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二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分析
初二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分析
3、1947年2月国民党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 A )
A、山东和陕北
B、东北和西北
C、中原和山东
D、陕北和东北
4、1947年夏率解放军挺进大别山的是( B )
为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充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解放战争顺利发展,中共中央 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运动。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过程: 第一阶段:1946年5月4日—1947年9月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 地问题的指示》,标志着土地政策的转变,即由减租 减息变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第二阶段:1947年9月—1948年底 1947年10月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批土改工作 队深入农村,到1948年秋,解放区1亿多农民分得了 土地。
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
三大战役
战役 名称
时间
参战 部队
指挥者
特点
战果
意义
辽沈
1948.9.12 —11.2
东北野 战军
林彪 罗荣桓
关门打狗” (先攻锦州)
歼敌47万
解放东北全 境
淮海
1948.11.6 — 1949.1.10
华东、 中原野 战军
刘伯承 邓小平 陈毅
粟裕
谭震林
“中间突破” (徐州为中 心)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知识巩固
选择题
1、下列关于重庆谈判的各项中,错误的是( D )
A、蒋介石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B、充分表明了共产党的和平诚意 C、签订了《双十协定》 D、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2、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是( C )
A、1945年6月 B、1945年8月 C、1946年6月 D、1946年8月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原因:为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土地制度的变革一 直是中国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
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0%~90%,农民问 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中国革命的成败。
抗战胜利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基本解决,阶级矛 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 交息政策已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
• 请思考,从当时的兵力和民心看,共产党领导的人民 军队必胜无疑,为什么还争取与国民党和谈?
为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和平,减轻人民痛苦。
1945年4月20日, 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1945年4月21日, 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1日 渡江战役打响
作用:农民生活得到改善,努力发展生产;踊跃参军 参战、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 众基础和物质基础。是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可靠保证。
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条件: 1948年,解放战争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人民解
放军经历了战略防御、反攻两个阶段的作战,共歼敌 200多万。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
经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过 基本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解放
三大战役的意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 歼敌154万余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 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辽沈战役示意图
1948年9月---11月 歼敌47万余人 东北全境解放
黄百韬 杜聿明
淮海战役示意图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歼敌55万余人
黄维
淮海战役中每日支前的民工达543万人。 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 推出来的”
平津战役示意图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歼灭和改编敌52万余人
百万雄师过大江
背景:1949年4月,国共北平谈判失败
时间: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 发出渡江命令
战线:西→江西湖口,东→江苏江阴
结果: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 军占领了南京,统治中国大陆22年 的南京国民政府政权垮台。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 占领南京。 南京总统府,总统办公桌 上的日历永远定格在了这 一天—— 民国三十八年四月23日。
国民党
共产党
兵力:430万↓360万, 一线作战170万
兵力:130万↑280万
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
士气高涨,战斗力大大提高
兵力收缩在东北、华北、中原、 西北五个战场;重点把守大城 解放区土改巩固了后方基地 市及重要交通线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时间:1948年9月——1949年1月
辽沈战役 1948年9—11月 解放东北全境
蒋介石:“求和”声各 么明自?的意图是什
国共北平和谈的结果怎样? 说明了什么?
把共产党阻止在长江北岸……司徒雷登大使 曾说:划江而治,搞一个国共两党“南北 朝”……美国人的一厢情愿,构成了李宗仁全部 言和活动的精神支柱。
——《解放战争全记录》
南京国民政府北平和谈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目的:缓兵之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 企图划江而治
歼敌55.5 万余人
奠定了解放 长江以南各 省的基础
平津
1948.12.5 — 1949.1.13
东北、 华北野 战军
林彪 “瓮中抓鳖” 改编、歼 罗荣桓 (围而不打, 敌52万余 聂荣臻 隔而不围; 人
基本解放华 北全境
1949年元旦
将革命进行到 底——渡江战役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
北平和谈中他们
材料解析
• 国民党和谈代表刘斐对中共和谈态度存有疑虑,就找 个话题试探毛泽东:“毛先生,您会打麻将吗?”毛泽 东不知他话中的含义,随口答道:“晓得些,只是晓 得一些。”刘斐问:“您是爱打清一色呢,还是喜欢 打平和?”毛泽东明白了对方的用意,大笑起来,话中 有话地说:“平和,只要平和也就行了。”毛泽东不 仅在口头上多次表示出和谈的诚意,而且电令处于长 江沿线的人民解放军缓期渡江,勿攻安庆,和谈期间 不发生任何进攻性战斗。
国民政府覆灭
Hale Waihona Puke 中华民国拉壮丁的告示翻身农民积极参军, 支援解放战争
• 蒋介石:我不是被共产党打倒的, 是被国民党打倒的。
• 毛泽东:中正言之不理,但只说 对了一半。
自1946年至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 有二百多万人参军。山东有约五百八十多 万人,冀中有四百八十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 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人民解放军 的兵源、粮源和战争勤务,主要来自翻身的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