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破坏原因剖析

土壤破坏原因剖析

我国土地资源的的现状及严重紧缺的原因生态环境是以人类和生物为主体的环境;是由光、热、气、水、土等要素构成,通过这些要素影响动植物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和生物都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遭到破坏,就会危及人类和生物的生存发展。

我国的生态环境虽有些局部改善,但总体是趋于恶化已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对我国土地资源趋于恶化及严重紧缺的原因进行简要论述。

土地狭义是指陆地表层,广义是指陆地、内陆水域和滩涂,经济学上通常使用的是广义的土地;土地资源是指可供人类利用的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国土地资源趋于恶化,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一、人均土地占有量越来越少我国有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2%,占亚洲陆地面积的2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但我国有近13亿人口,人均陆地面积不足12亩,不足世界人均面积的1/3,只有澳大利亚人均土地的1/61,加拿大的1/49,巴西的1/8,美国的1/5。

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口多,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1400多万,相当于每年增加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这必然使人均土地越来越少,生存空间越来越窄,必须要大力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控制土地资源损失,控制对土地资源的非经济占用。

二、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是指水力和风力的侵蚀,把地表土壤冲刷和刮到别处去的现象,使地表土壤丧失,水分消失,严重危害土地。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1945年水土流失面积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到1998年,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到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每年新增流失1万多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的耕地有7.3亿亩,每年流失沃土50多亿吨,全球每年流失260亿吨表土,我国要占20%,损失土地中的养分相当于我国1984年的化肥产量。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西部。

据统计,四川水土流失38.48万平方公里,陕西13.75万平方公里,甘肃13.44万平方公里,贵州7.6万平方公里,青海4.65万平方公里,云南2.81万平方公里,广西1.11万平方公里,宁夏1万多平方公里,实际情况远远大于这些数字。

尤其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更是严重,流失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占该地区面积的74%,平均每平方公里每年流失土壤8000吨以上。

我国城市水土流失也很严重,1997年对57个城市调查,流失面积达1.9万平方公里,占该地区城市总面积的24.3%。

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造成的,即大量砍伐森林,过度放牧、毁林毁草开垦、陡坡耕种、耕作技术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

水土流失的危害是:造成土层薄化,肥力减退,岩石裸露,不能耕种,制约了农业发展和一些地区脱贫;造成河道湖泊淤塞,加剧洪涝灾害,严重危及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建筑物基沉陷、建筑倾斜开裂,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严重。

防止水土流失,必须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防护林工程、“绿色通道”工程等。

三、土地退化严重土地退化是指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恶化,引起土地质量下降和肥力减退。

广义的土地退化还包括沙化、盐渍化和石漠化。

这里主要是讲土壤的营养性物质遭破坏,引起土地退化,造成土地贫瘠,如我国土地贫磷10.09亿亩,贫锌7.29亿亩,贫钼6.68亿亩,贫氮4.96亿亩,贫硼4.92亿亩,贫钾2.72亿亩。

有77%的省份的耕地缺钾,63%的省份耕地缺磷,30%的省份耕地缺氮。

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对土地的污染,造成土地物理——化学——生物性质的恶化使土地退化。

我国目前,遭受大工业“三废”污染的耕地超过9000万亩,受乡镇企业污染的土壤超过5000万亩;据国家统计,全国受镉污染的土壤超过30万亩,受汞污染60万亩,受氟污染超过1200万亩,每年有100多万吨废渣堆放,占地150万亩以上。

土地退化的危害是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生长,使全国平均亩产只有640多斤,比发达国家低200—400斤。

防止土地退化主要是要保护好天然林,搞好植树种草,才有利于净化空气和水源,防止土地退化;特别要加强对“三废”的管理,搞好处理,防止对土壤的破坏。

四、土地沙漠化严重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已成为环境的头号问题。

到1998年荒漠化面积已达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陆地面积27.3%,占旱地面积近80%,相当14个广东省的幅员;50年来,全国已有150万亩耕地、529万亩草地、1463万亩林地变成了沙漠,遍及18个省市的471个县,直接受沙漠危害的有200多个县。

我国土地沙化在不断增加:70年代每年土地沙化1560平方公里,80年代每年2100平方公里,90年代每年2450平方公里,每年递增15%—50%。

我国土地沙化最严重的是西北。

北方土地沙化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受到沙化威胁;西北各省的荒漠化率很高:新疆为86.07%,西宁75.98%,甘肃50.62%,西藏42.02%,青海33.06%,陕西15.96%,分别列居全国1、2、3、4、5、6位。

每年有11个省和自治区,212个县受沙漠的影响和威胁,每年土地沙化以10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蔓延和发展。

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毁坏草场等原因,造成植被破坏,引起气候恶劣,出现干旱和风暴,卷走表土,形成沙漠。

沙漠化的危害是:(1)使湿地和湖泊缩小、干涸,破坏生态环境,如江汉平原7500多万亩湿地,目前只剩下了3万亩,沿海滩涂已丧失1500多万亩,塔里木河下游和罗布泊已干涸,青海湖平均每年缩小面积12.46平方公里等。

(2)吞噬大片森林、草地、耕地,使动植物失去生存环境,造成大量死亡和灭绝。

如南疆沙漠的发展,使英、苏以下的30万亩草场枯死,使胡杨林从75.5万亩减少到24万亩,减少68%;喀什地区,1958年有林地239.1万亩,现只剩下61万多亩,减少74%;土地沙化,每年要夺去相当一个中等县的土地,每年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540多亿元,相当西北五省区1996年财政收入的3倍。

(3)阻塞交通影响工程建设,破坏农业生产。

仅河西走廊就有600万亩农田遭受风沙危害,占该地区农田总面积60%;敦煌县从1955—1984年的30年中,风蚀沙打使农田受害30多万亩,使粮食减产1万多公斤,棉花减产1.5万公斤。

在这些荒漠地区是:“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箩,煮一锅”,亩产只有几十斤。

对土地沙漠化的控制,必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才有利于避免毁林毁草开垦,滥采乱挖,破坏植被,造成荒漠化;对沙漠化的治理,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针对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农、林、水、草、环保、城建、交通、法律等综合治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才有利于防沙治沙。

五、土地盐渍化严重土地盐渍化又叫盐碱化,是指可溶性盐碱在土壤中积聚,形成盐土和碱土。

表土层含有0.6%—2%以上的易溶盐碱,就称盐渍土,人类不合理的农业措施引起的盐渍化,就称为次生盐渍化。

我国是世界上土地盐渍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西北、华北、东北、东南沿海都有盐渍土分布,总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

有现代盐渍土5.5亿亩,残余盐渍土4.9亿亩,潜在盐渍土1.7亿亩,据统计,50年代末,河北、山东、河南三省的次生盐渍土曾扩大到6000万多亩,新疆次生盐渍土占耕地面积1/3以上;河南的黄河冲击平原地区,建国初期有盐渍土500多万亩,到1963年扩大为1150万亩,次生盐渍土2000万亩;现黄淮平原、西北黄土高原、内陆区、东北丘陵区、沿海地区的盐渍化面积超过4.5亿亩,其中耕地占100多万亩。

土地盐渍化的危害是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导致物种灭绝,破坏土质,严重的成为不毛之地,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土地盐渍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的因素造成的,如:对森林植被的破坏,造成土地干燥,水分上升蒸发,使盐碱累积在地表;过分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下沉,形成低洼,引起积水,或海水倒灌,形成盐渍土,更主要的是人类灌溉水量过大和水质不好,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使矿物和盐分集中在地表。

对土地盐渍化的治理,要搞好排水;改进灌溉方法;防治土地和水源污染;大力绿化,搞好生态环境恢复等。

六、土地石漠化土地石漠化是土地严重遭受水、风的侵蚀,岩石大面积裸露,土地退化、生产力下降的过程。

我国石漠化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和乌江流域,珠江上游和红水河、南北盘江、左江、右江流域,红河、澜沧江、怒江流域等。

目前我国总共有石漠化167.6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7.46%。

其中: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岩溶面积达32.48万平方公里,占三省面积的40.9%;四川“石化”面积2.691万平方公里,每年以5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大。

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活动的破坏造成的,使泥土大量流失,剩下乱石和石山一片,不仅无法耕种,还植树种草的条件也没有了。

防治石漠化,主要保护好植树,防止水土流失,禁止在25度的坡地开垦,已开垦的要退耕还林还草。

七、耕地资源逐年锐减耕地资源是指用于作物种植的土地,是十分有限而珍贵的资源,我国从1949—1991年的42年中,人均耕地从2.7亩减少到1.5亩,人均减少耕地40%,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的43%;从90年代以来,人均耕地逐年减少,1996年人均耕地1.59亩,1997年为1.57亩,1998年为1.56亩,1999年为1.54亩,预计,30年后,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亩左右;在全国2800多个县中,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最低界限的有666个县,低于0.5亩的有463个县。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耕地在加速减少:1991年减少54万亩,1992年减少437万亩,1993年减少484万亩,1994年减少400多万亩,1997年净减耕地203万亩,1998年净减耕地392万亩;从1978年到1994年的16年中,净减耕地6880多万亩,平均每年净减耕地750多万亩;从1986—1996年的10年中,平均每年净减耕地750多万亩;从1997年以来,即使采取了比较严格的措施保护耕地,但每年要净减耕地417万多亩。

到2020年,我国人均耕地将低于联合国规定的警戒线——0.053公顷(0.795亩)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25%,那时如果发生粮荒,即使把世界的全部贸易粮为中国进口,也养活不了那时的16亿中国人。

以上所说的耕地减少,还未包括水土流失、土地“三化”减少的部分,如果把这部分加上,减少的耕地就更多。

耕地减少的原因是:扩建和新建城市,办开发区,建工厂矿山,修铁路、公路、机场、修水库、商店、学校、医院、住宅、居民点,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土地沙化、石漠化、退化、管理不健全,引起耕地减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