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架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架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措施报审表。

浙江中宇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任家庄煤矿中部回风斜井井筒架U29型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单位:浙江中宇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编制单位:浙江中宇驻任家庄煤矿项目部日期:2017年6月4日编审人员签字栏中部回风斜井井筒架U29型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一、工程概况任家庄煤矿中部回风斜井井筒暗槽段2-2断面已施工完毕,根据武汉设计院S1381JG-118G-5图纸要求,暗槽完成后,施工4-4断面(锚网索喷联合支护)。

因该段巷道全断面为红土层,在巷道掘进过程中,发现顶板留不住时,及时变更成3-3断面(锚网索喷+U29钢棚联合支护)。

为保证施工安全、快速、优质进行,特编写此安全技术措施,以指导施工。

二、施工方法(一)施工准备1、由矿测量给出巷道的中、腰线施工。

2、按要求在施工位置下方搭好脚手架。

3、采用人工风镐挖掘棚腿基础。

4、准备好架棚用风钻、锚杆、前探梁、螺栓、卡子、背板等工具。

(二)施工方法及工艺1、施工前先对施工地点巷道进行检查,敲帮问顶找尽浮土层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

2、搭设脚手架的钢管距离轨道左右不得小于600 mm,脚手架(建筑用钢管脚手架)搭设高度距离轨面不得小于1800mm.距顶板高度以便于施工为宜。

3、由里向外,采用先架棚腿后架棚梁逐棚施工的方法架棚。

棚腿按4°迎山角进行架设。

棚腿架好后找正,并用拉条与前一棚连接好采用金属网片过顶,网片间每隔300 mm用14#铁丝绑扎,空顶处必须用菱镁板,过顶时由正顶向两侧进行。

4、第一架棚腿采用20×2400mm的左旋螺纹钢树脂锚杆进行固定(每腿2根),待棚腿稳定牢固后,在顶板处打两根锚杆,锚杆间距不得超过600mm,锚杆选用Ф20×2400mm的左旋螺纹钢树脂锚杆,每根锚杆使用2节MSK2370树脂锚固剂,锚固力不低于50KN。

锚杆上加U型将40T导链锁紧,U型卡上必须满扣,由40T导链将棚梁提升至架设高度,人工扶至棚腿处,并用2道卡缆将棚梁与棚腿固定(棚梁与棚腿搭接长度不得小于760mm),顶部钢棚采用4根Φ20×80mm 螺栓进行固定。

5、棚与棚中心线距离为800mm,棚腿与棚梁背板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使用菱镁板。

6、架棚完成后,喷射混凝土支护,混凝土强度为C20。

喷射期间保证巷道净宽5000mm,净高4300mm。

三、支护方式(一)、套棚支护采用架U29型钢棚支护。

巷道钢棚间距800mm,搭接长度760mm,卡栏间距560mm。

(二)、永久支护的质量要求:(1)严格按矿地测部门复核的中腰线进行架棚施工,施工期间必须保护好中腰线。

(2)棚腿柱窝深度不小于250mm,且必须下在实底,否则要穿石鞋,其规格为300mm×300mm×150mm。

(3)棚距允许误差±100mm;钢棚搭接长度为560mm,允许误差±30m;两卡栏间距760mm,允许误差±20mm;支架水平允许误差不大于40mm,支架扭距允许误差不大于80mm,棚腿要求明暗一致。

(4)锚杆螺母紧固有效,必须使用加长扭矩扳手紧固,扭矩力不小于150N.m。

(5)架棚支护顶、帮应严实有劲,棚间构件应齐全有效,直线布置,位置准确。

(6)梁、腿结合严密。

四、加强通风及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一)加强通风和瓦斯检查架棚期间,跟班队长应随身携带瓦斯报警便携仪,并注意瓦斯的变化情况当瓦斯浓度达到0.8%时必须停止工作,达到1.0%时必须立即停电撤人。

(二)加强顶板管理,坚持敲帮问顶制度加强顶板管理,每班施工前,应认真检查工作面及行走巷道的顶帮情况,发现有浆皮开裂要及时找尽,在确认安全后才可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在架顶部棚和处理顶部开裂砼时必须设专人观察顶板,发现有危岩活矸或活动的背板必须立即清除。

严禁一次架两棚,架一棚为一个循环。

为保证后路畅通,架棚后及时将钢棚后方腰牢背实,对已架棚采取加固措施,采用此方法依次逐棚施工。

五、架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钢棚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加工制作。

在架设时不用不合格的梁、柱和构件。

不准使用其它材料作代用品。

(2)由于钢棚构件较重,抬运要轻抬、轻放,并由专人统一指挥,不准随意扭、举和放手。

(3)架设施工中对各工序都要严格要求操作,避免反复或造成返工。

(4)施工中,棚腿要立准立牢。

上梁时脚手架要放稳,顶板要维护好,支架各部件连接卡子要按规定上螺栓,并上够力,不得缺垫板、垫圈。

(5)施工完后要将工具、配件和脚手架存放在规定地点。

(6)若要对支架维修时,必须采取先加固后拆除的方法,防止造成冒顶。

(7)架设U型钢棚时,在一架未完工之前,不得中止工作,每次工作结束前,必须接顶、封帮,确保工作地点的安全。

(8)严禁两段架棚施工同时作业。

(9)由于棚梁较重,架棚梁上下移动时,施工人员要在跟班队长的统一指挥下,口号一致,轻抬轻放,不得随便扭举和放手,抬放时所有人员在支架的一侧进行。

(10)必须按步骤施工,不得平行作业。

(11)防止背板窜下伤人,棚梁下端背板背好后,必须使用铁丝捆绑牢固。

六、工作面搬运大件及运料安全技术措施(一)危险源:安全检查不到位;巷道存在安全隐患未处理;运料过程中刮碰了电器设备及管线等;多人抬运物料时抬放配合不好,使人员绊倒,物料砸伤人员;运料时跨越刮板输送机等运转设备;设备突然启动。

(二)安全措施:1、进行搬运大件作业时,当班组长负责现场指挥。

搬运前要看好运输路线和现场情况,发现巷道支护不良或有危及人身安全问题,应及时报请领导和有关单位处理,严禁冒险作业。

2、搬运大件时,要互相配合,防止碰伤人员。

超过100kg重的物件严禁人员直接用肩扛或用肩抬,要采取其他措施搬运。

起吊重物时必须在顶板打设起吊锚杆或锚索。

起吊前,先要检查巷道顶板安全情况,确认无安全问题后,方可起吊。

3、抬运大件时要慢慢行进,以防滑倒。

几组人员同时抬运时,前后距离要超过20m,同时要前后互相照应。

4、物料放到地点后,必须分类码放整齐,并保证巷道畅通。

5、当班班组长应根据所抬运物料的大小配备合适的作业人员数量。

七、起吊安全技术措施(一)危险源:使用巷道内原支护锚杆或锚索起吊;起吊时,未进行试吊;起吊时,人员站在起吊物下方;起吊时,起吊锚索锚固力达不到设计要求;起吊作业不规范,人员站位不当、工器具检查不当等;卸车、装车时,车辆未阻稳。

(二)安全措施1、在需要起吊作业时(卸车、转向、安装等),必须打设起吊锚索(杆),并确保起吊锚索(杆)的抗拔力不低于11T(7T),严禁使用巷道内永久支护起吊作业。

2、起吊前,必须对起吊锚杆、锚索做抗拉拔力实验,确认达到要求后,方可使用;如起吊锚杆、锚索达不到使用要求时,必须重新补打起吊锚杆、锚索,经实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必须设专人统一指挥,施工负责人指定专人对工具器进行检查,不完好的严禁使用。

4、吊物周围2m范围内,严禁有人作业或逗留。

5、起吊中严禁用手、脚直接推起吊物件,需要调向时,必须使用长柄工具(长度不低于2m)辅助调向。

6、严禁超载起吊。

7、起吊时要由专人观察巷道顶板和锚索(杆)变化,发现特殊情况立即停止作业,排除不安全因素后方可重新作业。

8、手拉葫芦大链应捆绑在起吊重物挂环上,根据重物的体积与重量确定手拉葫芦的数量。

如重物无挂环,则必须使用φ18.5mm钢丝绳制作的绳扣将设备进行捆绑,绳扣采用18#绳卡固定,间距为100mm,数量不少于4个。

9、起吊重物时,起吊器具与被起吊物接触部位必须是平面或圆角,不得出现直角、锐角等棱角现象,如无法避免,则在棱角位置处采用废旧皮带包裹。

10、起吊时应先试吊100mm,经检查无问题后方可继续作业。

11、起吊中对重物,要稳起稳放,操作平稳。

12、起吊人员必须站在避开起吊物掉落和手拉葫芦承重链受力方向区域操作,手动葫芦上有吊挂的重物时,不得松开小链,必须听从指挥人员的指令操作。

13、多台手拉葫芦配合起吊时,起吊及辅助人员要统一服从班组长指挥,班组长要根据起吊重物位置及情况指挥人员松链、紧链,保证重物平稳运行。

重物的起吊高度不宜过高,超过底板300mm即可。

14、在卸车(装车)过程中,必须使用移动式阻车器将车辆阻稳,所有人员要远离矿车位置,不得靠近在3m范围内。

八、登高作业安全措施(一)危险源:未对作业环境的安全进行检查或检查不彻底;登高作业时梯子(或凳子)不完好或架设不稳;未佩戴安全带、安全带不完好或悬挂不可靠;作业时下方有人。

(二)安全措施:1、施工前先焊制一规格为2.0×2.0×2.0m的平台,作业人员登高后必须佩戴好安全带,安全带吊挂在外露钢筋网上或安装好的锚杆上,并确认不脱扣。

安全带必须有安全绳、金属钩:安全绳直径不小于13mm;金属钩有保险装置,金属配件表面光洁,无麻点、裂纹、边缘呈圆弧形;表面防锈。

2、梯子或平台(凳子)的加工要安全可靠:稳定、无歪斜扭曲变形现象;梯子横梁和纵梁连接要牢固可靠;梯子或平台底部坚实,梯子中间横梁无缺档。

3、作业人员在登高作业前必须认真检查:作业环境是否存在片帮、冒顶危险;梯子或平台是否完好;检查安全带是否合格、完好;作业地点是否有闲杂人员等,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处理合格后方可开始进行作业。

4、作业人员使用立梯时应将梯子放稳,角度以75°±5°为宜,不得将其垫高,并指定专人扶持。

5、高空作业与其他作业交叉进行时,必须按指定的路线进行,禁止上下垂直作业,若必须垂直进行作业时,应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作业人员作业前先检查并确认作业地点周围无人,如有人必须警示其撤离到安全地点。

6、站立位置高于2.0m以上位置时,必须按照要求挂保险带。

九、喷浆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采用人工搅拌料、喂料,喷浆机喷混凝土。

喷浆机距工作面不超过40m。

2)喷浆前,接好风、水管,输料管要平直,不得有急弯,接头必须严紧,不得漏风。

3)喷浆前,要检查喷浆机是否完好,并送电空载试运转,紧固好磨擦板,不允许出现漏风现象。

另喷浆前必须用高压风水冲洗岩面。

4)开机时必须先给水,后开风,再开机,最后上料。

停机时,要先停料,后停机,再关水,最后停风。

5)喷射的顺序为:先帮后顶,先凹后凸,自下而上的进行。

6)喷枪头与受喷面应尽量保持垂直。

喷射距离控制在0.8~1.2m之间,枪头应按螺旋形一圈压半圈的轨迹移动,螺旋圈的直径不大于250mm。

7)喷射过程中应根据出料量变化,及时调整给水量,保证水灰比准确。

要使喷射的湿混凝土无干斑、无流淌、粘着力强、回弹量少。

8)一次喷射厚度达不到要求时,应分次喷射,但复喷间隔时间不超过2小时。

否则应用高压水重新冲洗受喷面后再喷射。

9)喷混凝土应严密封实巷顶和巷帮,不允许有孔洞出现。

10)喷射手必须配两人,一人持枪喷射,一人辅助照明,并负责观察顶板和喷射情况,以保证喷混凝土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