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立德树人成就最美征文模板

立德树人成就最美征文模板

立德树人成就最美征文模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下面有整理的立德树人成就最美征文模板,欢迎阅读!立德树人成就最美征文那个偏僻的村小,条件比我想象得还要糟糕。

空旷的大院里横着几排破烂不堪的教室,刺耳的手摇铃声过后,从门里挤出一群衣衫不整的学生。

学校里教材不全,教具几乎没有,连批阅作业的笔都要自带,几个教师合用一瓶红墨水。

就连最常见的粉笔,校长也精打细算,每个老师一星期发不了几根儿。

本来知识分子是最容易动摇的。

我们回想一下,在过去数十年间,在思想界、文化界执着火炬而不断前进的有几个?数十年如一日,不为利禄而变节操的有几个?始终忠诚于真理,不愧屋漏的有几个?为民主自由而奋斗到底,不避刀俎斧钺的有几个?始终成为青年导师,知行合一而不欺骗青年的又有几个?这段言辞颇为激烈的质问并非出自我之手笔,而选自胡愈之先生的《我所见到的蔡元培》一文。

初看时,胡先生此处连续五个反问句发声,用以质疑当时社会各类知识分子;细一看,这五个反问句包含的强烈感情不正真实反映了三四十年间的社会大环境吗?往细里说,这不正是前数十年间思想界、文化界的风风雨雨和身处其中知识分子世界的人世百态吗?然思想潮流皆比如今自由蓬勃的当时,能够一笑以应胡先生质疑之人其实不乏其人,胡先生笔下的蔡元培先生当仁不让位列其中。

蔡元培先生往往以北大校长的身份被人熟知,其掌校北大九年间确实功勋卓卓,秉着“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与“兼容并包”的理念,蔡先生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端学风揽人才,将由来已久的官僚主义横行之风生生赶出北大,将大批博学多识学贯中西之人从四面八方招进北大,北大因此从之前的行尸走肉变得有血有肉,成为各种思想文化击撞之地,不枉当时中国思想界、学术界一大幸事。

在那个可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相媲美的时代,蔡元培先生何以成就如此大观?或许,四字便可道其中真意——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本是教育的本位、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核心、教育的灵魂,是人人都应该明白的道理,本是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可是现时情况却并非如此。

学生、教师、家长仍然深陷于实用主义教育的泥沼中而不能自拔,仍然困扰于应试教育的藩蓠中而难以超脱,使教育这一原本净化心灵、提升境界、光明自性的轻松愉悦的生命成长过程,变成了无可奈何的疲惫不堪的应试教育的奴役过程,这一教育本质的变异使神圣的“育人为本”的教育低贱为“谋生”、“ 竞争”的手段,这种“结茧自缚”成了难以解脱的顽疾,这正是当今教育的悲哀!何为立德树人?“立德”二字最先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此处“三不朽”,唐时孔颖达于《春秋左传正义》中作出更为细致的定义:“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通俗点说,鲁国大夫叔孙豹的“三不朽”按唐朝大经学家孔颖达的理解,依次为树立道德操守,建立事业功绩,修立观点学说。

“立德”一说,即所谓树立道德操守,位于“三不朽”之首,可见其一斑。

“树人”二字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即衍生于此。

通俗点说,一年可出谷物,十年可成树木,终身方可成人,其中“树”作为动词,有培养、培育之意,故大概可将“树人”理解为“育人”。

综上而言,立德树人即为树立道德操守,修行养性,以终身为限育人。

如此理解,想来其实只解其表层之意,而未深入。

为三不朽而立德者,立德并不能忘立功、立言;立德为上,立德又为何?立德修行小我,然小我修成,唯立功、立言方能不朽。

人有云,遍观中国三千年历史,可称“立德”而不受非议者仅两个半人,一为春秋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的鸿儒圣人孔老夫子,一为明朝时精通佛道儒三家的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另外半个则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湘军创始人曾国藩。

此三人在中国悠久历史上皆曾留过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处不必多言。

然此三人立德之时,也未忘立功、立言,孔夫子周游列国宣传其开创倡导的儒家思想,试图平稳那个政治动荡的时代,虽世时未被统治阶级接受,然其言论后由其弟子集结为籍而成《论语》,其学说思想流传后世,铸就深远影响;王阳明更非一般文人墨客能比,其还是一名卓越的军事家,以“诡异独断用兵”著称的他在平定江西和宸濠之乱中立下赫赫战功,之后立院讲学著书,宣扬其“知行合一”的心学思想;曾文正公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之一,曾创立湘军进而镇压威胁当时清廷统治的太平天国起义,并以兼收并蓄的态度对待宋明理学,扬长避短,求同存异,而他的处世智慧更是为后世津津乐道。

此三者,概称立德者,皆以立德为根本,不忘且以此促立功、立言,而久不废。

所以,真正所谓立德,其中必包含立功、立言,不单是树立自己的道德操守而已。

至于树人,若仅就“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来看,大概为育人这活是长期的艰巨的大事业,可这便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整句话断不可仅截取重点加以理解。

一年之计,十年之计,最后至终身之计,育人之业除本身确为终身之计外,实属一个讲究按部就班、追求持之以恒的过程,若没有一年、十年之不断积累,何来终身?再议之,育人固大,大中亦须分小,将此一世之业细化,而纵观历史,育人之业代代相传,每一世当属其中,育人思想学术之进步,概皆以前人之学为基础,步步为营,不断得到深化发展。

所以,真正所谓树人,即育人,必要求将此视作一生为之奉献的事业,更需将此作为由浅入深、滴水穿石的一项事无巨细的宏大工程。

教育之本是立德树人,指明了大学的正道。

立德树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是全体师生应有的自觉。

下面有整理的立德树人成就最美征文高中,欢迎阅读!据上所言,立德树人实须以三不朽为衡尺,即树立道德操守,建立事业功绩,修立观点学说,同时方须视育人为循序渐进不断累积却贯穿终身的大业。

须如此,方可称立德树人。

上文提及蔡元培先生促成北大之大,全因其所言所行尽皆符合“立德树人”四字,非无实据。

先论立德,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的蔡先生年少时便通读蕴含中国哲学思想的各类古典,对于道德品行的修养自小即始,而蔡先生后涉及伦理学领域,这不能说与德无关。

掌管北大数年间,蔡先生不以校长职位自居,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待人处事以德为先,而为整饬校风,蔡先生更是发起“进德会”。

此外,蔡先生身兼社会多职,出于对国民的责任感,勤勤恳恳,功绩亦有。

全校师生无论老少或学问深浅,皆尊崇蔡先生,多因其德。

再论树人,蔡先生担任北大校长之前,作为上海南洋公学(现上海交通大学)特班生总教习已育出李叔同、黄炎培等后来的大师级人物,而临危受命接管北大后,蔡先生虽执教时间不长,却为北大领入大批博闻强识声名显赫的大师大家,并与这群学者名流共同在其“有教无类”教育政策的引导下孜孜不倦地培育出诸多优秀人才。

据闻,蔡先生临终之际,国家尚处危难之中,心怀祖国的蔡先生目睹眼前一切,回首世事,悲怆地留下遗言:“学术救国!道德救国!”这八字,更是将蔡先生立德树人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倘一个世纪前的蔡先生为人才,为教育,为国家,尚如此立德树人,那今日做教育事业之人是否应该反思呢?胡愈之先生的五问中,且不论“在思想界、文化界执着火炬而不断前进”,“为民主自由而奋斗到底,不避刀俎斧钺”,仅论“数十年如一日,不为利禄而变节操”,“始终忠诚于真理,不愧屋漏”,“始终成为青年导师,知行合一而不欺骗青年”,此三句与“立德树人”的表层意义已不谋而合。

若依“立德树人”的深层含义来看,那这五句尽可以此四字概括,则胡先生之问,实为叱问当时社会立德树人者焉有谁人,责问当时大环境下为何立德树人这一优良传统已荡然无存。

七十年前,立德树人者大有人在之时,胡先生怀着一份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已如此发问,思今日立德树人已成古风,立德树人者,当世焉有几人?立德树人,终非期年之功始贯终身;立德树人者,终非数载之功始贯数代。

吾时亟须立德树人,吾辈亟需立德树人者!张锦文是辉县市拍石头乡中心小学教师。

1978年他成了山村里的老师。

前25年,张锦文一人教三个年级的课,每天在大山里的羊肠小道上走8公里山路去教书,25年走了近6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圈半。

因山路陡峭,爬山只能穿家人做的布鞋,张锦文25年下来穿破了350余双鞋。

立德树人成就最美征文汉代学者杨雄说:“师才,人之模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做好教育者,当好学生的生活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呢?“尊师重教,望子成才”是中华民族素有的传统美德,教育支出至今仍然是家庭的主要支出。

伴随着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良好的教育已经成为人们首要的需求,人们迫切地期盼早日超越现行教育体制的束缚,在科学的扬弃中创造出中华民族教育新的辉煌。

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

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

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一切教育都源于爱。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因此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去浸润学生的心灵。

爱心是教好学生的必要条件。

想我在科大由一名学生蜕变为一名教师的点点滴滴,不禁感慨:教师真的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用心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可如何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履行“立德树人”的职责、展现师德师风的魅力呢?我想起自己刚刚工作时,一位恩师语重心长的话:“教师是一份良心活,用心去做事,才能无愧于自己的选择。

”有爱心,才能接受、包容学生。

我们一接班,就会发现,有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身上脏兮兮的,像丑小鸭,有的任性,有的孤僻;有的娇生惯养,自己说了算,不听话,不合群;有的是父母在外打工,小孩跟爷爷奶奶过的,他们古板,不合时。

加之心脏病、癫痫、脑瘫的,真实状况时时有,就看你有没有爱心。

有爱心,就会包容、接纳他们,对他们循循诱导,像园丁那样,修枝剪叶,尽善尽美的展示他们的美,你的工作就会得心应手,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回首,这件事留给我的仍旧满满的感动,是啊,为了自己学生的未来,放弃看自己妈妈的最后一面,这是要多大的勇气啊!家长会时的强颜欢笑,散会时与家长专注的谈话,让她看起来是那么的美丽,可是谁曾撕开她的伪装读懂了她心中的悲伤呢?有爱心,才能成为孩子们的朋友。

我们要俯下身来和孩子说话,千方百计的接近他们,接近童心,接近孩子的思维。

把它们的问题当着自己工作的突破口。

有爱心,我们多了些欢笑,少了些误解;有爱心,孩子们多了些信任,少了些冷视;有爱心,家长多了些放心,少了些担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