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湖南省自考《中国近代史》考试大纲

2012年湖南省自考《中国近代史》考试大纲

2012年湖南省自考《中国近代史》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与目的本考试大纲是应我院历史学专业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的要求编制的。

中国近代史的考试,是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历史学专业该课程的要求进行的选拔性考试,目的是从报考插班生的专科毕业生中选拔优秀者入学深造。

Ⅱ考试内容考试基本要求要求考生较好地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把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及重要人物和事件,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近代社会和中国国情,能够对中国近代历史问题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认识。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面,具体含义是:1、识记:能理解有关的历史概念、历史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近代基本史实。

2、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有关历史概念、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能掌握近代中国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掌握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基本趋势。

3、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历史概念、历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说明、评价近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

考试的具体内容,依据指定教材(《中国近代史》第四版,李侃、李时岳、李德征、杨策、龚书铎等著,中华书局出版)划分为七章。

第一章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一、考核知识点1、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外形势。

2、禁烟运动,战争的经过,《南京条约》、《黄浦条约》、《望夏条约》等。

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二、考核要求1、识记:闭关政策,林则徐的禁烟措施与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奕山主持的广东抗战,奕经主持的浙东抗战,东南沿海人民和爱国官兵的抗英斗争事迹,穿鼻草约,《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林则徐、魏源的思想主张。

2、理解:鸦片输入及其危害,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霸权地位和开辟中国市场的企图,鸦片战争的三个阶段,人民群众和清朝统治阶级对待外国侵略者的不同态度与活动。

3、应用:分析说明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鸦片战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化,深刻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章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考核知识点1、太平天国革命发生的原因,洪秀全革命思想的形成和特点,太平天国发动与前期胜利发展中的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

2、《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评价。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4、辛酉政变的性质。

5、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关键性事件“天京事变”,《资政新篇》的内容和评价,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失败原因。

6、西南、西北各族人民起义。

考核要求1、识记:拜上帝教,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前期发展中的主要战役、主要人物,《天朝田亩制度》,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战役、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和纲领文献,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云、贵两省的苗、彝、回民起义。

2、理解:拜上帝会与西方基督教的关系及区别,洪秀全革命思想的形成,太平天国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及各项政策,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和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3、应用:《天朝田亩制度》内容的评论,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资政新篇》的内容和评价,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石达开、韦昌辉、李秀成等的评价。

第三章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一、考核知识点1、第二次鸦片战后帝国主义控制中国海关和内政外交。

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

3、洋务派与新式陆海军,洋务派兴办的军事、民用工业及其性质。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特点。

5、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特点。

二、考核要求1、识记: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商办企业,洋务派代表人物,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

2、理解:“求强”、“求富” 口号,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焦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早期维新思想的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特点。

3、应用:分析洋务运动的性质和作用,洋务派代表人物的评价,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第四章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一、考核知识点1、左宗棠收复新疆和中俄伊犁条约,马嘉里事件和中英烟台条约,美日侵略台湾、英国侵略云南和西藏、俄英侵略新疆的概况。

2、中法战争的主要战役、主要人物和中法双方边打边谈的特点与结局。

3、甲午战争的性质,马关条约的内容。

二、考核要求1、识记:伊犁条约,马嘉里事件,烟台条约,台事专条,刘永福黑旗军援越抗法,冯子材,马尾战役,镇南关战役,丰岛海战,平壤之战,黄海海战,辽东战役,《马关条约》,徐骧,台湾保卫战。

2、理解:《烟台条约》的内容,中法战争的特点,《马关条约》的内容,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3、应用:评左宗棠收复新疆,《烟台条约》的影响,中法战争的影响,中日甲午战争的性质,《马关条约》的危害。

第五章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一、考核知识点1、三国干涉还辽,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概况。

2、戊戌变法运动的兴起、高涨和百日维新及其失败的过程与内容。

3、义和团运动的产生、发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考核要点1、识记:三国干涉还辽,《中俄秘约》,《胶澳租界条约》,《旅大租地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订租威海卫专条》,门户开放,政治贷款(俄法洋款、英德洋款、续借英德洋款),列强争夺铁路、矿山投资权概况,新建陆军,昭信股票,维新派的主要活动,百日维新和戊戌政变,义和团在京津地区的发展情况,义和团在廊坊、天津、北京等地反对八国联军侵略的斗争,“东南互保”,《辛丑条约》等。

2、理解: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租地条约和划分的势力范围以及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和列强对华输出资本的主要方式,康、梁、谭、严的维新思想和活动,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内容和意义,戊戌变法的性质,义和团在山东兴起的原因,《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3、应用:分析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戊戌变法中光绪皇帝的评价,分析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地位,分析清政府对待义和团的政策,《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辛亥革命一、考核知识点1、清政府实行新政的实质与作用。

2、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和兴中会的建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中国同盟会及其纲领。

3、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同盟会进行的武装起义。

4、清政府的“预备立宪”,立宪派的立宪活动。

5、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袁世凯窃权与“二次革命”。

6、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化。

二、考核要求1、识记: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拒法、拒俄、收回利权和抵制美货运动、中国同盟会,十六字纲领,《民报》,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的主要著作,萍浏醴起义、孙中山发动的几次起义、安庆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运动,长沙抢米风潮,武昌首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

2、理解:清政府“新政”的影响,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立宪派的立宪活动,武昌起义的原因,孙中山让位的原因,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及其对内对外政策,宋教仁及其从事的议会斗争。

3、应用:分析同盟会的纲领三民主义,评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大论战,立宪派的评价,辛亥革命的性质,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经验教训和历史意义,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第七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趋向一、考核知识点1、袁世凯独裁和复辟帝制的活动,护国运动。

2、张勋复辟,护法运动。

3、沙俄策划外蒙独立、英国策划的“西姆拉会议”和非法的“麦克马洪线”。

4、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5、新文化运动。

二、考核要求1、识记:白郎起义,中华革命党,“二十一条”,筹安会,洪宪帝制,蔡锷,护国军,研究系,商榷系,“府院之争”,“丁巳复辟”,“西原借款”,直系,皖系,“中俄蒙协约”,“西姆拉会议”,“麦克马洪线”,《新青年》,新民学会,少年中国学会等。

2、理解:《二十一条》,护国运动的发动者和领导权及其性质,北洋军阀的主要派系和府院之争,张勋复辟的原因,护法运动的性质和意义,沙俄策划外蒙独立、英国策划的“西姆拉会议”和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列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

3、应用:评“二次革命”,分析北洋军阀与帝国主义的关系,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与评价。

Ⅲ考核形式及试卷结构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全卷满分为100分。

2、试卷中各部分的占分比例是:第一章占10%,第二章占15%,第三章占13%,第四章占12%,第五章占15%,第六章占20%,第七章占15%。

3、试题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识记占20%,理解占40%,应用占40%。

4、试题难易占分比例是:易约占30%,中约占50%,难约占20%。

5、本科目考试的题型有:填空题、单项或多项选择题、辨析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根据考核要求,适当安排各种题型数量的比例,以测试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应用的水平和能力。

Ⅳ参考书目1、王文泉、刘天路主编:《中国近代史(1840——1949)》,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参阅第一章——第十一章)2、杨希义、陈峰主编:《中国通史教学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参阅其中第三编)3、陈振江、江沛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阅其中晚清部分)4、郭孝义主编:《中国近代史》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版。

5、徐泰来主编:《中国近代史记(一八四○——一九一九)》上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

6、陈旭麓主编,《中国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Ⅴ题型示例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分)1.鸦片战争时期,壮烈殉国的定海三总兵是葛云飞、王锡鹏和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分)1.“马嘉理事件”发生后,中英签订了()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烟台条约》D、《虎门条约》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题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分)1.1856年,英、法侵略者为了寻找借口发动对中国新的侵略战争,分别制造的事端是()A. 马嘉理事件B. 南昌教案C. 亚罗号事件D. 马神甫事件E. 天津教案四、辨析题(正确、错误均需说明。

辨别1分,简析2分。

辨别错误,全题无分。

每小题3分,共分)1.百日维新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分)1、闭关政策六、简答题1.鸦片泛滥给中国社会造成哪些严重灾难?(本小题5分)七、论述题1.简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经验教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