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轮机安装技术方案及要求

汽轮机安装技术方案及要求

汽轮机安装方案该机组的型号为NK25/36冷凝式汽轮机,作为空压机的动力源,其功率3497KW。

一般汽轮机组包括冷凝系统、汽轮机本体、调速保安系统、润滑动力油系统、汽水管路系统以及相关仪表。

安装时严格按照机组使用说明书和国家技术验收规范进行施工。

1. 安装工艺流程基础验收及垫铁布置--→设备检查--→台板、轴承座安装--→冷凝器的打压试验--→冷凝器就位--→汽缸安装--→支持轴承安装--→转子安装--→喷嘴组和隔板安装--→汽封及通流部分的检查调整--→推力轴承安装--→汽缸扣大盖--→轴承扣盖和盘车装置安装--→润滑系统、汽水系统穿插同时安装2. 工序说明2.1 基础验收与垫铁布置2.1.1 基础验收基础混凝土表面应平整,无裂纹、孔洞、蜂窝、麻面和露筋缺陷。

设备下的混凝土承力面标高应与图纸相符,偏差不大于-10~0mm。

地脚螺栓孔内必须清理干净,螺栓孔中心线对基础中心线偏差不大于0.1d(d为预埋钢套管内径)且小于10mm,地脚螺栓孔壁的铅垂度偏差不大于L/200且小于10mm(L为预埋钢套管或地脚螺栓的长度),孔内应畅通,无横筋和杂物。

螺栓孔与地脚螺栓垫板接触的混凝土平面应平整,放置垫板的孔洞应有足够的空间装入垫板。

同时对基础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工作至少应在下列工序进行:⑴基础养护期满后;⑵汽轮机全部汽缸就位前后;⑶汽轮机二次浇灌混凝土前;⑷整套试运行后。

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度为二级的仪器进行,各次观测数据应记录在专用的记录簿上,对沉降观测点应妥善保护。

根据土建施工单位在基础上预留的标高,用钢丝划出基础的纵向中心线。

2.1.2 基础检查合格后,根据垫铁布置图,在基础上划出垫铁的位置,如设备制造厂没有提供垫铁布置图,则按下列原则进行布置:⑴负荷集中的地方;⑵台板地脚螺栓的两侧;⑶台板的四角处;⑷台板加强筋部位应适当增设垫铁;⑸垫铁的静负荷不应超过4MPa;⑹相临两组垫铁之间的距离一般为300~700mm。

垫铁正式就位时互相刮研,其接触面达75%以上。

安装完毕后,应按实际情况作出垫铁布置记录图。

2.2 台板与轴承座的安装2.2.1 台板安装台板装在汽缸或轴承座与基础之间,用地脚螺栓固定在基础上,通过滑销与汽缸或轴承座相连。

台板可单独就位,也可和下汽缸及轴承座同时就位。

台板安装前应进行检查,其滑动面应平整、光洁、无毛刺,台板与二次浇灌混凝土结合的部位应清洁无油漆、污垢。

台板上浇灌混凝土的孔洞、放气孔、台板与轴承座或汽缸接触面间的润滑注油孔均应畅通。

台板与地脚螺栓垫圈的接触面应平整无歪斜。

台板与轴承座或滑块、台板与汽缸的接触面应光洁无毛刺,并接触严密,一般用0.05mm塞尺检查,应不能塞入。

单独就位的台板找正以基础中心规定的位置拉钢丝进行,找水平可用大平尺与水平仪进行。

测量时,将大平尺分别搭放在前、中台板,中、后台板与两个中台板之间,平尺上放水平仪测量,并分别将大平尺及水平仪掉转180°,测量四次,最后取其平均值。

2.2.2 轴承座安装安装前对轴承座进行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⑴轴承座的油室及油路应彻底清洗、吹干,确保其清洁、畅通、无任何杂物。

内表面所涂油漆应无起皮和不牢现象,如油漆能溶于汽轮机油中则应予除掉。

⑵轴承座与轴承盖的水平结合面,紧好螺栓后用0.05mm塞尺检查应塞不进;通压力油的油孔,四周用涂色法检查,应连续接触无间断。

⑶对进出油管法兰进行涂色检查,不合格应进行机加工或刮研。

⑷用煤油检查轴承座是否渗漏。

为调整方便,轴承座通常与台板组合安装。

安装时,应先将轴承座与下部台板组合好。

当台板与轴承座之间用角销连接时,应将角销与轴承座之间的间隙处衬以一定厚度的胶垫,然后将角销的固定螺丝拧紧。

若台板与轴承座之间直接用螺栓连接时,则在螺栓垫圈下垫以纸垫,将螺栓拧紧,使台板与轴承座组合在一起,组装时,应将台板与轴承座之间滑销装好,并留准滑销间隙。

轴承座就位前应先将台板下的垫铁高度初调好,基础表面清除干净,打去毛刺,把地脚螺栓放入。

安装时,先将各轴承座吊装就位,然后再找正、找平,定好标高。

轴承座纵向初步找正可用钢板尺置于轴承洼窝的接合面上,以基础纵、横向中心线为基准,拉上钢丝,测量钢丝离洼窝两侧的距离,调整轴承座横向位置,使两侧距离相等。

轴承座的横向找正,可将一平尺置于轴承座的接合面上,平尺一侧的底边与轴承座水平接合面上的横向中心记号重合,然后在平尺的两端吊以线锤,调整轴承座的位置,使线锤的尖端指准基础上的横向中心线即可。

轴承座也可用激光准直仪找正。

轴承座的找平包括纵向与横向找平。

横向找平可将合象水平仪直接放在靠近轴瓦洼窝的接合面上测量。

轴承座接合面的横向扬度可取合象水平仪在同一横断面两处测得数值的代数和除以2所得的平均值。

轴承座的纵向水平要求与转子轴颈的扬度基本符合,测其纵向水平时,可在轴承座接合面的四角上划定位置,直接用合象水平仪测量。

也可用垫块放在两轴承洼窝的接合面上,在垫块上放置平尺和合象水平仪进行测量。

各轴承座的初步标高,可用水准仪测量确定。

2.3 冷凝器安装冷凝器在穿冷却管前应检查下列各项:⑴壳体内的拉筋、导汽板、管件和隔板应按图纸要求进行检查,其位置尺寸、焊接情况和锈蚀情况应符合使用标准,对管板、隔板应拉钢丝复查找正。

⑵检查隔板的管孔,进行冷却管试穿,应使冷却管能顺利地穿过,管孔应无毛刺、锈皮,两边有1×45°的倒角,隔板的管孔数量应与图纸相符,无遗漏,否则必须补充开孔。

⑶胀接冷却管的管板孔一般应比冷却管外径大0.20~0.50mm,管孔内壁光洁,无锈蚀、油垢和顺管子的纵向沟槽。

⑷壳体内部应彻底清扫,清除一切杂物和灰尘,并应将顶部妥善封闭。

冷却管穿胀前进行管子质量检验,要求如下:⑴每根冷却管必须进行外观检查,管子表面应无裂纹、砂眼、腐蚀、凹陷、毛刺和油垢等缺陷,管内应无杂物和堵塞现象,管子不直应校正。

⑵冷却管应具备出厂合格证和物理性能及热处理证件,并应抽查铜管总数的5%进行水压试验。

⑶抽查铜管安装总数的1/1000,用氨熏法进行残余应力试验,对不合格批号的铜管,应全部作整根消除内应力处理。

⑷抽取管子总数的0.5~1/1000进行工艺性能试验。

冷凝器穿冷却管应符合下列要求:⑴穿管工作应在无风沙、雨雪侵袭的条件下进行,气温保持在0℃以上。

⑵穿管时应在两端管板和各道隔板处都设专人,使穿管对准各道管孔,避免冲撞。

⑶穿管时应轻推轻拉,不冲撞管孔,穿管受阻时,不得强力猛击,应使用导向器导入。

⑷冷凝器冷却管在正式胀接前,应进行试胀工作。

冷凝器冷却管胀接应达到下列要求:⑴正式胀接应先胀出水侧,同时在进水侧设专人监视,防止冷却管从该端旋出损伤。

⑵胀接好的管子应露出管板1~3mm,管端光平无毛刺。

⑶冷却管尺寸不够长时,应更换足够尺寸的管子,禁止用加热或其它强力方法伸长管子。

冷凝器试压:冷凝器组装完毕后,汽侧要进行灌水试验,灌水高度要充满整个冷却管的汽侧空间,并高出顶部冷却管100mm,维持24小时应无渗漏。

冷凝器灌水试验后,应及时把水放净。

冷凝器水侧应做严密性水压试验,充水时必须把空气放净,水室盖板、人孔门和螺栓等处应无渗漏。

冷凝器安装:冷凝器采用法兰与汽缸连接,法兰密封面的垫料可采用石棉橡胶板或石棉带,涂料可采用白铅粉、红丹粉拌以适量的亚麻仁油的混合物。

冷凝器两端水室和管板上应按设计规定涂刷防腐层。

冷凝器设备安装完毕后提交验收时,应具备下列安装技术文件:⑴冷却管出厂的材质证件;⑵铜管用氨熏法进行残余应力的测定记录;⑶水侧和汽侧严密性试验记录。

2.4 汽缸的安装2.4.1 汽缸检查汽缸安装前做外观检查,应无裂纹、夹渣、重皮、焊瘤、气孔、铸砂和损伤。

各接合面、滑动承力面、法兰、洼窝等加工面应光洁无锈蚀和污垢,防腐层应全部除净,蒸汽室内部应彻底清理,无任何附着物。

分段组成的汽缸,其相邻的水平结合面,在垂直结合部位的相互错开量,以及相邻两段接口平面的中心在水平方向的偏差值,应符合制造厂的出厂记录,并应做出记录。

汽缸法兰加热装置的蒸汽室部分,应进行严密性水压试验。

2.4.2 汽缸的组合汽缸组合方式有水平组合和圆筒形组合两种。

施工时视设备的具体情况而定。

水平组合是将上下缸分别进行组合,先将下半汽缸各段组合好,组合时要保证汽缸各段的水平接合面彼此齐平,左右方向中心一致。

下汽缸组合好后将其按安装时的支持方式支牢并找平,即可开始在下汽缸上组合上汽缸。

上汽缸组合好后,在垂直接合面上用电焊密封并点焊垂直接合面的螺母。

圆筒形组合是将上下汽缸的前段和后段分别组合成圆筒形,然后吊起一段圆筒形汽缸与另一段圆筒形汽缸相组合。

汽缸上下段组合时,要保证缸内上下缸的汽封洼窝、隔板和隔板套洼窝及垂直接合面正确对准。

各段圆筒形汽缸组对时,先检查调整垂直接合面,然后检查修刮水平接合面,以保证组合的正确性。

2.4.3 汽缸的安装汽缸一般是通过猫爪搭搁在轴承座上的。

因此,在轴承座找平找正后,汽缸即可就位。

下缸就位后,其纵、横向水平接合面用合象水平仪进行检查调整。

汽缸的横向水平测量位置,应在前后轴封洼窝或轴瓦洼窝处,横向水平偏差应不大于0.20mm/m;纵向水平以转子根据洼窝找好中心后的轴颈扬度为准,若汽缸的纵向水平有出厂记录,可根据出厂记录或制造厂提供的汽缸安装扬度进行调整。

汽缸找正找平后,即可装配汽缸与轴承座之间的立销,调整好膨胀滑销间隙,做好记录。

2.5 支持轴承的安装在轴承座找正找平结束,转子就位前,进行轴承安装。

轴承各部件应有钢印标记,以保证安装位置和方向的正确。

对轴瓦进行清洗检查,经检查无缺陷后将轴瓦放在轴承座上,用塞尺检查垫块与轴承洼窝接触情况,要求0.03~0.05mm塞尺不通过,垫块与洼窝接合面经刮研接触面应达75%以上。

为防止转子放入轴瓦后,因重力作用可能使轴瓦两端翘起,可抽去轴瓦底部垫块下的垫片约0.03~0.05mm。

为确保轴颈接触到下轴瓦全长的承力面上,先将转子在支架上安放稳妥,再将下轴瓦在转子相对应的轴颈上,沿轴颈周围转动下轴瓦,来回转动几次,修刮发光处。

此时可将轴瓦放入轴承座内,将转子吊入,盘动转子,根据轴与轴瓦的接触情况,修刮轴瓦。

2.6 转子的安装2.6.1 转子的检查转子安装前应做好清理检查工作,可先用低压蒸汽吹净转子表面的防锈油,再用煤油擦拭,并仔细检查轴颈和叶片是否有损伤或其他缺陷,复环间的膨胀间隙是否符合规定,各零件表面粗糙度是否符合制造厂规定,叶轮上的平衡块、中心孔丝堵、销键和锁紧零件等是否松动和可靠的封口。

转子外观检查后,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颈的锥度和椭圆度,它们均不得大于0.02mm,如果轴颈的光洁度不足时,可用胶带加200#研磨膏进行处理。

2.6.2 转子的吊装起吊转子应使用制造厂供货并具备出厂试验证件的专用横担和吊索,否则应进行200%的工作负荷试验,时间为一小时,无异常现象方能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