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第十三~十五章进出口合同的签订与履行【案例1】下面是甲乙双方往来的磋商函电,请分析它们分别属于磋商中的哪个环节,为什么?甲:(5月1日电):“兹有5 000打运动衫,规格按3月15日样品,每打CIF纽约价$84.5,标准出口包装,5至6月装运,以不可撤销L/C支付,限20日复到。

”乙:(5月3日电):“你方5月1日电收悉,贸易条件对我方不合适,请重新报价。

”甲:(5月4日电):“4000打运动衫,规格按3月15日内衬PP 装包装样品,每打CIF纽约价$80,新瓦楞纸箱,6月份装运,以不可撤销L/C 支付,限10日复到有效。

”乙:(5月10日电):“你方来电我方基本同意,将每打CIF 纽约价再降至$78,限5月20日复到我方有效。

”甲:(5月21日电):“你方交易条件我方完全同意。

”【分析】甲的5月1日电属于发盘。

因为甲的函电是向乙这一特定人发出的,具备合同主要条款,内容十分确定完整,而且甲在函电中表明了订立合同的愿望。

乙于5月3日发出的函电属向甲方做出的邀请发盘。

甲于5月4日的函电属于向乙做出的再发盘,原因同5月1日函电,即符合发盘条件。

乙于5月10日的函电属还盘行为,因为他更改了部分主要贸易条件。

甲的5月21日的函电属于逾期接受,即无效接受。

因为他的接受表示是在发盘规定的有效期之后做出的。

【案例2】英国A 公司与美国B 公司是老顾客关系。

A 一直把货物供应给B。

美国C 公司冒充B 的名义,与A 签订了进口合同。

C 从A 处取得货物并向A 支付了货款,后来A 发现C 是冒充的,因此A 向C 追回货物,但遭C 的拒绝。

请问:在上述情况下,A 有无权利向C 追回货物?为什么?【分析】答:在此情况下,A 有权向C 追回货物。

因为A 与C 之间的合同关系是在违背了真实意愿的基础上确立的,不构成有效合同,故A 可以向C 追回货物。

【案例3】我方甲公司拟进口一批货物,请乙公司发盘,5月1日乙公司发盘“5月31日前答复,报价为CIF NEW YORK 价,每箱2美元,共200箱罐装沙鱼,7月份纽约港装运。

”甲则发出以下还盘:“对你5月1日报价还盘为5月20日前签复,CIF NEW YORK 价每箱1.8美元,共200箱罐装沙鱼,7月份纽约港装运。

”到5月20日甲尚未受到回电。

鉴于该货价看涨,甲于5月22日去电:“你5月1日电。

我们接受。

”请问:“乙公司原报价是否继续约束乙公司至5月31日?乙公司能否因货价看涨而不理会甲?【分析】在上述情况下,乙公司原报价不能继续约束以公司至5月31日。

因甲公司已对乙公司5月1日的发盘做出还盘,甲公司的还盘构成了新的发盘,乙公司的原发盘就失去法律效力,对乙公司就无约束力。

所以对于甲的5月22日电,乙公司完全可以不理会。

【案例4】A拟出售一台X型机床给B,A在发盘电报中说:“确认出售一台X型机床。

(其他各项交易条件略)请电汇一万美元。

”B立即复电:“确认你方来电,同意各项交易条件,我已汇交你方开户银行一万美元,该款在你交货前代你方保管。

”但A接到回电后未作任何答复,并把该台机床以更高的价格卖给C,事后双方发生争议。

问:在上述情况下A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分析】答:在上述情况下A 的做法完全合理。

因为B 的复电虽然同意了各项交易条件,但把主要的支付条件做了改变,因而构成还盘。

当B 做出还盘后,A 的发盘失效,对A 不再具有任何法律约束力,A 完全有权出售自己的机床给其他客户。

【案例5】我某公司按FOB 青岛/烟台出口玉米300吨,国外开来信用证规定不准分批装运,临近装船期,我货物尚分散在各地,一时难以全部集中到一个港口,于是只好分别到青岛、烟台两港口各装150吨于同一航次的同一只船上。

问:这样做是否符合来证的要求?为什么?【分析】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货物在不同港口装于同一航次、同一船只,不能视为分批装运。

所以,我方的交货方式完全符合来证中关于不许分批装运的要求。

【案例6】假如信用证规定商品等级为二级品,我因货源关系以一级品交货,即以好货代次货,并自愿以次货价格收汇,而且经进口商确认同意。

问:交单时商业发票上注明“一级品”是否可以?【分析】不可以。

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在信用证业务中,各有关方面处理的是单据,要求卖方所提交的所有单据做到“单单相符”、“单证相符”。

单据之间表面上的任何不一致,均可被视为不符合信用证条款,银行有权拒收一切与信用证不相符的单据。

商业发票是信用证执行过程中的重要单据之一,更受到严格要求。

在本案例中,货物等级有“一级”变为“二级”显然不能满足信用证要求,议付行可以单据不符为由拒绝议付。

【案例7】我方公司按CFR 条件出口一批化工原料,国外开来信用证规定为3、4月份装船,未明确可否分批装运。

在我方租船订舱时发现,由于货物数量较大,没有足够的舱位,必须分2至3次装运。

对此,你认为我们是否有必要要求国外改证?【分析】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如果信用证未明确写明是否允许分批装运,哪么可以理解为允许分批装运。

因此,在本案例中,只要我公司能在信用证规定的有效期内完成发货,没有必要要求对方修改信用证,我们就可以分批发货。

【案例8】信用证在提单条款中常规定:Full set 3/3 original Bills of lading……或Full set 2/3 original bills of lading……,其中的3/3和2/3是什么意思?【分析】在上面两个分式中,分母都是“3”,表明在一批货物的运输中,正本提单必须签发三份;分子表示根据信用证要求要向银行提交的正本提单的份数。

在题目中,3/3表示银行要求必须签发正本提单三份,一并向银行提单;2/3则表示签发三份正本提单,只要向银行提交其中两份——在这种情况下,信用证中肯定还有其他条款来规定另一份提单的用途。

【案例9】我某进口企业与某外商磋商进口机械设备交易一宗。

经往来电信磋商,已就合同的基本条款达成协议,但在我方最后所表示接受的电传中列有“以签署确认书为准”的文字。

事后,外商拟就合同书,要我方确认,但由于对某些条款的措辞尚待金一步商讨,同时又发现该商品的市场价格趋疲,因此,未及时给予答复,外商又连续来电催开信用证,我方拒绝开证。

试分析这一拒绝是否合理?【分析】(1)本案中我方拒开信用证是合理的。

(2)根据《公约》规定,构成一项有效接受的条件之一是:接受必须是同意发盘所提出来的交易条件,若提出有条件的接受,则不是一项有效接受。

(3)在本案中我方表示接受的电传中列有“以签署确认书为准”字样,属于有条件接受,后一直没有签署确认书,故未构成有效接受,故合同未成立,对方要求我方开信用证,我方有权拒绝。

【案例10】我出口企业于6月1日向英商电传发盘销售某商品,限6月7日复到。

6月2日收到英商电传称:“接受但价格减5%”,我对此未做答复。

由于该商品市价剧涨,6月3日英商又来电表示“无条件接受6月1日发盘,请告合同号码。

”在此情况下,我方可如何处理?简述理由。

【分析】(1)我方可告知英商合同未成立,其6月2日接受是无效的。

然后可按上涨市价向英商重新报价,或寻找其他客户以上涨市价达成交易。

(2)按照《公约》规定,发盘终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项为发盘被受盘人拒绝或还盘之后,即拒绝或还盘通知送达发盘人时,发盘的效力即告终止,如果受盘人后悔又表示接受,即使在原发盘的有效期之内,合同也不能成立。

(3)本案例中,6月2日收到的英商电传即是一项还盘,还盘到达我方,我方原发盘即失效,而应商在6月3日作出的接受表示是对一个失效的发盘作出的,不是有效的接受,合同未达成。

【案例11】某公司向美国某贸易商出口工艺品一批,我方于周一上午10时,以自动电传向美商发盘。

公司原定价为每单位500美元CIF 纽约,但我方工作人员由于疏忽而误报为每单位500元人民币CIF 纽约。

问在下述三种情况下应如何处理较为妥当:(1)如果是在当天下午发现问题,应如何处理?(2)如果是在第二天上午9点发现,客户尚未接受,应如何处理?(3)如果是在第二天上午9点发现,客户已经接受,应如何处理?【分析】(1)如果是在当天下午发现,我方最好的选择办法是尽快撤回发盘,并使撤回通知早于或同时达到受盘人,使受盘人无法接受该项发盘。

(2)如果是第二天上午9时发现,客户尚未接受,则我方要想撤回发盘已不可能,只能撤销发盘,并将撤销通知于受盘人发出接受通知以前送达受盘人。

因为按《公约》规定:在合同签订之前,如果撤销通知于受盘人发出接受通知之前送达发盘人,发盘得予撤销。

(3)如果第二天上午9时发现,但客户已接受发盘,则等于交易已经成立,双方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但双方在合同正式签署前,我方可与外商协商允许我方更正错误。

具体措施有:提供最近与其他客户的成交证明,确系报错,请对方原谅;为对方提供额外便利的条件或凭个人私交等,争取对方同意我方更正错误。

如对方拒绝我方的请求,则我方只能引以为戒。

【案例12】改变合同条件引起的纠纷案温州某公司与A公司作签订了一笔USD40000.00 F.O.B.宁波的出口合同,付款方式是订单确认后先支付USD1000.00作为订金,剩余货款于货物装船前通过电汇(T/T)付清剩余货款,并且约定客户将在货款生产完毕之时来工厂检验。

我方收到订金后开始生产,在货款即将生产完毕之时通知对方来工厂检验。

但对方要求货物在装运港---宁波港实施,检验合格后,对方却将直接给我方银行汇票。

与此同时,我方了解到,船公司是客户指定的,提单将由船公司直接放给客户的。

这样做客户已经改变合同条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客户改工厂检验为装运港检验。

这样无形增加我方风险,万一对方检验后认为不合格,我方将增加不必要的费用。

2.客户该电汇(T/T)为银行汇票(D/D)。

付款行为“汇丰银行上海分行”,由于异地托收,所需时间较长,大约为20天左右。

对我方资金周转有影响。

而且据已经发生的案例说明,在收款人兑现汇票之前,对方有权利要求银行止付。

3.提单将直接由船公司直接放给客户的。

按照惯例,船公司只有在收到托运人的委托书后才可以将提单放给收货人(买方)。

但这里的船公司与收货人之间有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船公司答应在装船后3-4天将提单放给收货人,这显然会影响到我方利益。

鉴于上述问题,我方提出自己的看法:1.我方要求对方来工厂检验。

对方坚持装运港检验,理由是他要在装运港同时检验很多工厂的货物,没有时间到每个工厂去检验。

我方只好同意客户的决定。

2.要求船公司出具保函,凭我方的书面通知才可以放提单给对方,保证在汇票兑现前替我方保留提单。

要求船公司即传真相应保函给我方。

在上述协议达成以后,我方将货物发往装运港,并派业务员前往装运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