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泥粉磨站工艺管理制度

水泥粉磨站工艺管理制度

工艺管理制度
1 总则
1.1 第一条为了加强我公司的工艺管理,提高公司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根据《水泥企业工艺管理规程》,结合我公司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2 工艺管理的任务是: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加强质量管理;以优质、高产、低耗为目的,加强进厂原燃材料、烘干机、水泥磨的过程质量管理;开展科学研究,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加强检测、定额等基础工作,提高全过程的工艺水平。

1.3 凡属工艺技术改进、工艺中的重大设备改进、新技术的采用,配料方案和主要工艺参数的改变,都要经过试验和科学研究鉴定,经主管经理批准后实施。

1.4 本制度由公司主管经理负责组织实施。

实行专业管理和职工管理相结合的方针,并明确职责。

对违背本制度致使公司遭受损失者,应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1.5建立健全质量体系,规范和加强工艺管理的基础工作。

2 工艺管理体制和职责
2.1 在公司主管经理的领导下,设立生产部和化验室,分别负责工艺技术和质量管理工作。

2.2生产部的职责是:
a、组织制订公司的工艺管理制度;
b、审定主机的台时产量、消耗定额、主要的工艺技术参数;
c、协同化验室制订质量管理制度和设计配料方案;
d、解决各车间生产工艺中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指导各车间的工艺技术工作;
e、组织推广新技术、试制新产品、改进新工艺,提高产量、质量,降低原燃材料的消耗,搞好生产试验和科学研究工作;
f、协同设备管理编制技措计划和改造规划,提出工艺设计方案;协同设备管理审查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
g、负责质量体系中的过程质量管理;
h、做好工艺技术资料的积累和保管;
i、制定工艺管理考核办法,组织公司工艺贯彻率的检查考核。

2.3化验室的职责是:
a、组织制订公司的质量管理制度,认真贯彻《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
b、制订各种原燃材料及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指标;
c、制订质量管理细则,并监督执行,确保整个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有水泥出厂决定权;
d、严格执行产品国家标准,有权制止任何违章行为,确保水泥出厂全部合格,并留有富余标号。

有权越级汇报企业情况;
e、负责设计配料方案,并贯彻执行。

f、建立健全严格的检验制度,研究采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和质量控制方法;
g、协同生产部搞好新产品、新技术、改进工艺等方面的试验和研究工作,提供有关试验数据;
h、负责提供和及时公布质量控制指标和考核结果;
i、负责质量体系中的产品质量管理;
j、会同有关单位访问用户、征求意见、改进产品质量,指导各分厂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业务工作。

3 原材料工艺管理
3.1原材料工艺管理的原则是: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思想,以优良的原燃材料质量保证产品质量。

实行全员的,全过程(上一工序为下一工序服务)的质量管理,把管理、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加强质量控制,切实做到“事先控制,层层把关”。

按照“计划一实施一检查一处理”循环的科学工作步骤,寻求最佳工艺参数和控制指标,经济合理地组织优质产品的生产。

3.2进厂大宗原、燃、材料,要坚持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

供应部门应严格按照材料质量标准均衡组织进厂,改变货源时应按《供方的评价与选择程序》进行认可。

原材料进厂后,供应磅房要立即通知化验室取样。

严格按照化验室指定部位堆放,不得混杂。

3.3进厂熟料到厂时,化验时应及时派人员到现场了解熟料外观、色泽、杂质含量、受潮情况等,取样检测f-CaO,尽快进行化学分析及物理检验试验,询问供货单位该批产品质量状况,确定具体使用方案。

3.4 各储库的物料要按化验室要求取用,对已混杂的物料要经化验室监督确定处理方案后方可使用。

3.5 凡公司初次使用有标准规定或技术条件成熟的混合材,必须经过试验,确认能保证产品质量方可使用。

启用新开辟的混合材料生产水泥时,必须按“启用新开辟的混合材料规定”执行。

改变石膏品种时应进行试验,以掌握其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3.6原料、燃料、混合材料、半成品、成品应保持一定的合理储存量。

最低储存量混合材料、燃料10天,石膏1个月,熟料5天,水泥7天。

4 磨机工艺管理
4.1 磨机工艺管理原则是:努力缩小入磨物料粒度,选择合理的粉磨工艺和喂料设备,寻求和确定合理的研磨体级配,最佳装载量,磨内结构和能量传递方式的相互适应,以提高粉磨效率,降低电力等消耗。

4.2 注意采用新材料,不断改善研磨体和磨内结构的材质,延长其使用寿命。

4.3 根据入磨物料性质,循环负荷和质量要求,及时调整喂料量和选粉设备,做到均匀喂料,防止满磨和空磨。

4.4 严格控制入磨物料粒度,不允许其他杂质随物料进入磨内,要求熟料粒度≤30mm;石膏、干渣、石灰石粒度≤30mm
4.5 水泥磨入磨熟料温度≤120℃。

4.6 水泥磨要定期清仓和补球,以保持高台时和高质量。

清仓时
研磨体要分规格挑选过磅,按配球方案规定的数量装入磨内,清仓周期:水泥磨球仓每半年一次,若遇有串仓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停磨清仓。

补球周期:水泥磨以20天补球一次为宜;补球量可根据水泥单位产品球耗及磨机电流变化情况、球面高度等因素决定补球量。

4.7 努力降低研磨体消耗,水泥磨研磨体消耗指标的考核,按每年初制订的承包指标进行考核。

4.8 磨机定检时,要详细检查研磨体、篦板、衬板等部件。

一经发现损坏要及时更换和处理。

运转中一旦发现衬板螺栓松动、脱落,必须停磨拧紧或补镶。

4.9 要合理控制选粉机的操作参数,并做好记录。

4.10 磨机的通风除尘设施应同主机同时进行检修,加强密闭堵漏,保持良好状态,粉尘排放浓度要达到国家及公司有关标准。

4.11 根据需要测定物料相对易磨性系数。

4.12 磨系统在改进前、后要注意测定技术数据(如台时、细度、比表面积、物料流速、球耗、电耗、筛析曲线等)并做好记录、分析和总结。

4.13 要十分注意技术资料的积累和保管,做好研磨体台账及其他技术数据的记录、整理和保管。

4.14 设备管理应尽量创造条件充实仪表及计量设备,不断满足工艺管理的要求,对仪表及计量设备要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校对,保持灵敏准确。

5 烘干机工艺管理
5.1 烘干机管理原则是:稳定热风温度,充分发挥热交换率,提高设备效能和热效率,提高产、质量,减少飞扬。

5.2 待烘干的物料要按规定储存,尽可能利用自然蒸发作用。

入机湿渣水份要≤20%,随时调整入烘干机热风温度、给料量,确保出烘干机干渣水份≤1%。

5.3 烘干机内扬料装置要保持完好,并尽量采用耐热、耐磨的新材料,以增加其使用寿命。

5.4 加强密闭堵漏工作。

各种锁风装置要灵活可靠,机头机尾要尽量采用密封措施,通风管道要无漏洞。

5.5 烘干机出口温度控制在80℃左右(以化验室干渣水份含量及篦冷机热风温度的变化为依据进行调整)。

5.6 生产部要重视对烘干机的技术管理并建立台账,岗位要有操作记录,热工仪表要完好。

6、包装工艺管理
6.1包装工艺管理的原则是:牢固树立“下道工序是用户”的思想,合理调整包装工艺操作参数,加强水泥包装过程中的工艺操作,结合全公司工艺管理规程,制定袋重管理考核规定和岗位操作规程,确保产品满足市场、顾客要求。

6.1严格按照化验室通知单,库号正确,比例准确的放料出库,杜绝上进下出,出错库等现象,必要时清库处理。

6.2严禁向提升机倾倒垃圾、杂物,保证回转振动筛处于无破损、
无漏洞的良好状态,确保向包装提供的水泥清洁、无杂物。

6.3严格纸袋管理,保证标识合格无误,对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袋子,要分类堆放管理,严禁乱堆、乱拿、乱用,纸袋领取数量准确无误。

6.4包装机开车前要仔细检查各称量机构灵活好用,皮管完好无损,出灰嘴通畅,风压风量正常。

开车时,要坚持充满挂包,挂包时要深度适当,开车后首先检查袋重,不合格及时调整,确保袋重水泥20袋总重量不小于1000kg,单袋净重49.6kg~50.6kg,合格率100%。

6.5加强纸袋喷码机的管理使用,经常清理喷头,保证喷码清晰完整。

6.6加强包装收尘的管理维护工作,确保粉尘气体净化后,排放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6.7加强输送皮带的管理维护工作,确保水泥包装质量,努力降低水泥袋破损率。

7附则
5.1 本制度自2011年4月1日起执行
5.2 本制度由生产部负责解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