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硫化氢中毒的救治与预防基本知识实用版

硫化氢中毒的救治与预防基本知识实用版

YF-ED-J7394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硫化氢中毒的救治与预防基本知识实用版
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硫化氢中毒的救治与预防基本知
识实用版
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第一节硫化氢及其中毒救治的基本知识
一、硫化氢
Hydrogen sulfide; CAS:7783-06-4
1、硫化氢的理化性质
硫化氢为无色气体,具强烈的臭蛋气味。

分子式H2S,分子量34.08,相对密度1.19,熔
点-82.9℃,沸点-61.8℃。

易溶于水
(2.9L/L),水中生成氢硫酸,亦溶于醇类、
石油溶剂和原油中。

硫化氢可燃上限为45.5%,下限为4.3%。

燃点292℃。

在空气中爆炸上限为(% by volume):44.0%,爆炸下限为(% by volume):4.0%
2、硫化氢毒理学简介
硫化氢是一种神经毒剂。

亦为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

其毒作用的主要靶器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亦可伴有心脏等多器官损害,对毒作用最敏感的组织是脑和粘膜接触部位。

硫化氢在体内大部分经氧化代谢形成硫代硫酸盐和硫酸盐而解毒,在代谢过程中谷胱甘肽可能起激发作用;少部分可经甲基化代谢而形成毒性较低的甲硫醇和甲硫醚,但高浓度甲硫醇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体内代谢产物可在24小时内随尿排出,部分随粪排出,少部分以原形经肺呼出。

在体内无蓄积。

硫化氢的急性毒作用靶器官和中毒机制可因其不同的浓度和接触时间而异。

浓度越高则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越明显,浓度相对较低时粘膜刺激作用明显。

人吸入70~150 mg/m3/1~2小时,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吸2~5分钟后嗅觉疲劳,不再闻到臭气。

吸入300 mg/m3/1小时,6~8分钟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

吸入760 mg/m3/15~60分钟,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步态不稳、恶心、呕吐。

吸入1000 mg/m3/数秒钟,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死亡。

允许暴露限制(PELs): Ceiling (C) 20 ppm 50 ppm [10分钟]
立即致人健康危害浓度IDLH: 100 ppm
立即致死浓度:1000 mg/m3
嗅阈:0.012~0.03mg/m3;
车间空气卫生标准:中国MAC 10 mg/m3
3、硫化氢的来源
石油中的硫主要以有机硫化物的形式存在,部分高含硫原油还以元素硫形式出现。

当炼制含硫原料油时,特别是在高温,催化剂伴随下,高分子有机硫化物即分解为硫化氢和其它低分子硫化物,并主要集中在石油气和汽油馏份内。

在石油炼制等领域中,许多作业和加工过程都伴随有硫化氢产生。

二、硫化氢中毒表现
早期征象
接触后出现眼刺痛、畏光、流泪、结膜充
血、咽部灼热感、咳嗽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表现,或有头痛、头晕、乏力等神经系统症状,脱离接触后在短时间内可消失。

中毒表现
1、轻度中毒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a) 明显的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并出现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
b)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2、中度中毒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a) 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
b) 急性支气管肺炎。

3、重度中毒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a) 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或呈植物状态;
b) 肺水肿;
c) 猝死;
d) 多脏器衰竭。

三、救援、急救处理
1、救援防护
救援要严格按防护要求进行,现场抢救人员应有自救互救知识,以防抢救者进入现场后自身中毒。

救援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防护器,穿戴适当的防护服。

逃生可用过滤式呼吸防护器,配相应的滤罐。

2、现场人员安全疏散
现场人员疏散,要朝上风向或侧上风向疏散,不要安置在低洼处。

疏散范围和距离依据有害气体测定结果,并考虑气体扩散趋势确定。

不能高于暴露限值,并留出足够的安全空间。

3、急救、治疗处理
1、空气中含极高硫化氢浓度时,常在现场引起多人电击样死亡,如能及时抢救可降低死亡率,减少转院人数减轻病情。

出现人员中毒,应立即使患者脱离现场至上风向空气新鲜处。

有条件时立即给予吸氧。

2、维持生命体征。

对呼吸或心脏聚停者应立即施行心肺脑复苏术。

对在事故现场发生呼吸骤停者如能及时施行人工呼吸,(禁止用口对口法进行人工呼吸)则可避免随之而发生心脏骤停。

施行者应防止吸入患者的呼出气或衣服内逸出的硫化氢,以免发生二次中毒。

3、迅速通知气防站和医院,以防中毒人员因中毒时间过长而死亡。

第二节预防硫化氢中毒的基本知识
一、防硫化氢中毒基础工作
1、生产过程中涉及高含硫的单位,应掌握硫化氢在生产区的分布情况,绘制硫化氢原则流程图和平面分布图。

2、制定有关硫化氢作业管理规定和硫化氢泄漏的紧急处理预案,并组织演练。

3、根据硫含量变化情况,及时更新硫含量动态指示,并采取有效的生产、设备及人员防护措施,控制风险。

4、在作业人员暴露于空气中硫化氢浓度可能超过50(mg/m3)的每一个工作场所设置警示牌,明确作业时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5、在生产装置和罐区内,对含硫化氢浓度较高介质的采样和脱水作业应为密闭方式,从本质上减少硫化氢的危害。

二、防硫化氢中毒基本要求
1、凡与含硫化氢作业环境有关的所有人员都必须接受防止硫化氢中毒知识教育和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生产装置和油罐区内,凡有可能泄漏硫化氢气体的场所应设置固定式硫化氢气体检测报警器。

3、进入可能泄漏硫化氢气体的场所,相关人员应携带便携式硫化氢气体检测报警器。

4、从事下列作业时,应根据不同场所硫化氢含量的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防护器材。

⑴、粗汽油罐、轻重污油罐的检尺及脱水
作业;酸性气、瓦斯、液态烃等有毒介质的系统管线、容器等设备的脱水排凝作业;
⑵、对含有酸性气、瓦斯、液态烃的系统管线、容器、机泵等的堵漏、检修作业;
⑶、粗汽油罐、轻重污油罐等油罐拆检、更换安全附件等作业;
⑷、进入含有硫化氢介质的设备、容器及含油、含酸、含碱污水井等作业。

(5)、含有硫化氢介质的采样作业,按公司《分析取样规定(暂行)》有关规定执行。

5、作业时应有两人同时到现场,并站在上风向,一人作业,一人监护。

6、禁止任何人员在未配戴合适的防硫化氢防护器材的情况下进入空气中硫化氢含量已知或被怀疑高于10mg/m3的任何区域,并禁止在
有毒区域内脱掉防护器材。

7、在空气中硫化氢含量超过10mg/m3的区域,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作业人员在没有佩戴防护器材的情况下进行作业。

8、对作业场所发现空气中硫化氢含量不明,或防硫化氢中毒的安全措施不落实等情况时,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并可直接向安全主管部门汇报。

9、有硫化氢危害的单位要为生产管理和操作人员配备空气呼吸器和防硫化氢的过滤式防毒器材,以及配备便携式硫化氢气体检测报警器。

10、防护器材的选用按公司《气体防护器材管理规定》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