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分析——
让我们同忧喜~共呼吸
——新式周记,新课程语文教学中的红肚兜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语文组李艳梅
在诸多语文教学形式与活动中,周记这种形式最容易让老师与学生沟通。

所以新课程改革后,我在教学改作业改作文之外,又着重在原先的基础上发展了周记这种形式的“作业”。

我让学生把一周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或者思绪或者自己的心情感悟或者自己的疑问困惑写出来,学会去发现,去体验,去描述,甚至只是为了发泄情绪来缓解自己的压力。

而我则会用心去阅读他们的心灵,用笔做出我们的回应。

虽然以前也有周记这种形式,各个学校。

但在新课改的基础上,评价角度要体现多元化,坚持情感评价与知识能力评价并重的原则,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制定多元内容融为一体的评价标准。

要贯彻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给学生指出发展方向,留出选择余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要重视语言文字的灵活运用能力和语言水平发展的评价原则,更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及价值观念,激励和引导学生全面提升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我们平时的授课、作业、训练,都分别或全部注意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而这其中,周记是作为语文科目里最能体现这三个维度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而又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形式。

对我来说,对学生来说,周记,就像是古代女子贴身穿的红肚兜一样,贴心而又温暖。

新方式——小组形式~每日一组
我收周记不再是以前那种每周收一次,一次改上几天。

而是每天都收,只不过一天收一个值日组的。

正好,从周一到周六,六个组固定交周记的日期,时间长了,他们就会很自觉地在值日那天早晨交到组长那里,组长再拿给我。

不出意外的话,每次都是当天改好就发下去,这样周记在学生个人手里的时间几乎是整个周,任何时间想写就可以写了。

而如果一下子收上全班的来改,教师本身看着也会有压力,一时不会改完,往往一拖好几天改不完。

而值日组形式交上来的,每个组最多十个人,很方便拿,觉得一晌能改完。

所以不会有压力。

我们或者在办公室改,或者放在包里拿回家改,一个组的周记放在包里也能装得下。

甚至有时去吃饭,我们中的老师也有可能带上。

在等菜的时间里,摸出几本来批阅,有时会笑得让旁桌的人莫名其妙,而我们会乐在其中。

这就是这种方式收周记的妙处啊。

新内容——生用心写~师用心批
每天,翻开案头上一本本或大或小,或薄或厚,或简约或华丽,从而显得参差不齐的周记,心便融入其中,与喜爱的学生们一同去体验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学习进步了,与他们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并继续鼓励他们;成绩下降了,与他们一同总结经验,争取下次取得好成绩;与同学有隔阂,班里发生有趣的故事,情绪上有波动,思想上有压力,甚至对某些老师有看法有意见有建议……同学们都倾吐于周记中。

他们是信任我们的。

但我们知道,作为语文老师,取得学生莫大的信任,这中间是有一个过程的。

最初收上来的周记,他们泛泛而谈,与初中时候交的作业无异,但我们的批语却不会像他们见惯了的“阅”或者“甲”或者“优”之类的简短得不能再简短的评语。

我们总会认真地做出回应,在指正每个错别字或者病句后,还会写上我们的理解,我们的共鸣之语,
甚至是我们自己与之相似的生活经历。

并从我们能理解到的角度去安慰或者只是欣喜。

也会在不同内容的句子旁边画上各种表情符号来表示我们的理解。

文后写给他们的话有时不知不觉间已经比那篇周记还要长。

因为我们要说清楚自己想表达给这个学生的话。

时间久了,学生知道了原来周记可以这么随意,老师也会这样,老师也理解自己,自己从老师的批语里能获得很多东西。

所以,他们开始用心去写,期待交周记的那一天,交上后期待发下来的时候,期待看到他的语文老师用红色墨水写出的“回声”(我们管自己的“批语”不叫“批语”,叫“回声”,因为它不同于给学生作文打的批语),看完自己的也会与同学互换周记看老师又是怎么回应的。

信任就这样产生了,因为语文老师以朋友的立场也对他们付出了真心。

即使不当班主任的语文老师,也能了解到他们在想什么了,甚至比班主任更容易了解他们。

因为有许多话他们不会同班主任说。

这也符合了新课改的精神,让学生做主。

新作用——安慰心灵~化解矛盾
周记中也常见学生写自己的困惑、痛苦、担心、与同学的矛盾等等,我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做出分析,做出理解,做出安慰。

因此,他们很感激语文老师,并能很快地从中走出来。

现在他们的年龄正是敏感多虑的时候,加上学习紧张,压力很容易就产生了,所以,周记也可以说是他们纾解压力的方式。

有一次笔者本人带的班里有个学生写道:“老师,平时同学们是不是有很多在周记中向你诉苦呢,你承担了我们那么多的痛苦与忧虑,你自己的痛苦与忧虑该向谁倾诉呢,”我看了后很感动,学生也会考虑到老师的心情啊。

说到化解矛盾,不只是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有时也要去处理师生间的矛盾。

在高一刚开始,学生会在周记上写出各科老师留给他们的印象,各科老师都有什么特点。

但时间长一些,老师们总会有不尽如学生意的时候,他们便会在周记上写出
对某一科老师的意见来,有些是这个老师固定的风格,已难以改变,我们会给学生解释;有些是某某老师于某一时一地的做法,让学生有误解或者是让学生失望了,我们也会在周记上尽量为其做出好的理解,先让学生不致太过难受,另一方面我们会尽快地找到该老师,不提名地提出学生写到的事实,让其尽快做出解释或者补救措施。

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两次的了。

这样的处理既不伤那些老师的面子,又安慰了学生,也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新发现——美文打印~公开“发表”
改周记过程中会经常发现学生自由写作时灵感的外现,或者是诗歌,或者是散文,或者是杂文。

语言很美,或者很含蓄,或者是思想深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或者是抒情性的很有感染力的文章……这时我们会在周记上先征求一下这个学生的意见,可否同意打印出来让大家都能看到。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周记毕竟是学生的私人记录,不同于作文。

有的内容有的学生不想让别人看到。

所以我们一般是先求得同意才会帮其打印出来。

打印出来的文章,或者贴在墙上,或者印一些散发在班里,或者在语文组自办的《文摘小报》上贴出来全年级共享。

另外,我们也会多打一份给这些作者自己,如果他们想投稿,可以让他们投出打印出来的稿子。

由此,发表作品的学生受到鼓励,没发表过的写周记时会更认真,而个别平时不太用心,只是敷衍塞责写周记的学生也会端正自己写作周记时的态度。

新载体——软性作业~亦在周记
语文科目不同别的科目,我们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任,所以有些加强学生这方面的“作业”会时不时地提出来,会布置一些软性作业。

这些作业需要平日里的观察,或者某件事后的想法,我们也会让他们写在周记上。

举例来说,我们发觉学生大部分自怨自艾的多,挑自己毛病的多,很容易就否定了自己。

所以我们便都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软性作业,观察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越多越好,写在周记上。

每天再收上来的周记,最少一周内每个组我们都会看到他们写到自己的优点,或多或少,但这一行动本身却给了他们不少信心。

发现自己竟然还有不少优点。

我让他们继续挖掘,什么时候想到什么时候就写到周记上。

每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学生看一两场经典电影(这也是对学生进行的情感教育)。

那次放《冰河世纪》(也是笔者看过十几遍的电影),里面从头到尾都很精彩,既让人笑,又有不少感人的细节。

在多功能厅集体看时,幽默的地方学生一齐笑,悲伤的地方大家一起落泪。

看完后我们照例又布置了一道软性作业:回去后写周记,就写看电影时的感受,看过后的想法,对电影的理解,或者是写影评。

其实即使老师不提,学生回去后肯定还是会写这件事的。

随后看到的周记,让我们知道他们从这部电影中都感受到了什么。

有个学生在周记中说,《冰河世纪》以前就看过,只觉得特别搞笑,没想到这次与同学一起看,竟然流了泪。

集体看电影,有那种气氛。

像这样的作业,不一定什么时候,不一定是什么内容,随机命题,学生自会做得很好。

后记——
只要我们一天教语文,我们就不会让周记停一天。

因为,它是沟通我们语文老师与学生心灵的桥梁,它是连系着我们语文老师与学生的纽带,它是我们也是学生贴身的小红肚兜,让我们赢得学生的爱与尊敬,也让我们给学生爱与温暖。

新课程,让我们从“心”开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