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广东省罗定市泷州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9.2新兴力量的崛起 教案
广东省罗定市泷州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9.2新兴力量的崛起 教案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补充材料及自己对教科书的认识和理解,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设置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客观恰当的评价。
2、标志:1961年在南斯拉夫召开第一个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3、主要内容:
始终奉行_____的宗旨和原则,支持_____;坚持_____;主张_____。
4、影响:
1)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2)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并逐步形成对祖国、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重、难点
教学重点: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过程及影响。
(1)战后日本一系列民主改革;
2)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美国的特需订货及援助;
3)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4)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5)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人才培养;
6)利用战后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大力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
2、表现:
1)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世纪5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
③1975年,共同体立法机构“_________”成立,由选民__________产生。
④20世纪80年代之后,欧共体的________进一步加强,共同体_______也加快了步伐。
二、迅速兴起的日本;(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原因:
1)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
2)以日美关系为基本;
3)重视教育,发展高科技产业;
2)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由于西欧、日本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严重动摇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使美苏两极世界格局受到重大冲击,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三、东方巨龙的腾飞;(中国的振兴)
1、建国初期(1949~1956):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
课题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
第教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教材内容,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道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从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通过阅读地图、图片,了解和掌握识别历史地图、历史图片的基本技能;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中引用的历史材料,掌握分析、运用历史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本课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识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2)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1)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2)至1966年之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遇到过一定的挫折,但依然取得了较大发展。
3、“文革”时期(1966~1976):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受到极大的损失。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西欧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原子能联营);时间:1958年;
③欧洲共同体;A、时间:1967年;B、组成: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C、主要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2、欧共体的发展;(欧共体政治联合的加强)
②中国始终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发展中国家的呼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条件:
1)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赢得了民族独立,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而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
2)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的推动。
教学难点:新兴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图片导入:
在两极格局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1、欧洲人的欧洲;——欧共体的形成;
2、迅速兴起的日本;——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3、东方巨龙的腾飞;——中国的振兴;
4、发展中国家的呼声;——不结盟运动兴起;
新课讲授:
一、“欧洲人的欧洲”;(欧共体的形成)
1、欧共体的建立;
1)背景:①两极格局,美苏争锋;②西欧国家经济恢复发展;
2)过程:①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
A、时间:1951年4月;
B、国家: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
C、意义: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经济和政治的联系,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为欧洲统一铺平了政治道路。
1)原因:西欧经济一体化,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
2)表现:
①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奉行___________”。的外交政策,以___________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
②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___________”。
2)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3)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居资本主义国家之首;
4)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在海外的纯资产占世界第一位;还是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出口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
3、影响:
1)谋求政治大国地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希望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以后):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1)表现:
①农村经济得到,粮棉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
②和取得重大发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
③总额不断增加;④科技、教育、文化事业;
⑤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2)影响:
①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日益提高,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