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情绪有关心理疾病教学教材
与情绪有关心理疾病
情绪心理学是研究情绪的科学,包括快乐
与悲伤、期望与失望以及爱恋与淡漠、愤怒与恐惧、忧郁与悲伤 等情感变化的奥秘。
“情绪是多成分组成、多维量结构、多水平整合,并为有机体 生存适应和人际交往而同认知交互作用的心 理活动过程和心理动机力量。”
只要把情绪的成分、维量、整合水平、适应作用、通讯功能,以 及同认知和人格的关系揭示出来,就有可能对情绪心理学这一独 具特色的心理现象作出解释。至少在当前的科学水平上,人们能 为情绪之谜打开一个窥测它的奥秘之门,为进一步探索铺筑一条
有严重消极自杀企图的患者及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采用改良电抽搐 (MECT)治疗。电抽搐治疗后仍需用药物维持治疗。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物理
治疗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抑郁发作。
强迫症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 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 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
有些神经性焦虑是由于患者对某些情绪体验或欲望进行压抑,压抑到无意中去了,但它并 没有消失,仍潜伏于无意识中,因此便产生了病症。发病时你只知道痛苦焦虑,而不知其 因。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你必须进行自我反省,把潜意识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诉说出来。必
要时可以发泄,发泄后症状一般可消失。 5、认知行为治疗
常常提到的防御机制有:压抑,反向形成,取消,投射,合理化,否认,认同,转移,固 结,回归。
3、神经症性焦虑:产生于无法克服的冲突体验,特别是当没有足够的防御可能性 时。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
种类: 1、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 2、 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 3、工作焦虑症
工作焦虑症
工作焦虑症已经成为现今人普遍的现象。现在的生活中,我们现在工 作的压力不断增大,从而诱发了工作焦虑症。
要树立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抑郁症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 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 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 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临床表现 抑郁症可以表现为单次或反复多次的抑郁发作,以下是抑郁发作的主要表现。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 2.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 3.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严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4.认知功能损害 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 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 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认知功能损害导致患者社会功能障碍,而且影响患者 远期预后。 5.躯体症状 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 阳痿、闭经等。体重减轻与食欲减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 加。
建立自我防御机制
我们应该积极的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建立强大的“自我”。
1,良好的自我心态 首先要乐天知命,知足常乐。其次是要保持心理稳定,不可大喜大悲,要心宽,凡事 想得开,要使自己的主观思想不断适应客观发展的现实。 2,增加自信 自信是治愈神经性焦虑的必要前提。
3、自我疏导 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运用注意力转移的原理,及时消除焦虑。 4、自我反省
可行的路。[
不恰当的情绪引发了哪些问题: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
事虑的种类:
1、现实焦虑:是对于来自外来的威胁、灾难与危险情况所表现出的焦虑。一般的反 应有惊慌、躲避及恐惧。
2、生存焦虑:来源于生物进化过程中与自然相关的、人类生存的普遍性经验在个体 发生方面,人在出生时毫无防备与独立能力,他的安全依赖于母亲或相应的人,如 果由于失去了爱,感到了威胁,则产生焦虑,而以后在表面上并无危险的情况下也 会重复这种焦虑的反应。
工作焦虑症的常见症状:患者表现焦虑、恐慌和紧
张情绪,感到最坏的事即将发生,常坐卧不宁,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 吊胆,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有恐惧情绪,对外界刺 激易出现惊恐反应,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不稳定现象。如入睡困 难、做恶梦,易惊醒,面色苍白或潮红,易出汗,四肢发冷,手指发麻, 肌肉跳动,眩晕、心悸,胸部有紧压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部 发胀并有灼热感,便秘或腹泻,尿频,月经不调,性欲缺乏等。
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 2.心理治疗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
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3.物理治疗
儿童焦虑症的类型
1.素质性焦虑:这类儿童的神经系统往往发育不健全或受到损伤。对外界环境变化过于敏 感。有的则是父母本身焦虑对孩子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焦虑又表现出焦虑的反应,因而
造成恶性循环。 2.境遇性焦虑:遇到突发性事件、如父母突然死亡、离异、意外事故等,儿童的心理承受
不住,整天担心灾害再次降临。但这类儿童的症状随着时间的迁移往往会自然消失。 3.期待性焦虑: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怕达不到家长的期望要求因而焦虑不安。
4.分离性焦虑:当与亲属特别是与父母分离时,会表现明显的焦虑情绪。 5.环境性焦虑:有些常闹纠纷的家庭,家长常向孩子诉苦。在这种矛盾重重的环境中,孩
子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焦虑是人的一种常见的心理情绪,而焦虑症则是一种心理疾病了。焦虑与焦虑 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轻度焦虑对人有意,会激励人的潜质。而严重的焦虑则 会演变成焦虑症,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