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导学案:3.1章遗传的物质基础 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

精品导学案:3.1章遗传的物质基础 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

突破1遗传物质发现的经典实验分析及结论1.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大经典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1)格里菲思的实验中最关键的一组是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本实验的其他三组都是这一组实验的对照实验。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两次用到大肠杆菌,第一次是对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第二次是将带标记元素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进行混合培养,观察同位素的去向。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对生物界而言的,需要许多实验共同来证明的结论,单独的某一实验只能证明DNA是某种生物的遗传物质。

突破体验1.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使之分解,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实DNA的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B.该实验从反面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该实验证实了DNA的分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D.该实验是格里菲思实验的主要环节答案 D解析此实验并非是格里菲思所完成的。

DNA酶具有专一性,使DNA分解,DNA分解后的产物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DNA却能使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这一对比正好说明了DNA的分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即不能作为遗传物质,而反证了DNA是遗传物质。

突破2遗传物质应具备的条件与生物的遗传物质1.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1)在细胞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中能够自我复制。

(2)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

(3)具有储存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

(4)结构比较稳定,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发生突变,而且突变以后还能继续复制,并可能遗传给后代。

2.生物的遗传物质总结生物所含核酸所含核苷酸含氮碱基遗传物质细胞生物(原核、真核生物) 2种⎩⎨⎧DNARNA8种⎩⎪⎨⎪⎧四种脱氧核苷酸四种核糖核苷酸5种:A、T、C、G、U均为DNA病毒DNA病毒1种,为DNA 4种脱氧核苷酸4种:A、T、C、GDNA RNA病毒1种,为RNA4种核糖核苷酸4种:A、U、C、GRNA突破体验2.下列有关核酸与遗传物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B.有的生物种类的遗传物质是RNAC.在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 C解析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DNA是遗传物质,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含有的这种核酸就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总之,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突破3DNA分子及复制中相关计算的规律方法1.双链DNA分子中碱基计算根据A=T,G=C,图示如下:则:(1)(2)⎝⎛⎭⎪⎫A+TG+Cα=⎝⎛⎭⎪⎫A+TG+Cβ=⎝⎛⎭⎪⎫A+TG+C双链简记为“配对的两碱基之和在单、双链中所占比例相等”。

(3)设⎝⎛⎭⎪⎫A+GT+Cα=n,则⎝⎛⎭⎪⎫A+GT+Cβ=1n。

简记为“DNA两互补链中,不配对的两碱基之和的比值乘积为1”。

(4)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某碱基占碱基总数的百分数等于每条链中该碱基所占比例的平均值。

即A总=Aαα+Aββ2【易错提醒】上述所涉及的关系是针对双链DNA而言的,单链DNA无上述关系。

2.DNA分子复制中相关计算的规律方法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若将一个被15N标记的DNA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若干代,其结果分析如下:(1)子代DNA分子数:2n个。

①无论复制多少次,含15N的DNA分子始终是2个。

②含14N的有2n个,只含14N的有(2n-2)个,做题时应看准是“含”还是“只含”。

(2)子代DNA分子的总链数:2n×2=2n+1条。

①无论复制多少次,含15N的链始终是2条。

做题时应看准是“DNA分子数”还是“链数”。

②含14N的链数是(2n+1-2)条。

(3)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

①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则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为m×(2n-1)个。

②若进行第n次复制,则需消耗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

突破体验3.用15N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4代,a、b、c为3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4N和15N,c只含14N,则如图所示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答案 D解析假设亲代DNA分子为1个,则繁殖4代后,DNA分子总数为16,其中,只含15N的DNA分子为0个,同时含14N和15N的DNA分子为2个,只含14N的DNA分子有14个,则它们呈现的比例如D图所示。

教学反思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

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反思本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继续努力的方向。

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压力较大,各学科缺少领头羊、研修氛围有待加强、师资缺乏等各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规范。

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的亲临指导下,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得以规范而全面地展开。

“校本研修”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一定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一个台阶。

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总结:一、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我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

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不断加强学习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让学习成为提高自己的渠道,让学习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所以,我就多读书,多学习,多写读书笔记。

三、学习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先进教学方法。

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我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

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

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

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四、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积极订阅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勤思考,多动笔每周坚持写教学心得;可以是备课心得,也可以是教学体会,可以写课堂教学方法实施体会,也可以反思上节课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好的方法解决它。

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

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

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以后的研修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鲜花。

相信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