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成果及保护方式
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低失业率、低 通货膨胀,说明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 要求,就能够使社会经济步入良性循 环的轨道。
知识经济的关键在于创新 和知识的资本化。
知识经济的消极问题就是 “下岗”。在知识经济时 代,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 人与从事知识生产传播的 人相比是2:8。这将直接 导致劳动力的剩余。
实现我国自主创新的八个关注点
自主创新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 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 实现关键技术领域的重点跨越 推进多方结合(军民;企业与科研机构) 充分利用全球资源 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创建新型的科学技术文化(避免浮躁)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研究人才、技
(四)中国的准备
面对着知识经济和经济的 全球化竞争,中国尚未完 全从计划经济转换到市场 经济,且工业化也尚未完 全实现,又面对着知识经 济的考验。
无论在科研还是生产、 管理等方面,中国长期 以来缺乏竞争和创新; 对人才的尊重以及对知 识的资本化等问题重视 不够。
创新机制没有建立。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央领导 层就关注知识经济和创新的问题。
九十年代《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技术创新引导工程”
(四)科技园区建设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区 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地方(省级)科技开发区 大学科技园 技术市场(七届深圳高新科技成果交易会)
五、创新成果的保护方式
(一)创新与保护的关系 (二)内部的鼓励和保护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家的制度性保护 (四)国际性合作的保护
《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 规划纲要>的若干配套政策》
税收优惠:国内创新主体在研究开发、高新技术发展、科技
成果转化、技术设备引进、科技产品出口、教育科普等方面都 可以享受多种形式的税收优惠。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 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
金融支持:2004年国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中小企业
地转化,创新是没有意义的。 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
成果转化,需要有相应的社会氛围 及环境。
中国的多个国家科技计划中,论文数 量上万,而专利申请率却很低。说明 了长期以来注重理论研究而忽视实践 应用的问题。
●发达国家的专利实施率高达30%。 ★中国的专利实施率达不到7%。
如何理解“垃圾专利”的提法?
中共中央十六大通过的《中共中央关 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增强全社会 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 生动局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发挥人 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使全社会创造能 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 业活动蓬勃开展。
二、什么是创新
构思成就了人类的今天,也是 人类未来繁荣和发展所必需的。 正因为如此,才必须创造环境, 对创造性构思加以鼓励和奖赏。 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知识产 权的存在。
(五)注重细节
小事、细节往往是决定成败 的关键因素。
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
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六)落实转化
仅限于理论层面上的成果,不能有效
(2)革新——不突破原有的方式, 只是通过改变原有方式而产生出新的 思想、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或者在 技术方面通过移植、转型和结构重组 而产生出新的技术成果等。
技术创新——指新工艺、新 产品、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制度创新——指为解决生产 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 济基础的矛盾而进行的生产关 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对现存 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变革之目 的是为了更加有效。
集成创新——指将已有技术、 知识产权(如有效专利)和部分 创新技术,加以系统化地组合 成一个新的创造性方案的研发 过程。
观念创新——指摆脱束缚发展 的陈旧思想观念,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的过程。
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可施 换肤术,还可洗肠、洗胃乃 至洗血,惟独无法洗脑!
观念变革比其他任何的变 革更为重要。
科学技术进步法;科学技术普及 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农业 技术推广法;
中小企业促进法
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 条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二)政策引导
《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 产业化的决定》
宽泛的概述没有明确地将创新进行分 类,但在阐述技术创新的同时,也提 出了“实现工业的新组织”这一制度 创新内容。
创新——是指人类在认识 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 所取得新知识和新方法的 过程和结果。
在技术、观念、管理、制 度上,都可以进行各种创 新活动。
创新包含两个层次:
(1)原创——从无到有。是对原有 方式的突破和超越,具有原初性、新 颖性、基础性,将会在某一领域带来 革命性的变化。
术人才,服务性人才、管理性人才、领军人才,特别是培养人 才的人才)
四、创新与制度建设
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
中国古代就有“四大发明”, 今天也有世界顶尖的科学家。 证明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为什 么中国近代落后了?为什么现 在创新力不如别人?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保护创新的制度建设
(一)法律保障
在变革的年代,真有必要 进行一场“头脑风暴”。
三、有效创新的开展
(一)寻找缺陷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任何东西在有其优越性的同时,也存在着 必然的不足或者缺陷。
存在就是合理,“合理”只能说明有其与 之存在相对应的合理解释。并非是正确的。
质疑态度与创新的个案分析
“丰田”汽车座椅响声 电脑存储器更新发明 汽车的防撞设施发明 “缺陷”为创新提供了广阔 的空间。
一、知识经济的挑战
(一)何谓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又称信息经济、新经济。 根据经合组织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
的经济》的报告所下的定义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 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一词于1990年正 式出现;1996年经合组织作了 定义;1997年2月美国前总统 克林顿在演说中采用了该词, 继而在全球得以广泛的使用。
课程内容
分十个专题,以讲座形 式介绍知识经济时代创 新活动的特点,智力成 果的形式,知识产权基 本法律制度,知识产权 保护及纠纷解决方式。
1、创新成果及保护形式 2、专利权的法律保护 3、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4、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5、商标权的法律保护
6、其他智力成果的法律保护 7、知识产权保护与反不正当竞争 8、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9、知识产权战略 10、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
(二)探索规律
凡事总有规律。
挖掘隐藏在表面现象背后深层次 的规律,是开展有效创新的前提 基础。
检验创新的效果,往往离不开科 学原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 个方面。
(三)克服定式
打破常规去思考、分析是相当重要的。
不墨守成规,运用一切已知的知识、 信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前人没有 过的设想,奋力求新的一种时代精神, 探索和创新之目的在于超越,因而需 要具备质疑的科学态度和善於反思的 精神以及敢于批判的能力,开展独立 思考。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知识--是指包括人类发明和 发现的所有知识,其中主要是 科学技术、管理和行为科学的 知识。
(二)知识经济的特性
知识性(知本与资本) 效率性(高效与低耗) 服务性(管理与服务) 素质性(人才与素质) 变化性(大起与大落)
(三)知识经济的要求
知识成为当今发展的资本。美国企业 的无形资产在1995年就高达50-60 %。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投资比例达 到了1:2甚至1:3 。
(四)鼓励构思
构思是一切知识产权的起点,是一切 创新和创造作品萌芽的种子。人类正 因为具有提出无穷无尽构思的能力, 才独一无二。然而,人们通常却把这 一特殊能力视为理所当然,不太在意 自己生活所依赖的有多少是他人构思 的成果,比如节省力气的发明、赏心 悦目的外观设计、挽救生命的技术等 等。
2006年4月26日是第六个世界知识 产权日。其主题定为“知识产权— —始于构思”。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 在1912年德文版《经济发展理论》 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新理论。
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 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 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 引入生产体系中。
新组合包括:⑴引入新产品;⑵ 引入新技术(生产方法)⑶开 辟新市场;⑷开拓并利用原材 料新的供应来源;⑸实现工业 的新组织。
创新活动中的 知识产权法律保护
2006学年第二学期全校公选课 (2007年2月编)
参考书目 课程内容 课程特色 课程要求
参考书目
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 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宋红松编著:《知识产权法案例 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版。
李正华主编:《企业技术创新与 合同法律保护》,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2年版。
板”,对中小科技企业融资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还设立科技 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三)科技攻关计划
《国家技术改造计划》(二十世纪80年代); 《国家重点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项目计划》 ; 星火计划:(1986) “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
振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986) “火炬计划”(1988)
本次讲座总结
知识经济为创新提出了要求 必须更新念并积极鼓励创意 创新需要制度的促进和保障 创新成果保护方式是多样的
课程特色
每次讲座独立成为一 个专题,专题之间有 内在的关联性。
理论与实践结合,有 大量的实际事例。
课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