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体系及标准理解
11
能源管理体系(理解要点)
能源管理绩效
• 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 能源方针(3.4)并管理其能源因素。 • ������ 注: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目标, 并实现这些方针和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 要素的集合,包括组织结构、职责、惯例、 程序、过程和资源。
12
标准要求的理解要点
• ������ 4.1 总要求 • ������ 组织应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并按 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 管理体系,形成文件,以确保降低能源消耗、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 • 理解要点: • ������ 文件化的体系; • ������ 建立、实施、保持、改进体系; • ������ 覆盖与能源有关的过程; • ������ 识别能源因素、持续改进的机制; • ������ 确定范围
13
4.2 管理职责
• ������ 4.2.1 管理承诺 • ������ 4.2.2 能源方针 • ������ 4.2.3 作用、职责与权限
14
4.2.1 管理承诺
• • • • 最高管理者应对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 源管理体系作出承诺,开展下列活动,并提供证 据: ������ 1)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 求,并在组织内贯彻实施; • ������ 2)组织制定并实施能源方针和目标,并作为 组织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的组成部分; • ������ 3)确保配备能源管理体系所需的适宜资源; • ������ 4)进行管理评审。
7
能源目标
• 组织所实现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总体要 求。 • 注:能源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包括定性和/或定量测量。 • 理解要点: • 能源目标是根据能源方针而制定的,是能源方针的具体化, 也是实现能源方针而努力的结果。它表明组织所要实现的 总体能源目标, • 可行时应可测量。能源目标是能源方针的进一步分解和细 化,是实现能源方针的措施及手段。 • 如:组织的能源方针中提到要降低能源消耗,所制定的能 源目标可为降低单位产品的电和蒸汽的消耗 。
6
能源方针
•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的总体宗旨和方向。 • 注:为确保能源方针的实现,组织应制定具体的能源目标 和指标。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
■ 理解要点 : 能源方针是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表达的组织所有能源 绩效的总的意图和指导方向,是组织开展能源管理工作的 指导思想、行为准则和奋斗目标,为组织所有的与能源管 理有关的活动提供指南,并且为制定能源目标和指标提供 框架。
能源管理体系及标准理解
2011.9
1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理解要点
• • • •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适用范围、特点和运 行模式 �主要术语的理解要点 �标准要求的理解要点
2
能源管理体系的适用范围、特点、 运行模式
• 适用于任何类型和规模的组织。 • ■ 本标准提出了对组织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管理 要求,并未对其所提供产品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提 出要求 . • ■ 特点: • —自愿性 • —未提出绝对的绩效要求,但要求建立基准与标杆,在组 织内/外进行能源绩效的比较 • —与其他体系的兼容性 • —将能源统计、能源审计、能源计量、能源绩效与管理体 系过程相结合,促进持续改进 • ■运行模式:PDCA
5
能源因素
• 理解要点: • 能源因素 • 能源因素是组织的运营过程中影响节能 的要素,即与能源消耗有关的因素,是造 成能源损失和浪费的原因。能源因素是能 源管理体系控制的对象,通过对能源因素, 特别是对重要能源因素的控制,从而使组 织降低能源消耗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 组织能源管理绩效的持续改进。
8
能源指标
• 为实现部分或整体能源目标(3.5)必须达到的可测量的、 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具体要求。 • ������ 理解要点: • 1)能源指标是从能源目标而来的,是能源目标进一步的分 • 解和细化,如可行应量化。能源指标既可以是针对整个组 • 织而言的,也可以是针对部门而言的,甚至可以层层分解 • 到车间或工序上,能源指标量化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设定一 • 些能源绩效参数,通过这些量化的能源绩效参数使能源指 • 标可测量。 • 2)能源方针、能源目标和能源指标应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 如组织的方针中提到要节约能源,所制定的目标为节电, • 指标为万元产值电耗比上年降低3%。
9
能源管理体系
• 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 • 能源方针(3.4)并管理其能源因素。 • ������ 注: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目标, 并实现这些方针和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 要素的集合,包括组织结构、职责、惯例、 程序、过程和资源。
10
• 能源管理体系是组织整个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应与组织 的其它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 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完全脱离已有的管 理制度而建立的能源管理体系往往容易形成两张皮的现象。 • 组织应考虑将这些体系的过程、程序和资源进行协调、部 分融合并进行合理配置。 • ������ 能源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 程序、过程和资源,是由这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管理 要素和相关活动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是组织内部对能源事 务实施管理的部门、人员、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及相应的 硬件措施的有机结合体。 能源管理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动态过程。 •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对体系各要素的不断设计、控制和 • 改进,经过一次次往复的PDCA良性循环,使体系持续改 进。
3
术语与定义
• 能源因素、能源方针、能源目标、能源指 • 标、能源管理绩效
4
能源因素
• 在组织运营全过程中,影响降低能源(3.13. )消 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因素。 • ■ 注1:重要能源因素是指对降低能源消耗、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或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能源 因素及相应的关键环节和关键点。 • ■ 注2:本标准所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用技术上可行、 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和方 法,减少组织运营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能源损失 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即节能。