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子药理学

分子药理学

6
• 电生理学方法:膜片钳技术
通过测定细胞膜上众多离子流中单一跨膜离 子流,从电压与电流之比求出膜电导变化, 分析离子通道开关的动态变化。
• 免疫学检测方法:免疫组织化学、酶联免疫 吸附法
• 生物活性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检测:荧光分光 光度法、气相色谱、高压液相色谱等
7
分子药理学的前景展望
• 受体:受体的三级结构、受体及其亚型的克隆及 结构研究、受体与配体结合位点的三维构象及结
• 目前研究最广泛、深入的受体类型,已通过 分子克隆技术确定了上百种G蛋白耦联受体结 构
• 此型受体与配体结合后,效应时程一般为数 秒到数分钟
24
• G蛋白偶联型受体:
神经递质受体(肾上腺素受体(α、β -R)、多 巴胺受体、5-HT) 多肽激素受体(血管紧张素II受体、内皮素-1 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16
(一)离子通道型受体
• 是细胞膜上的跨膜蛋白质,受体本身构成离 子通道,能识别配体并与其特异结合
• 当配体与受体结合后,分子构象改变,使离 子通道打开或关闭,选择性的促进或抑制细 胞膜内外离子的快速流动,产生去极化或超 极化,在几毫秒内引起膜电位变化,从而传 递信息,产生生物效应
17
• N-R: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 GABAAR:A型r-氨基丁酸受体 • GlyR:甘氨酸受体 • EAAR:兴奋性氨基酸受体 • GluR:谷氨酸受体
M-乙酰胆碱受体
25
• 与通道型受体不同,G蛋白 偶联受体均是单一的多肽链, 肽链由400~500个氨基酸残 基组成
• N端位于细胞外表面,C端 在胞膜内侧 • 整个肽链有7个跨膜螺旋区 • 跨膜区氨基酸序列呈高度保 守,连接跨膜螺旋的有3个 细胞外环和3~4个细胞内环
26
G蛋白
• G蛋白全称为GTP结合蛋白或GTP结合调节蛋白,在 受体与效应蛋白之间起传递信息作用
• G蛋白位于细胞内侧,是由α 、β 和γ 亚基构成的 三聚体
• 不同来源的β 和γ 亚基十分相似,而α 亚基结构 不同(目前已发现20多种),形成了不同的G蛋白 • 活化的G蛋白的α亚基主要作用于生成或水解细胞 内第二信使的酶,如AC、PLC等效应分子,改变 它们的活性,从而改变细胞内第二信使的浓度。
作用、作用机制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3
• 生命科学的发展由宏观到微观,药理学 的研究也由整体水平、器官水平、组织 水平、细胞及亚细胞水平深入到基因及 其表达产物的分子水平。
4
• 作为药理学研究对象的药理作用,本来就是
药物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18
• 离子通道型受体的分子结构: 由4~5个亚基组成,形成一 个贯穿脂质双层膜的亲水性 通道 每一个亚基都有4个疏水跨 膜α螺旋(M1-M4) M3和M4之间有一较长的细胞 内区,此区氨基酸序列高度 保守 5个亚基的M2围成通道的壁, N末端和C末端都在质膜的外 侧 受体上识别配体并与之结合 的位点,门控着离子通道
19
乙酰胆碱受体的结构与其功能
20
21
• γ -氨基丁酸(GABA)是由谷氨酸在谷氨酸脱羧酶(GAD)作
用下脱羧而成,是一种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
2018/10/22
22
22
2018/10/22
23
23
(二)G蛋白偶联受体
• G protein coupling receptors,GPCRs
27
1994 年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
Alfred G. Gilman
Martin Rodbell 28
G蛋 白偶 联系 统: 表面 受体 (七次 跨膜)、 G蛋 白和 效应 物
9
分子药理学的前景展望
• 基因治疗:利用重组DNA技术在体外组装好一段 正常的基因,采用导入技术将该片段导入宿主细 胞内进行表达,从而将不正常的基因予以纠正。 • 免疫治疗: 单克隆抗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
10
受体药理学
11
Hale Waihona Puke 神经递质与受体Henry Dale
1875 - 1968
• 分子药理学属于药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
药理学发展的一门前沿学科。是以分子为基
本功能单位,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
从分子水平和基因表达的角度,去研究、分
析和阐明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原理。
5
分子药理学的研究技术与方法
• 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基础 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PCR、realtime PCR、RNA干扰、重组质粒构建、转基因 动物、基因敲除动物等 • 放射配体-受体结合测定法 用放射性核素(3H、125I)标记配体与含有受体 的组织、细胞、细胞膜、细胞质或纯化的蛋白,在 适宜的条件下孵育,使之形成复合体,测定复合体 的放射性,通过作图、计算求得参数,从其参数判 断受体的选择性和分型。
分子药理学 molecular pharmacology
1
综述范围
• 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 • 细胞凋亡与疾病 • 氧化应激与疾病 • 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细胞自噬的作用及与细胞凋亡之间的联 系 • 细胞重编程的研究状况及其医学意义 • 表观遗传学对医药发展的影响
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合机制研究、高选择性受体及其亚型的配体研究
等。 • 细胞内信号转导: 对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 为新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靶点
• 新药筛选靶点:应用计算机技术与机器人技术,
建立了药物高通量筛选系统,研制高效新药。
8
分子药理学的前景展望
• 构效关系与新药分子设计:依据分子结构-药理 作用关系,结合计算机图像从屏幕上直观、立体 地观看构型变化,指导药物分子结构的改造,优 选出低毒、高效的配体分子,有针对性地设计合 成新药。 • 生物制药:利用基因工程用细菌制造药物。如重 组链激酶、人胰岛素、人生长素、白细胞介素等
Otto Loewi
1873 - 1961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36
Loewi´s Experiment
12
细胞内受体:核受体 受体 细胞膜受体 离子通道型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酪氨酸激酶受体
13
14
15
三种 类型 的膜 受体 (细 胞表 面受 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