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库安全保障措施示范文本

油库安全保障措施示范文本

油库安全保障措施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油库安全保障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油库防火措施1.选择库址应考虑消防安全①石油库的位置应尽量避开大中型城市、大型水库、重要的交通枢纽、机场、电站、重点工矿企业和其他军事战略目标,以免相互影响,增加各种不安全因素。

②石油库的库址应选择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尽量便于消防车到达。

以铁路运输为主的石油库,应靠近有条件接轨的地方,以水运为主的石油库,应靠近有条件建筑装卸油品码头的地方。

③石油库的库址应选择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库址的自然地形最好具有较为明显的坡度,自然地形坡度不宜小于千分之五,以便于石油库排水和进行油品自流作业。

若在丘陵地区建库,宜选择在地势较低又不被洪水淹没的地方。

④石油库周围有明火时,库址宜选择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侧风向,当设在侧风向有困难时,应根据明火有无飞火的可能来选择。

若是无飞火可能的明火,可选择在明火的下风方位,若是有飞火可能的明火,应选择在明火的上风向,而且还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一般不小于30米)。

⑤石油库位于岸边时,应与居民点、码头、桥梁等保持相应的安全距离,并应选择在江、河的下游地带,以免油品着火时顺流而下。

⑥在地震区建造石油库时,应考虑抗震设施。

在地震裂度大于或等于9度的地震区,不应建造1-1级石油库。

⑦库址应选择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

不应建在有土崩、断层、滑坡、沼泽、流砂及泥石流的地区,也不宜建在3级湿陷性大孔土地区。

⑧石油库与周围企业、居住区、交通线等处的安全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油库布置的防火要求(1)铁路收发区应尽可能地设在石油库的边缘地区,避免与库内道路及石油库的出人口相交,装卸油品作业线中心线至库内道路(除消防道路外)的距离,不应小于10米,并应布置在辅助作业区的上风向。

为了防止静电和外部杂散电流导入库内引起火灾,作业线路与外部铁路应绝缘,可在铁路连结处的鱼尾板中夹一套石棉垫等绝缘材料,并采取路轨接地措施,每100米一个接地。

铁路收发区的长边两侧宜设消防道路,此道路应与库内道路相连成环状。

当设环形道路有困难时,可采用尽头式消防车道,但应有15米X15米的回车场。

(2)装卸油品码头与石油库内其它建(构)筑之间的防火距离,要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3)储油罐区。

罐区内油罐的布置,必须考虑油气扩散、火焰辐射热、油品性质、油罐类型及消防力量和扑救条件等因素合理布置。

①石油库的地上油罐区,宜根据地形条件布置在比装卸区高的地区。

油罐距石油库内其它建筑物的距离应符合国家规定。

②油罐地区地坪应保持不小于0.01的坡度,坡向排水闸或水封井。

凡辅砌夯筑的场地不应有裂缝和凹坑,裂缝要填实,沉降缝要用石棉水泥填实抹平,以防止渗水、渗油和油气积聚。

③石油库的油罐,应按下列要求成组布置:第一,同一个油罐线内宜布置汕品火灾危险性相同或相近的油罐。

第二,地上油罐不宜与半地下、地下油罐布置在同一个油罐组内。

第三,一个油罐组内油罐的总容量,固定顶油罐单罐容量小于或等于5万立方米时,总容量不应大于10万立方米;浮顶油罐或内浮顶油罐单罐容量小于或等于5万立方米时,总容量不应大于20万立方米。

单罐容量大于5万立方米的浮顶罐或内浮顶油罐不应大于50万立方米。

第四,一个油罐组内的油罐不应多于12座,但单罐容量小于1000立方米的油罐组和储存丙B类油品的油罐组内的油罐座数可不受此限。

④地上油罐组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第一,地上油罐组内的油罐不应超过两排,单罐容量不大于1000立方米的储存丙B类油品的油罐不应超过四排。

第二,立式油罐的排与排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5米;卧式油罐的排与排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3米。

(4)罐区防火堤。

地上油罐与半地下油罐的油罐组,均应设防火堤。

防火堤的基本要求是:①防火堤应为不燃材料建造;提高1.0-1.6米(比计算高度高出0.2米为宜);土质防火堤堤宽不小于0.5米。

②防火堤内平地应有1-5%的排水坡度,并应设带闸门的下水道和水封井。

③防火堤内所构成的空间容积,对于固定顶油罐,不应小于油罐组内一个最大油罐的容量;对于浮顶油罐或内浮顶油罐应不小于堤内地上一个最大油罐储量的一半。

当固定顶油罐与浮顶或内浮顶油罐布置在同一油罐组内时,应取上述两种情况规定的较大值。

④罐组内,总容量大2万立方米,且油罐多于两个时,防火堤应设隔堤,其堤顶应比防火堤低0.2-0.3米。

沸溢性油晶储罐不论其容量大小,均应两个油罐设一堤隔。

⑤防火堤不得开洞挖孔。

(5)灌油间。

轻质油灌油间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2级,其余油品灌油间不应低于3级。

灌油间应为不发火的地坪,地面应坡向集油沟及集油井。

灌油柱的相互距离应为2米以上。

对于直接向汽车上空桶灌装的灌油间,应设置1.1米高的汽车停靠站台,并在灌装时先接好接线。

灌装间的宽度应为3米左右,长度据灌油柱数目确定,且灌油柱之间的间距不小于一辆车的宽度,保证灌装间内通风良好。

轻质油品和重质油品,应分别设置在单独的灌油间内。

设置在同一座建筑物内时,应用防火墙隔开。

供灌装使用的计量油罐应与灌油间无门窗、孔的外墙相距2米以上,并围有防火堤。

每只计量罐的容量应不超过25立方米,一组计量罐的总量不应超过200立方米,计量罐之间距离应不小于1米。

当润滑油油罐间与润滑油桶装仓库设在一起时,两者之间应设置防火分隔墙。

汽、煤、柴油等油品的灌装安全流速控制在4.5米/秒之内。

(6)消防道路。

油库内道路应尽可能布置成环形道。

对于库内有汽车往返交叉作业的地段,其路面宽度应为6米的双车道,对于较少行驶车辆的路段,其路面宽度应为不小于3.5米的单车道,但应在适当地段设会车道。

油罐区消防道路,应尽量采用双车道,并且路肩宽度应小于1米;路边距防火堤基脚不小于3米。

消防道路两侧不宜栽植树木。

(二)油罐的防火设施1.油罐的基本要求。

油罐应采用钢油罐,并应建造在不燃材料的基础上,绝热层应为不燃材料。

不准安装玻璃液面计和取样阀。

2.立式金属油罐。

浮顶罐顶的全部或部分是用两层钢板焊接而成,其四周用耐油胶皮以弹簧压紧在内壁上保持封闭。

内浮顶与罐体间必须设置静电引出线路,而且应在罐壁上部和拱顶开设足够数量的通气孔,使浮顶上部空间能形成气体对流。

一般做法是在拱段中央设置一个不小于直径250毫米的罐顶通气孔上有防雨罩),在罐壁顶部开几个通气孔,其环向间距不超过10米且均匀分布。

罐壁通气孔的总开孔面积,要求海米油罐直径在0.06平方米以上。

3.卧式金属油罐。

卧式油罐支座应为非燃烧体,而且支座下面不得搭建建(构)筑物,或作其他用途。

地下式卧罐上亦不许建造房屋等。

4.非金属油罐。

非金属油罐有钢筋混凝土油罐、砖砌混凝土抹面油罐、石砌油罐、土油罐等数种,大多为地下或半地下式,一般只准用于储存重质油晶。

5.油罐各种附件要齐全、可靠。

油罐一般设有梯子平台、人孔、量油孔、透光孔、进出油口、保障活门、放水管、胀油管和进气支管、呼吸阀、通气孔、阻火器、加热(或冷却)装置,温度及液面测量装置、搅拌装置等附件。

附件的主要材料一般应与罐体材料相同。

(三)输油设备的防火措施1.油泵输送轻质油品的油泵应采用离心泵及防爆型电机。

如为非防爆型电机时,应将油泵与电机用严密的砖墙隔开。

2.油泵房泵房建筑,应全部由耐火材料建造,地面应为混凝土抹灰地坪,门窗开在泵房的两端,门向外开;窗户的自然采光面积不小于泵房面积的1/6,室内通风应良好。

地下和半地下轻油泵房的通风排气,应不使泵房内油蒸气浓度超过1.58%(体积)。

泵房内不得有闷顶、夹层;房基不能与泵基相连。

泵房内应采用防爆型照明灯具。

使用内燃机作动力时,内燃机所用的燃油箱,应设置在泵房墙外无门窗的不燃基础上,并且引油管的两端均应装设控制阀门,引油管由地面向上引向内燃机。

当一个泵房内安装输送不同油品的油泵时,泵房的要求均应符合输送闪点最低油品的要求。

泵房内禁止安装临时性、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和敷设临时管道;不得采用皮带传动装置。

当泵房相邻的附属建筑内布置10千伏电压以下的变配电设备、计量仪表站、工作人员休息室时,都必须以不燃材料的实体墙同泵房隔开,隔墙只允许穿过与泵房有关的电缆(线)保护套管;穿墙套孔洞,应用非燃烧材料严密填实,并各有单独出入门。

泵房的门窗与变配电间的门窗之间最短距离不能小于6米。

如限于条件,则应设自动关闭装置,窗为不能开启的固定窗。

配电间地坪应高于泵房地坪0.6米。

设有真空系统的泵房,真空罐应设在泵房的外面。

在泵房的阀组场所,应有能将油品经水封引入集油井的设施,集油井应加盖,并有可以用泵抽除的设施。

泵与泵,泵与墙之间的净距一般为1米。

平时应注意油泵系统的检查维护,保证油泵、阀件、管线不渗不漏;附设仪表齐全、灵敏,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

3.输油管线油库各个作业区域都广布有输油管线,主要有地下敷设、埋地敷设和管线敷设三种布置形式。

防火要求是:(1)不得将油管敷设在建筑物的上面或下面。

当穿越铁路及库内机动车通行的道路时,交角不宜小于60度,并应在管外装保护的钢制套管,套管外壁顶到铁路轨面不应小于0.8米,道路路面应在0.6米以上,套管两端越过路至少2米。

套管内的油管应是焊接。

(2)地上油管应架设在不燃烧材料制成的交架上,其保温层应为不燃的玻璃棉、石棉泥等材料。

其与门窗、孔洞的建(构)筑物的墙壁保持不少于3米的距离,与无门窗、孔洞的建(构)筑物的墙壁保持1米以上的间距。

当跨越铁路时,其净空高度应在5.5米以上;跨越公路时,应在4.5米以上;跨越人行道时,应在2.2米以上。

(3)地下输油管路埋管深度低于相邻建筑(构)物基础深度时,应按地上管路规定执行。

地下管线与电缆相交,油管应在电缆下方不少于1米深度;与下水道相交,应在下水道以下1.5米的深度位置通过。

地下管路经过的地面上方堆放各种物品。

(4)多条管线平行敷设,其间距不应小于10厘米,蒸汽管线不准和输送轻质油品的管线并行敷设。

地上和明沟敷设的输油管路应按要求装设热胀冷缩的补偿器。

(5)油管应定期(一、二年一次)进行耐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