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建立错题本?错题本是对学生自身各类错误的系统汇总。
翻开它,你的各种类型的错误就非常直观的呈现在你面前,一览无遗。
这样你就可以更有针对性的着手改正错误,解决问题,尽力做到“不二过”(即同一个错误不犯第二次)。
建立错题本的确需要花一些精力,尤其在刚开始阶段,但是它是使你的学习更有效率和效果的最佳法宝——绝对是一本万利,这一点,在离中高考越近的时候,在别人都在汪洋题海中苦苦挣扎、看不到天日,而你却一本在手,悠然自得的时候,你的感受会越深。
如何建好、用好错题本:很多同学不是不知道错题本的重要,但感觉建错题本太费时间,往往虎头蛇尾,最后不了了之。
还有的同学为了应付老师检查,敷衍了事,草草地做点表面文章。
这样的错题本不要也罢——因为,这等品质的错题本根本就是形同虚设,哪能真用啊。
1.首先错题本必须随身携带,错题要能进能出。
错题本的大门总是敞开着的。
进,最好当时就进,最迟当天晚上睡前,一定要进。
我知道你们都是日理万机的人,但日理万机的人更应该知道: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要学会区分轻重缓急。
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化分为四类:重要且紧急的;重要但不紧急的;不重要但紧急的;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
第一类必须马上做、保质保量地做,错题进本绝对是每天最重要且最紧急的事,千万、千万别耽搁,一耽搁下来十有八九就会忘了,你好不容易找到的漏点就又消失在汪洋题海里面了。
错题一定要当场彻底消化并经常过一过,过题这件事应该属于第二类:重要但不紧急的。
但一定要在没忘之前复习,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部分错题过了几遍后就成了前错题(现在已经完全消化、不再是问题的问题),这时就可以出本了。
该出本就出本,轻装上阵,否则背着个没用的大包袱走路那种感觉你可以想象得出。
2.潜错题什么是潜错题呢?所谓潜错题,就是指那些最后没错、但在做题的过程中你有点犹豫、有点迟疑、有点拿不准的东西。
潜错题比明晃晃的错题更危险百倍,一定要把它揪住,扭送错题本。
还要强调的是,错题的来源绝不仅仅是考试,更多的是平时的练习。
3.如何处理错题本上的题无论你有多忙,错题一定要当场彻底消化并对错误(如果有错的话)类型分类,比如:审题错误,或审题不到位,潜在的已知条件没发掘出来;某概念不清晰;思路混乱,试图蒙混过关;……等等,你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为马虎,都归为计算错误。
人的本能是避重就轻,但避重就轻的后果就是这些“小”毛病、“可爱的”毛病永远也得不到解决。
把错误类型用红笔写在这道题的旁边,让它非常明晰的呈现在你眼前。
看看你是否曾经出现过类似的错误,提示自己下一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把正确的解法也写上,这一点同学做的还都不错。
错题一定要记得经常过一过,过题时前面的没问题的小问可以不必再做,直接利用它们的结论,进入需要过的问题即可。
但是,切记:任何时候,审题都是不能偷工减料的。
还有,思路必须清晰,绝不可以蒙混过关。
至于单纯的数据计算,忙的话不算也罢。
错题要能进能出,开始的时候可能是进的多,出的很少;过一段时间进的多,出的也多;再往后进的少了,出的多了;中高考前一个月左右该进的都进的差不多了,也很少再做新题了(此时你的主要日常工作越来越是回归错题本和课本),就以出为主;最后一周,除了再做一、两套真题(挑简单的、做过的)保持一下手感之外,全面回归错题本和课本,进一步强化你的整体框架感。
此时的错题本早就没了错题,顶多三、五十道已经烂熟于心的典型题而已;课本更是薄到寥寥几页。
而此时重温这一切,只不过象春晚前的最后一次彩排,确保你闪亮登场时的万无一失而已。
怎样用好“错题记录本”?“错题记录本”在今天的高三学生中已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了,他因学生自主整理、因人而异、针对性强、利于提高成绩而备受老师和家长的青睐。
而进入高三,由于时间的紧张和学习任务的繁重,错题记录的整理就要体现“高质量、高效率、重点突破”的实效。
首先是要做到细心选题,规范解答。
错题记录本并不是要把所有做错的题目全部整理上,而是在整理的时候先要做好题目的筛选,归好类别。
通过归类,一则可以避免繁重、重复的无效或低效劳动;二则便于进行比较,发现其真正的出错点;三则可以提高以后重复使用的有效率。
选好题目以后的处理工作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写清出错的原因:知识的遗忘还是思路不畅?然后规范解答,这是一定要注意细节的整理;关键步骤的来龙去脉务必搞清;书写更要认真规范,特别是一些专业术语的使用。
借此培养良好的答题素质,减少因非智力因素带来的非战斗性伤亡。
其次是要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节省时间上第一点已经有所体现,即分类。
分类可以少写、精讲、深掌握、细消化。
另外,是抄题、剪贴还是注明出处,也值得商榷。
如果你时间充裕,可以抄题;时间紧,可以贴;十卷等作过的资料保存的完好,可以注明出处,以备查找。
方法各有利弊,要有自己的特点来解决。
第三是熟能生巧,突破重难点。
这里尤其要强调一下对于难题的处理。
如果属于因知识点掌握欠佳而不会的“难题”,建议先复习相关知识,再重新做一次,感觉仍有难度的,再细细整理不迟。
整理的过程最好注明相关知识点的应用。
对于自己不会,老师一点就透的“难题”体现的是思路问题。
好多同学就因为“一讲就透”而丧失了警惕性,整理的马马虎虎,下次就会重犯同样的错误。
所以这一类难题,关键在于理解老师的思路,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考方式,再碰到类似的问题,必能游刃有余!当然,最好的方式在于熟能生巧,把这类题目做好标记,开始天天看,然后周周查,月月清。
好像读书多了有语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题目做的熟了,就会出来“题感”。
它没有明显的特征,但做题时再遇到类似的题目,就能感到顺手多了,正确率也会提高。
第四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不要过于羡慕别人的错题记录,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比如你做的一些特殊符号的含义,比如不同颜色的笔迹带来的视觉冲击,比如它的厚度、大小、是否便于翻阅等等,都要为便于你的使用、便于提高成绩而服务!每一道题目后面再多留点空白,一是为以后归类方便,也是为以后找到更好的方法留出来的拓展空间。
记住,错题记录不是答案,更不是束之高阁的藏品,你更不是错题记录的俘虏!就要高考了,理智的把错题记录驾驭好,就等着高考为你开出绚丽的花儿,结出丰硕的果实吧!错题记录本的建立与使用方法错题记录本-I-错题分类错题记录本记载着高中血泪史.看自己最薄弱的地方"很受伤".但是也提醒着自己不要再走老路了.如果错题整理得好,假设每天每科有5个错题(3科计算),40天就600个错题.你做好分类标记.比如计算失误用"@",比如完全不懂"#",比如半懂不懂摇摆不定"%".比如知识点运用错误用"&".好了.假设你600个错误按以下分类: @300 #200 %20 &180针对各个学科也可以把不同的知识点拿来划分.就很明显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了.有针对性.可以该强攻的地方强攻.比如:计算不好只有认真细心多做题目多攻;知识点模糊那怎么办?抓着老师问.问到懂为止.不要怕浪费老师的时间.既为人师必为其解惑.不要让自己有模糊的知识点;完全不懂怎么办?得考虑一下是否是真正超过自己的能力范围了?是否该放弃?放弃有时候才是最难的.不是逃避而是合理回避.知识方面的问题如果被划分出来那也很明显,至少一定要弄懂.不要留问题.留一个问题就等于给自己挖一米的坟.你自己算算你要死到几千米深才愿意?这只是单学科内部比较.算纵项.来横向考虑一下:如果是粗心那么你各个科目粗心一定是大问题.这不是能力问题了,也不是知识点的问题.是你人本身的问题了.大问题!不要认为粗心就是不小心一两下搞出来的.否则真是就完了.如果知识模糊其他科目也一定模糊.一样的.你人就那样.暴露的问题首先从人性反应出来.错题记录本-II-烧题策略不要急.你是不是想问我没有错题记录怎么办?我教你破釜沉舟.采用烧题策略.不要看卷子的对题了.都已经什么时间了还看那些.把所有错的题目都找出来.而且不要抄了.直接拿剪刀剪下来.贴在大本子上.条件是大本子要够厚.够大.够结实.什么时候了还小气?那不是找死么...这样可以节约很多时间.然后你又要问了,万一我对的地方是比较模糊被我侥幸混过去的那我没看不就危险了?不要担心.你以为出卷子的老师会只出一次让你错的题目么?就算你混过去也好.无所谓.对的题目就丢了.它一定会在后面的问题中体现出来的.该你错的你逃不掉的.还有四十一天.抠掉体检之类的还有自己调整休息的时间.不多了.拿出两天来搞出这些错题.书也剪,卷子也剪.剪完剩下的拿去取暖(烧之).到后面考试完你家会很干净的.切记切记一点,只要是错必有原因.不要以为有什么疏忽之类的借口.错就是问题.哪怕是你考试的时候偷抄别人的抄错了也记下了.错在哪?眼睛不好反应迟钝嘛.错题记录本-III-分类处理错题积累还不是最大的问题.关键问题在哪呢?在整理后的二次处理.原始数据到处都是汉字大家都会写满分作文怎么一个省只有一篇?就是应用的问题嘛.那些资料最关键的精华在处理.就是如何去分类...那么如何分类效果好呢?怎么体现错题目的优越性?分类如何最合理最能体现自己弱点-整理顺序.从高考前开始.题目往回整理.直到把认为够了比如到高三开学那写.至少你得把高三整理完.如果有必要认为自己高二有很多地方也需要再次回顾问题.把高二的也整理掉.不拦你了.自己看着办.不要过分占用时间.时间比美元大比英镑都大.分级分组.项目后面跟的是使用的标记符号.1级别.错误性质粗心★ 完全不懂■ 一知半解◎ 知识模糊〓其他 $2级别.题型问题各个学科分别极大.数学: 选择 A 填空 B 应用 C 大题 D语文: 客观 A 主观 B 文言 C 鉴赏 D 小文 E 作文 F英语. 选择填空 A 完形填空 B 单词 C 阅读 D 改错 E 作文 F不用划分了吧?.............强烈建议用剪刀把题目搞下来.方便,快.效率3级分类比如数学,各学科知识点分类:数学: 函数 ! 三角 @ 几何 # 排列 $ 概率 % 复数 ^ 解析 & 数列 * 按重要性分.就是1级最大后面次之3级最小.到后面自己分得清楚就好.关键把握好大点问题.方向不要错.如何分析呢如何反复演练错题的同时还找出自己的问题?错题记录本-IV-错误分析以数学为例: 知识模糊〓 70% 选择 A 35% 函数 ! 42%好了.那么最弱的地方中肯定有一个函数方面的知识模糊程度比较严重,而且多被选择考倒.可以这样解释吧.够客观了.你不仅可以知道自己做薄弱的地方还可以知道自己哪些是比较薄弱的.这种归纳总结不是倒糨糊.是直面自己.手术刀在胸口看你自己感不感下刀.下了刀立刻去病虽然有点小痛,不下刀等着安乐死.伸也是一刀,缩也是一刀.你说呢? 错题中分析出来的是什么?是不是自己的问题?但是如果只看到错题这一个方面的反馈就知足了那就太狭隘了点点点咯~ 那错题还可以看出什么门道么?为什么要进行知识筛选?想想看.错题记录本-V-出卷方向除了体现自身缺陷以外,其实错题最关键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出卷的方向.是,单独的错题目是只体现个性的问题,但是多的错题就体现的共性的问题.你可以试着想想看,你是出卷者,那是不是从学生比较弱的方面去出题目?知识涵盖量高的地方去出题目?这样的地方不就是错的厉害的地方么?这就是错题的好处了.改正自己的问题顺便再捞条大鱼.考试的方向比较明确得可以把握出来.确切点说,就是说考试中你会错的地方出卷子的人特爱出.因为那样可以很明显的拉开差距来.只要抓出了出卷人的心理他跑都跑不掉.人人都说学生的命运掌握在出卷子的人手上,其实按我说这个现象就是所谓的“庄家吃大头,小头吃庄家”而已.大部分人不知道这么回事自然无法琢磨他们出卷人的心理.其实知识点都是那些问题比较多的点,关键就是他们懂得如何去包装题目让大家看不懂以至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