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系统开发流程
2.主要交付物
本阶段为产品的工程设计阶段,此阶段工作完成的质量直接导致后续 阶段产品的质量及更改的产生,因此对此阶段的交付物质量需要慎之 又慎。主要交付物如下: 部件校核报告:各部件的布置分析可行性报告
系统校核分析报告:从系统性能角度对各部件的布置及能力大小进行 校核
系统设计能力计算报告:含制冷量计算报告、系统部件计算选型报告 等。确认系统的能力需求及部件的大小设计 空调面板效果图的确认报告:对设计公司的效果图进行确认 CFD分析报告:含除霜除雾CFD分析报告、风道流量分配分析报告、 室内流场分布分析报告等。根据车型需要进行分析 DVP的书面确认:对新开发部件的DVP进行确认,确定验证接收的 标准
产品设计验证阶段(P4~P5)
3.注意事项
1)试验要实时跟踪,只有参与试验现场才能获得更多的试验信息, 仅从试验数据上难以真切感受 2)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否则会很浪费试验成本和开发时间。 3)要学会结合设计前期的CFD分析结果进行分析 4)多参与装配现场,从装车现场检查发现问题 5)将试验结果与前期计算相结合,对前期的计算分析进行有效的 校正 6) OTS认可要严格按照签订的DVP、材料清单、图纸要求核对检 查,不可以随意确认,这是小批量前对设计产品的最后一关确认
产品批量验证阶段(P6~P8)
1.流程主干图
产品批量验证阶段(P6~P8)
2.主要交付物
产品批量验证阶段主要对产品的可商品化进行验证,逐步进行小批量验 证,最后协助采购质量完成产品的PPAP认可,主要交付物如下: 1)质量问题消项单 2)零部件的D图 3)部件实车评审报告
产品批量验证阶段(P6~P8)
产品数据设计开发阶段(P3)
空调系统原理图:根据空调系统的控制原理设计确定车型的 设计控制原理图。 技术协议:与供应商签订开发的技术协议 功能规范:对空调系统的控制功能进行描述 专利申请报告:对新开发件根据其特点申请外观、实用新型、 和发明三种情况的专利 手工样件:装车验证,对造型和尺寸进行确认
产品数据设计开发阶段(P3)
产品预研阶段(P0~P2)
3.注意事项
产品预研阶段需要对竞争车型及基础车型进行充分、细致的分析, 以便确定合理的设计目标。避免在后期设计是出具更多无谓的分析 报告,主要需要注意的方面如下:
1)BENCHMARK的分析
考虑到BENCHMARK车型拆解的不可复原性,分析前需要有合理 的计划安排,并制定好相应的分析表格记录相关过程数据。空调系 统主要分析报告包括除霜除雾分析报告、降温分析报告、采暖能力 分析报告、空调各部件分析报告等
2)沿用件清单的确定
确定沿用件清单需要经过充分的分析,从开发周期、成本、质量等 方面综合考虑沿用的必要性。不可偏面追求成本一味沿用,也不可 只追求产品技术的先进性而忽略产品可靠性及成本方面要求。要根 据车型档次即特点的要求来选择沿用产品
产品数据设计开发阶段(P3)
1.流程主干图
产品数据设计开发阶段(P3)
3.注意事项
1)此阶段的设计变更要及时通知相关部件,避免因信息不畅通造 成过多的老状态件产生 2)多参与装配现场,从装车现场检查发现问题
产品设计验证阶段(P4~P5)
1.流程主干图
产品设计验证阶段(P4~P5)
2.主要交付物
项目设计验证阶段侧重于试验,包括试验前的准备、试验中的跟踪及试 验后的分析工作,主要交付物如下: 1)装配调整说明书 2)样件检测报告:含尺寸检测报告、功能检测报告等 3)试验报告:含除霜除雾试验报告、采暖试验报告、降温试验报告等 4)零部件认可及B版图纸
空调系统开发流程
产品预研阶段(P0~P2)
内
产品数据设计开发阶段(P3)
容
简
产品设计验证阶段(P4~P5)
介
产品批量验证阶段(P6~P8)
产品预研阶段(P0~P2)
1.流程主干图
产品预研阶段(P0~P2)
2.主要交付物
项目预研阶段主要侧重于项目计划和组织机构的确定,同时对 BENCHMARK车型进行分析,确定开发的目标,主要交付物如下: 项目计划:书面下发的项目开发计划 人员分工表:根据项目的难易和自身特点安排相应的设计人员 配置表:根据公司的配置表确定系统的设计目标 BENCHMARK分析报告:从系统和部件多方面对BENCHMARK车型 进行分析,以便确定开发车型的设计参数及目标 沿用件清单:分析并确定沿用的部件,降低开发难度和成本,提高新 开发系统的可靠性 VTS:即产品技术描述,对新开发产品的技术特点做描述 法规件分析报告:对法规件进行分析,空调系统主要是鼓风机和加热 器芯体
3.注意事项
P3阶段工作的质量是系统开发中的关键,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 需注意以下几点:
1)数据冻结前需与相关系统保持充分的沟通,了解清楚相关系统 的动向。避免信息的不对称
2)进行系统能力计算时要结合竞争车型及开发车型的自身特点, 不宜设计过高也不宜设计过低
3)数据设计过程中要让供应商充分参与,利用供应商的设计经验 降低设计风险。但同时不可全盘交给供应商,在项目交流的过程中 要不断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