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点滴尝试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点滴尝试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点滴尝试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们都在这上面花费了不少精力,虽然如此,仍有一部分学生害怕写作文,常常感到“作文”是一种头痛的事,那么怎样使学生走出写作的“沼泽地”,再现“柳暗花明”景象呢?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作前指导,广泛观察,搜集材料
1.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而内容来自平时的生活实践,不能靠临时的内容体验,教师在平时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且引导学生将观察与表达结合。

如果我们不去认真指导,不去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观察体验,那么有朝一日,他们会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视而不见。

2.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搜集写作材料
教师要训练学生多动笔,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通过具体的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中学生写日记或周记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练笔没有任何形式限制,作文时便将日记的内容进行修改、加工,就可能成为一篇优秀的作文,平时的广泛收集便会成为作文材料的宝库,同时在观察训练中也孕育了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二、以说促写,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1.“说”能使学生思维活跃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叶老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相通的,是相互促进的,作文的实质就是写话。

而口头作文以说促写,正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实质。

同时,在口头作文的训练中,有时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观点或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能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砥砺,从而使思维活跃起来,通畅起来。

当然,在说的过程中,要想做到准确,精练,有条理,就需要丰富的知识作后盾,就需要学生多阅读书报,对事物细观察,勤思考同,大大充实写作文仓库,夯实写作基础。

2.“说”能激发学生写的兴趣
口头作文具有时间上的灵活性,形式上的多样性,训练时间可在课堂也可在课外,可以一人,也可以多人进行训练。

如利用每节课前的2-3分钟时间,让学生说说见闻,要求不高,只要叙述完整即可,按学号轮流进行,也可在学生学习了名篇佳作之后,集体进行训练。

学生在这样的氛围里练习,能激发说、写的兴趣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以读促写,培养学生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多数教师一般都比较注重学生的阅读技能训练,这固然是正确的,但我想,还应追求更高层次的阅读素质的培养,如养成阅读习惯,善于阅读审美、勇于阅读批判,乐于阅读创造等等。

首先是养成阅读习惯。

学生要养成阅读习惯,仅仅依靠阅读课本是不够的,古今中外一切凝聚着人类文化精华的读物都应让学生涉猎,这样可以通过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来刺激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逐步养成阅读习惯,为了强化阅读习惯,每周我都要抽出一个自习课时,让学生自行阅读,并和他们交流阅读体会。

其次是养成评析的习惯。

一是学会欣赏课文语言的妙处。

二是学会写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包括摘录、制作卡片、改写、扩写、续写,提出批评,模仿创作等,通过认识、理解、辨析和探究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让学生熟悉和掌握语言表达的规律,并反复训练,以形成能力。

四、放飞心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积极投入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才能写出立意高远、文质俱佳的文章来,要让学生写出优秀作文,老师还要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只有学会思考,文章才会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学生可以间接地了解到各种各样的思考结果。

但必须学会独立思考,这就要求学生“进入角色”,如由母亲急匆匆的脚步而想到母亲的辛劳,由草木荣枯而悟到岁月的轮回,由小孩的蹒跚学步推及万事启端的道理……当然,这绝不是要求学生事事苦思冥想,而是养成思考的习惯。

事实证明,学会观察和思考,才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的创造和想象一直是我们呼吁的创新意识,我国语文教育急功近利,以教师解决学生的问题为主要目标,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
生的创新精神。

作文教学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富有个性的人,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有自己的激情,有自己的追求。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该彻底地“解放”学生,还他们心灵的自由,让他们在文章中说真话,写真事,诉真情,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就会使学生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

总之,应该相信,学生的思想一旦脱离了“桎梏”,就会放射出创造的光芒。

诚然,写作教学中也有一些困惑和无奈,比如写作教学无本可依,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深入生活和扩大阅读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等等。

以上只是本人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以求得同仁的斧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