产量递减规律分析中可以知道 , 不同初始产量下的井 , 其递减速率 、 压降速 率均不相同 。 总体情况是 , 初始产量较大的井 , 压降速率大 , 产量递减快 ; 而初始产量较低的井 , 压降 速率 、 产量递减变化相对 稳 定 。 下 面 对 井 区 生 产 时 间 较 长 、 连 续 性 较 好 的 2 口 典 型 井 ( 表 3) 进 行 对 比分析 。
1 区域地质概况与开发现状
苏里格气田位于长庆气田西侧的苏里格庙地区 , 地层产状较平缓 , 地形相对高差不超过 4 0 m, 地面 海拔一般为 1 0~1 3 5 0 m。 气田地质条件比较复杂 , 主要特征表现为 : 3 3 ) 主力产气层为山 1 段至盒 8 段 , 是一个低压 、 低渗透 、 低 丰 度 , 以 河 流 砂 体 为 主 体 储 层 的 大 面 1 积分布的岩性气藏 。 ) 储层具有低孔细喉 、 渗透率低 、 孔隙结构非均质性较强的特征 。 2 ) 单井有效控制动态储量比较有限 , 属于封闭弹性驱动方式 。 3 研究工区位 于 靖 边 气 田 西 侧 , 截 止 到 2 4 年 3 月, 工 区 共 投 产 压 裂 水 平 井 7 6 口, 平 均 套 压 0 1
图 2 2 0 1 1 年投产井产量递减曲线
综合分析工区 3 类水平井发现 : 产量主要呈指数递减 规律 , 生产初期递减率高 , 其原因在于投产初期主要动用 的是压裂裂缝周围或近井带的储量 , 随着气井近井带地层 压力下降和生产压差的增大 、 裂缝外围储层中储量的补给 作用 , 后期气井递减率逐步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